合肥某高校的研究生小陳即將畢業,在一位老師的熱心幫助下,小陳如愿進入北京一家很好的單位實習。臨行前,老師特意讓他去拜訪兩個已經在北京混得有聲有色的老同學。小陳知道,在找工作的關鍵時期,老師其實是想幫自己拓展一下人脈,心里自然十分感激,可是接下來的問題讓他頭疼了:去拜訪的時候,要帶些什么東西呢?
如今的高校中,像小陳這種已經有半只腳踏入社會的學生逐漸增多,在研究生群體中尤其如此。一方面,他們比校園里的同齡人要成熟、世故,但另一方面,從“校園人”轉變為“社會人”并不容易,很多事情會讓他們迷茫、不知所措,“送禮”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有了“送禮”的意識,但又往往不知如何下手。
有心無錢:送禮不只是個技術活兒
雖然老師特意說明去拜訪時什么都不用帶,可是小陳好歹已經是研二的學生,雖說還沒正式進入社會,可多多少少也知道些這個社會的游戲規則,自然明白兩手空空地去拜訪別人是不好的。小陳還沒到北京就開始尋思送禮這件事。送花?感覺奇奇怪怪、不倫不類;家鄉特產?大老遠背過來折騰不說,人家在江湖上混了這么些年了,什么禮物沒見過,只帶些特產有點拿不出手吧!
和一個已經在北京工作的朋友聊起這件事,朋友立刻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侃起來:“我告訴你,送禮那是太管用了,小人物送小禮,大人物送大禮,這是必須的。你這個情況,就是兩個原則:一是要貴,二是要小。社會就是這樣,想辦事兒就不能舍不得花錢。就算你現在不想辦事,能保證以后也不會找人家?”小陳覺得朋友言之有理,可是“貴”是個很有些意味的詞,自己恐怕負擔不起??葱£愑行┆q豫,朋友舉起了身邊的例子:“我一朋友,就為開家果汁店,前前后后打點了好多人,就其中我經手的一個,買了一個LV的包,一萬八!”還沒等小陳咋舌,朋友接著說:“送的時候包里又塞滿了現金……”
經過朋友一番“開導”,小陳卻更糾結了,看來讀懂這社會規則的道路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可是小陳知道,無論如何不能再跟辛苦勞作的父母開口了?!案纱嗖蝗チ税?!”小陳無奈地想。
“其實讀書讀到現在了,就算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人家說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大家多多少少也明白一些人情世故?!本妥x于北京某高校的小孫告訴筆者,“就像我一個死黨結婚,我們有十幾年的交情,怎么都得送個1000元的大紅包,你能因為自己是個學生就瞪著無辜的眼神裝不知道嗎?像假期從家里返校的時候給導師帶點特產,教師節的時候送束花,實習結束給老師買個小禮物……這些都很平常了。說到底,還是一部分人先帶起來的,現在都成了‘潛規則’了,你不送反倒是不好了。誰過年過節不給導師表示一下???不過,送禮終究還是表表心意,如果送太多的話,那就有點過了?!?/p>
小孫的一個同門師姐就“送起禮來毫不手軟”,酒的最低檔次也是五糧液,還有那么幾次,都是爸媽親自開車帶著一起去送的。其他師兄師姐都頗有微詞,但是又無從發泄。就像小孫說的:“誰叫咱沒錢呢,除了阿Q似的心里默默地鄙視一下,我還能干什么呀?”
雖然一部分人先“送”起來了,可是關于種種送禮的故事還只是周圍人的“口口相傳”而已,送禮的人誰都不會高調。大家都覺得送禮是件說不出口的事情,但又不能置若罔聞,這似乎總是一個邁不過去卻又不得不邁的坎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