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還記得東大要征集110對校友夫妻嗎?本報一篇報道引出一段傳奇姻緣
爸爸送一根晾衣繩成他倆的“紅線”
他管她叫“超時空老公”;她管他叫“超時空老婆”。5月15日,本報報道了東大要征集110對校友夫妻慶賀110周年校慶的消息后,南京市民朱其英先生給記者打來“報料”電話,推薦兒子兒媳。原來朱先生的兒子和兒媳竟然住過東大的同一間宿舍,2001年兒子畢業離校后,兒媳恰好搬進同一間宿舍。更有趣的是,兩個人的姻緣,還是由朱其英的一根電線做的晾衣繩“作證”的!
雖是校友,他們“八竿子打不著”
朱先生的兒子、兒媳都是地道南京人。“我們家住城南,兒媳家住白下區。”1997年,朱先生的兒子朱學成從金陵中學畢業,考入了東南大學動力工程系,2001年畢業保送清華大學碩博連讀。同年,從南航附中畢業的余琪考上了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朱學成去了北京,一待就是5年。2005年余琪畢業后到了上海。拿余琪自己的話說, “我們雖然都是南京人,是校友,但之前完全不認識也沒有交集,八竿子也打不著。”朱先生告訴記者,兒子當年是東大浦口校區(現為東大成賢學院校區)第一批學生,住進了嶄新的東苑桃園6舍317室。東大浦口校區宿舍分東苑和西苑,少說有幾十棟宿舍樓,四年后余琪不偏不倚也住進了東苑桃園6舍317室!
爸爸的晾衣繩,牽起兩人的緣分
回憶起兩人相識的場景,余琪說就像是一場夢。而朱其英告訴記者說:“兒子從清華博士畢業,本打算留在北京工作,可是他媽媽突然身體不好,兒子孝順毫不猶豫回到南京,考上江蘇電力規劃設計院。”另一端,在上海拼搏幾年后,余琪也回到南京,在舜天集團工作。2009年,在一場朋友聚會上,兩人碰面了。“我是他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根本是不用說話的關系。”但大家都是校友,兩個陌生人寒暄了起來,“我是東大2001級的,”“我是1997級本科”,沒有共同話題,兩人有一搭沒一搭聊著,不知不覺聊到了宿舍。“我住在桃園的。”“哦,原來你也住桃園,我6舍的。”“咦,我也6舍的。”“你幾樓的。”“3樓啊。”“天哪,我也是,你不會是317吧。”“還真是的。”“你騙人吧。”直爽的余琪脫口而出,她還以為朱學成故意逗她的。“當時覺得好神奇啊,后來聊開了,兩人都覺得很有緣分。如果不是住一個宿舍,我們根本找不到話題。”
“你們曬衣服用的是不是一根用白色電線綁的晾衣繩?”開學第一天,朱學成的爸爸送兒子上學,宿舍窗臺外沒有晾衣繩,爸爸臨時找了一根白色電線,綁在窗臺下。四年里,朱學成和舍友一直用它晾衣服。朱學成說起的這個細節,讓余琪恍然大悟,“還真是一根電線,不過已經磨的不像樣了,發黑了。”爸爸朱其英心里美滋滋的,“是我綁的那根晾衣繩,牽起了他們倆的緣分。”
他是“超時空老公”,她成了“超時空老婆”
如此離奇的緣分,讓兩人很快走到一起。“在東大,女生是稀缺資源,我們入校那年趕上擴招,學校把一幢男生宿舍改成了女生宿舍。”“不光是那跟晾衣繩,宿舍里的床、桌子、鞋架、毛巾架都是他們留下來的,可以說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印記。不過我們沒睡同一張床,我的床鋪靠窗,他的靠門。”2011年,這對超時空戀人結婚了,結婚后他們還特意回到母校,在曾經一起上過自習的教室坐了坐,在曾經一起住過的那間宿舍樓下站了站。如今余琪已有了4個月身孕,很快就要生下龍寶寶。“很開心,我們的孩子能在母校110周年校慶這一年出生,校慶那天我們要帶著‘孩子’,回去看看,看看我們曾經住過的宿舍。”
相關鏈接:最牛校友夫妻是王澍夫婦
獲得2012世界建筑最高獎——普利茲克獎后,王澍就說過:“這個獎應該分一半給我的妻子。和我同甘共苦十余年,拿下這個獎,她功不可沒。”記者昨日從東南大學了解到,學校征集的110對校友夫妻名單中就有王澍夫婦。“他們可以說是最牛校友夫妻。”東大建筑學院院長助理葛明告訴記者,王澍是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建筑系81級本科生,85級碩士生。他的夫人陸文宇是1984年建筑系本科生。“他們在學校相識、相戀。對學校很有感情。”葛明透露,王澍的夫人非常低調,輕易不愿意接受媒體采訪,被追問最想對丈夫說什么,陸文宇只說了四個字,“好好休息。”“其實王澍的夫人在學術研究這塊也有很高的造詣,2010年,王澍與妻子一起榮獲了德國謝林建筑實踐大獎。”5月25日,普利茲克獎要在北京頒獎,王澍領獎后將于5月29日回到母校作學術報告,“屆時他的夫人也將同行。”葛明說。(記者 蔡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