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資料圖片
公共建設:以人為本還是“以車為本”?
針對上述質疑,北京市相關主管部門表態,認為“限制”僅僅是治堵措施很小的一部分,“治堵新政”更多地體現在完善城市規劃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增加交通建設尤其是公交投入、改善自行車步行出行條件以及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
因為增加建設和投入、提升管理等措施屬于改善政府服務和治理,老百姓容易接受和理解,而限制性措施直接影響到每一個老百姓的出行,影響到市場,所以更讓社會關注,也更令管理部門糾結。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認為,無論是限車還是限行,都是對交通需求進行管理,是為了引導更多的人采用綠色方式出行。“我國人口眾多,大城市空間資源有限,如何讓小汽車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增長、使用,是政府和公眾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
事實上,“限車限行”只是對以往“以車為本”的一個矯正。長時間以來,我們的交通需求是“以車為本”的。“北京的馬路寬得能停飛機,新修的路像一條條車河,行人得小跑著才能過馬路,孩子和老人非常危險,自行車和人行道上停滿了小汽車!”比利時人范克高夫作為北京“十二五”規劃的咨詢顧問之一,對北京的交通感到困惑,“無論是修建道路,還是交通執法,太為小汽車考慮,忽略了行人和自行車的需求,而地鐵公交十分擁擠,使大家出行很不舒適。”
“以車為本”的城市建設導致當前步行、自行車出行環境日益惡化。“不開車的人享受不到公共建設的好處”,逼迫更多人陷入“越堵越買、越買越堵”的惡性循環,并對政府出臺的限車限行措施不滿。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受訪者對自行車出行環境不滿意率達36.8%,北京自行車出行比例由2005年的30.3%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7.9%,5公里內的出行中小汽車比例超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