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長江湖北段數千戶漁民欲上岸生活面臨無地無業

2010年11月26日09:14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漁民 洪湖濕地 惠農政策 連家漁船 生活狀態 迷魂陣 特許證 知音 遺忘 禁漁期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11月12日,整理好漁網之后,丁文香夫婦劃著小船,出發去捕魚。本報記者 朱柳笛 攝

11月12日。上岸后的監利先鋒漁場的漁民,男人從事養殖業,女人們給周邊農民剝棉花,貼補家用。

■ 核心提示

他們長年以船為家,漂泊在水上,被稱作“連家漁船”。

隨著漁業資源匱乏,水面捕撈的生活越來越艱辛。他們期待上岸,但岸上沒有他們的土地和房屋。

據統計,我國內陸水域有“連家漁船”7.1萬戶,大部分集中在長江流域。其中荊州段漁民聚集區,約有數千戶。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系列惠民政策和措施,但在部分地區,“連家漁船”因非農戶口而難以享受到。而在幾次的上岸工程中,部分連家漁船被遺忘。

他們期待著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早日棄捕上岸。

早晨8點,湖北荊州監利縣海事碼頭,籠罩在淡淡魚腥味里。

丁文香的木船推開長江上的薄霧,緩緩靠岸。

3米長的船身里,散放著被褥和漁具。灶臺支起在船頭上。

這樣的船,當地人稱作“連家漁船”。這是漁民丁文香的家。或者說長江是他的家。

據新華社報道,我國內陸水域“連家漁船”漁民有7.1萬戶,約25.9萬人。他們在大江大河、湖泊水庫上生產生活,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長江流域。

隨著長江漁業資源環境惡化及禁漁政策的實施,漂在水面、住在船里的生活,變得艱難。“連家漁船”上岸已是大勢所趨。

丁文香所在的荊州段長江,橫貫荊州全境,荊州所轄8個縣市區均依江而立,其中監利和洪湖是兩個最大的漁民聚集縣。

在荊州長江段,散布著數千戶和丁文香一樣以船為家的漁民。

在水面,他們收入漸漸難以維持生計。若上岸,沒有土地,沒有其他生存技能。水面或岸上,進退兩難。

水上的日子

微薄的霧氣也會讓漁民丁文香關節疼痛,能捕到的魚不及過去一半了,日子變得艱難

船篷上蔫干的小刀魚,是丁文香準備拿去市場賣的。

約10斤小刀魚,能賣70元左右。可以讓丁文香和妻子張美娥維持一星期的生活。

他原打算賣完魚,順帶買點禮物去岸上看小外孫。不過妻子抱怨,豬肉漲到每斤12元,能夠捕到的魚卻不及從前一半。丁文香放棄了。

8年前,他們的女兒不愿繼續漂泊江上,嫁到了距江邊約10里地的一個村子。

這與40多年前張美娥的選擇不同。

1968年,丁文香劃著小木船,去另一條漁船上接走了張美娥。在岸上擺過簡單的酒席后,張美娥成為他的妻子,隨他漂泊至今。

這些年,丁文香已漸漸不能忍受江面上的生活。

他感覺到了身體的變化:即便微薄的霧氣,關節也疼痛不已。

江面上可以捕撈的面積越來越小,捕撈時間也越來越短。因禁漁,原來每年6個月的作業時間,縮為三四個月。

捕魚每月約有300元收入,他和妻子再無其他經濟來源,勉強維持生活開支。

但面對上岸,丁文香心情復雜。沒有房子,沒有土地,一旦上岸,生活是未知數。

早在合作社時期,他所在的監利縣將部分漁民劃到非農戶口范圍。他們無法享受新農合等各項惠農政策。

丁文香其實錯失過上岸的機會。

在上世紀80年代,荊州長江段沿江11個漁村,被納入政府漁民安置工程中。

11月11日,荊州市漁政港監船檢處副處長張頻回憶,那一次安置主要幫助漁民解決戶籍、宅基地及子女上學問題。因有國家財政支持,漁民安置后基本人人岸上有房。

但因工作開展不完善,有些連家漁船被遺漏,未列入安置范圍。例如丁文香他們。

據荊州市漁政局今年統計的情況,目前整個荊州長江段,連家漁船在監利縣有730戶,洪湖市200多戶,江陵縣和公安縣各有約30戶。

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室主任曾曉東了解的情況是,僅洪湖(湖北第一大湖,與長江相通)湖區范圍,包括監利縣和洪湖市兩地,連家漁船有1100戶左右。

曾曉東和這些漁民打交道已有20多年,“他們大多數幾乎沒有去過一天學校,相當多的人都很貧困。”

這些漁民與當地社會交流很少。他們大多都上了年紀,打魚之外沒有其他技能。曾曉東認為,從長遠來看,他們必然離江上岸。

被“遺忘”的漁民

在安置補償過程中,水面上的連家漁船被“遺忘”,如今在洪湖區域,這樣的漁船千余戶

本世紀荊州長江段漁民上岸工程,背景要追溯到2002年的禁漁政策。

這一年,農業部發布《關于在長江流域試行春季禁漁制度的通知》,規定云南德欽縣以下至長江河口的長江干流,漢江、岷江、嘉陵江、烏江、赤水河等一級通江支流及鄱陽湖區和洞庭湖區,為禁漁范圍。禁漁時間為每年4月11日至6月30日。

荊州沿江8縣區都在禁漁范圍內。

對于禁漁,丁文香有些怨言。從長遠來看禁漁有好處,但這意味著,漁船作業時間減少了3個月。

這個時期,荊州范圍內另一個重要水域——洪湖湖區,也醞釀著一個重大變化。

上世紀90年代后,響應國家“保護漁業資源,幫助漁民轉產轉業”號召,荊州所管轄的洪湖市,利用53萬畝天然水域優勢,將部分漁民從捕撈業轉移到了養殖業。

2004年,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辦公室主任曾曉東搭乘巡邏船駛入洪湖,昔日浪打浪已消失不見,取代的是無數竹竿構筑的養殖區域。

其中一組數據顯示了洪湖當時危機:共有近40萬畝的水域被用于養殖,占到整個湖區80%以上。連續3年出現了水華現象,局部水質一度達到了劣5類。天然捕撈業基本消失。

200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臺文件,要求撤圍除欄,成立濕地保護區,解決漁民轉業等問題。

曾曉東稱,湖北省財政分3年投入6959萬,撤圍欄和安置漁民。部分從事養殖業的漁民獲得補償。洪湖核心區19萬畝不再允許捕撈。

在湖區變濕地的過程中,當時以捕撈為生的800戶左右“連家漁船”沒有享受到安置補償,而其捕魚作業范圍又減少了19萬畝。

“其實這部分漁民才是最需要幫助的。我們也很疑惑,為什么當時沒有惠及連家漁船的政策。”曾曉東說。

楊貴英是這800戶漁民中的一員。她在湖面上的家由一艘廢棄的大船改裝而成。那是上世紀90年代她用打魚積攢的3800元錢買下的。

今年洪湖水位一度上升,楊貴英沒賺錢,反欠下約2000元債務。

至今日,洪湖上的連家漁船數量約1100戶。他們與楊貴英面臨同樣困境。

11月16日,16歲的王琳坐在船頭,手里捧著一本《知音》雜志,這是整條船上的唯一讀物。她只讀過一年書,雜志讀起來很吃力。

一雙銀色耳環在陽光下閃亮。這是她一個月前搭乘貨船行駛一個多小時后,到最近的碼頭買的。

她沒有想過將來要做什么,被問起,她羞澀一笑,說“不如幫爸爸媽媽打魚好了”。

曾曉東回憶,洪湖撤圍時,洪湖市人事局曾組織過一些針對漁民轉業的培訓,幫助他們棄漁從事其他職業。但漁民對上岸后生活沒底,基本沒人參與培訓。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