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他山之石值得借鑒
隨著全球日趨變暖,災害性天氣越來越頻繁,要運用綜合措施,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夏季多臺風、多暴雨的鄰國日本,曾經也飽受水患困擾。2004年,水災造成財產損失高達93億美元,近年來卻未見城市漬水。資料顯示,日本防治水災采取軟硬件齊抓。
在硬件方面,東京將城市排水標準定為“五~十年一遇”。日本首都圈外圍修建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地下河道,長6.3公里、深60米,可將地面水流引入大海,而不影響地面市政規劃。
軟件方面,采取災前預警機制、災害發生時的迅速反應機制以及災后的救災、重建機制。比如,日本氣象廳一旦預測到每小時超過30毫米的降雨就會發布大雨注意預報,超過50毫米則發布大雨預報。此外,還發布預測1~6小時后降水短期預報。如預測到多年不遇的強降雨,氣象廳還發布創紀錄的短期大雨情報。這些信息通過廣播、電視、手機和互聯網等渠道,及時傳遞給各級防災機構和民眾,指示居民及時避難。
若預測到大雨可能引發災害或災害已經發生,地方各部門將立即開始行動:防汛部門負責確認泥石流危險地段等情況,道路部門判斷是否要進行交通管制。若預測到可能出現導致較大損失的災害,這些部門就聯合起來成立災害對策總部,統一調度包括自衛隊在內的人員和相關物資,發布避難通知,還在災后重建工作中起核心作用。
法國巴黎下水道排水系統也極其完善,其深50米、總長2300公里、約2.6萬個窨井蓋、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專業維護工,規模遠超巴黎地鐵。
德國則重視提高公民水災預防意識,在中小學開展災害預防教育課程。同時,建立洪水預警四級制,向公眾宣傳應對不同等級水災的措施,提高公眾應對災害的能力。
很多國家面對自然災害導致航班延誤,積極應對,分發電話卡或者改簽,有的提供食宿,像歐洲、美國航班延誤之后,旅客能夠在辦公室或家里得到航班延誤的信息。
【相關鏈接】
7月1日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先后出現2次大范圍的較強降雨過程,導致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蘇、山東、湖北、四川、貴州、西藏、青海、新疆等20省(自治區、直轄市)105個市(自治州)314個縣(市、區)和新疆兵團部分團場遭受洪澇、滑坡、泥石流和風雹等災害。
據國家減災委辦公室統計,7月1日以來的暴雨洪澇風雹災害造成754.5萬人受災,49人因災死亡,21人失蹤,30.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直接經濟損失63.9億元。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各類自然災害造成全國2.9億人次受災,449人死亡,100人失蹤,296.4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直接經濟損失1420.3億元。
上半年,我國氣候復雜多變,極端天氣事件時有發生。去年10月~今年2月,華北大部、黃淮及江淮北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8成;1~5月,長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五省降水量為近60年來同期最少;6月長江中下游地區區域平均降水量創50年來歷史同期最大值。受短時強降雨影響,6月,北京、武漢、長沙等大城市一度遭受嚴重內澇,交通大范圍受阻,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民政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