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2月22日報道 剛剛結束的春節假期,徐先生過得有些郁悶。春節過后就要給3歲的兒子報名上幼兒園了,徐先生想上網查查相關信息。“現在政府信息都在網站上公開了,我家附近有哪些幼兒園、報名需要哪些手續,網站上應該都能查到吧。”徐先生通過當地市政府網站登錄了自己居住的區教委網站,在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一欄中找到了“基礎教育情況”的鏈接,滿懷希望地點擊后,瀏覽器顯示“無法打開網頁”,試了許多次,一直打不開。
“網頁打不開,按照市政府網站上提供的檢索功能總可以吧。”沒想到,折騰了一下午,徐先生也沒能得到想要的信息,“政府網站上有那么多信息公開的欄目,可找一個方便自己辦事兒的信息咋還這么困難呢?”
徐先生所在城市的地方政府網站是截至去年1月,我國已經開通的4.5萬多個政府門戶網站中的一個普通網站。近年來,我國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幾乎都設立了自己的官方網站,從2008年5月1日起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行政機關應當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然而,作為政府信息公開重要載體的政府網站卻很少能成為老百姓瀏覽并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日前發布了《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82010版法治藍皮書》,其中,《中國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報告(2009年):以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為視角》(以下簡稱“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研組(以下簡稱“調研組”)于去年11月9日至 12月15日對中國43個省會城市和較大市的政府門戶網站進行集中調查,對中國部分地方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進行調研、測評和分析。
公眾獲取政府信息陷入“迷宮”
“在政府網站已經成為地方政府公開政府信息重要渠道、對外集中辦公和向公眾提供信息重要平臺的現實情況下,調研組瀏覽了43個城市政府網站的有關欄目和信息,并以普通公民身份就有關鏈接、信息檢索系統、電話、電子郵件、信息公開、申請提交系統等的有效性進行了實際驗證。”報告執筆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呂艷濱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調研發現,一些政府門戶網站履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的情況不好,不少政府網站存在信息不集中、網站信息獲取不方便,個別政府網站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等問題,按照我們設計的測評指標,43個城市中半數以上不及格。”
調研組的測評指標由6部分組成,分別是政府門戶網站運行狀況、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完善狀況、政府信息公開指南的有效性、依申請公開平臺的有效性、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的有效性、房屋拆遷信息的公開性。
報告指出,不少政府網站信息不集中,有的政府網站同時提供了“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的平臺,但內容既有交叉,又各不相同;有些網站在欄目設置、信息編排上缺乏科學性,查詢者為了獲取一些信息身陷“迷宮”。調研中甚至出現過針對相同的信息或者欄目,同一時間有的人能找到有關信息有的卻不能,同一個人在某一時間可以找到、而在另一時間卻找不到該信息的情況。有的網站沒有針對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提供檢索功能,或者所提供的檢索功能設計不合理,檢索效果不理想。
個別政府網站只重形式不重內容,部分政府網站配置了各類信息的欄目,但是,有關鏈接或者無法打開,或者鏈接到與標題無關的內容,有的網站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如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地址有誤。調研組在用各政府門戶網站提供的電話進行驗證時發現,有的電話號碼為空號,有的電話長期占線或一直無人接聽,有的雖然有人接聽,但接聽人員提出本部門不負責有關事務,或者不熟悉相應業務。
政府信息公開說明書不夠精細
編制本機構的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在推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時應當履行的另一項職責。指南類似于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說明書,不熟悉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公眾可以據此了解自己享有的權利、誰有義務提供政府信息、負責政府信息公開的工作機構、獲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徑、無法依法獲得政府信息時尋求救濟和獲得幫助的渠道等。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政府機關在指南中提供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有關信息,以方便公眾進行咨詢、提出申請。調研組對政府網站提供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電話號碼和電子郵箱地址進行了驗證,結果不理想。一些網站提供的號碼或者郵箱地址有誤,電話無法打通,郵件無法成功發送或者被系統退回。
指南描述的內容還有不夠細致的地方。比如,對工作時間的表述僅僅使用“工作日”無法令公眾獲知準確的辦公時間;對機構地址的表述也未列明公共交通工具換乘方式或者方位示意圖,以方便不熟悉路途的公眾。
政府不應過分審查申請信息公開人身份
依申請公開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規定的保障和落實公眾知情權、減少政府機關公開政府信息自由裁量空間、提升政府管理透明度的重要制度。在依申請公開信息平臺的有效性方面,調研組考察了地方政府門戶網站是否提供了依申請公開欄目,是否提供申請表格,是否具有在線提交公開申請的功能,在線提交系統是否具有便民性和有效性,提交申請是否準確地適用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有關規定。
從調研結果看,很多問題值得關注。一些網站并沒有建設在線提交申請的平臺,或者所建設的平臺只有空架子,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公眾無法通過日益發達的互聯網向政府索取信息;有些地方在線提交平臺設計不夠便民,一些網站的在線提交平臺、申請狀態查詢等功能沒有被置于網站醒目位置,特別是沒有集中排列于政府信息公開平臺之上,需要反復檢索查找。
一些地方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有關規定存在錯誤認識,各地方普遍對申請人資格認識錯誤,過分關注申請人的身份,要求申請人告知申請公開信息的目的與用途,要求提供足夠詳盡的個人信息。這是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錯誤理解,超出法定授權和法定目的收集個人信息,超出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關于申請人應提交材料的范圍。
報告指出,政府信息公開制度要促使政府依法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以提升其透明度。因此,即便申請人提供的信息未必都屬實,只要所申請公開的信息不屬于不能公開的,政府機關就有義務公開信息,沒有權力去審查申請人身份。
拆遷信息公開不理想
調研發現,43個地方城市中有相當部分的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顯示,2009年度的公開信息申請中涉及拆遷的較多,這表明公眾對拆遷問題的社會關注度極高。
很多地方政府都較重視在其門戶網站乃至拆遷主管部門的網站上公開有關拆遷的信息,有的地方還專門建有城市拆遷方面的網站,集中公開有關信息。
但是,拆遷信息的公開程度不理想,一些地方政府網站沒有提供拆遷信息,通過其網站提供的檢索功能也難以獲取有關信息;一些地方政府網站雖然提供了拆遷信息,但主要集中于拆遷的法規政策及拆遷公告,對于拆遷公司、拆遷補償評估公司、安置房等與拆遷有關信息的公開力度不夠。而且有的地方拆遷信息只公開在市級政府網站上,有的則只公開在拆遷主管部門的網站上,為了獲取全面的拆遷信息,公眾必須在市級政府門戶網站和拆遷主管部門網站反復進行檢索。
信息存在不一致現象,主要表現為拆遷法規政策或者拆遷公告的數量、內容不完全一致,由于一些地方的拆遷信息零散地分布在市級政府門戶網站和拆遷主管部門的網站上,有的信息只存在于市級政府的門戶網站上,有的則只存在于拆遷主管部門的網站上,不能一站式地提供最全面的信息。
政府信息公開資源需要整合
報告最后提出,提高政府透明度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只是中國構建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過渡性規定,其法律位階決定了其不可能自如地解決公開與不公開、如何公開等問題。而且,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于不公開信息的界定、主動公開與依申請公開的關系、依申請公開的資格與程序等的規定都有不完善之處,這也成為各級政府機關誤讀甚至錯誤適用有關制度的根源。因此,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是不容回避的課題。
確保有充足的人力、財力用于處理政府信息公開事務。調研中,有的地方政府咨詢電話長期無人接聽或者占線,電子郵件無人回復或回復遲緩,除了工作態度等原因外,最大的原因是個別地方政府處理信息公開事務的人力資源有限。因此,各地有必要視情況配備專職人員和投入必要經費,定期開展自查,注重政府信息公開和網站運營質量,提升便民性,建議各地方政府定期對本級政府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各項制度的情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況、工作態度以及網站運行狀況、信息與相關欄目設置排版的科學性、檢索功能等的有效性、依申請公開等在線服務平臺的運行狀況等進行檢查評估,不斷提高網站功能的可用性,杜絕信息與公眾捉迷藏的現象,確保公眾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經濟成本獲取更多信息。
加強政府信息公開的整合力度。當前各地的電子政府建設,基本采取地方政府與所屬部門、下屬區縣各自建設網站的做法。雖然地方政府的門戶網站基本都可以做到在其醒目位置提供所屬部門和下屬區縣網站鏈接,但是,難免出現信息不集中、不一致的問題。建議有關政府機關研究如何對信息進行整合,使公眾在一個網站上就可以獲取所需的各項信息,并對“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平臺或者欄目進行整合,今后地方政府在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過程中,注意網站運營的連續性,避免重復建設和多個門戶網站同時運營。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王亦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