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1月19日,江蘇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在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新社發 泱波 攝
中新網北京1月20日電(記者 闞楓)進入新年以來,全國20余省份已陸續召開省一級人大政協“兩會”,紛紛亮出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的發展目標。淡化GDP指標、嚴控地方債、壓縮“三公”、重視環保……一系列地方版改革路徑引人關注。此外,“無煙兩會”、PAD議政,今年的地方兩會新風中,有贊許聲也有爭議聲。
地方版改革目標紛出爐 淡化GDP指標嚴控地方債
今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第一年,年初密集召開的省級地方兩會上,地方版的改革方案和目標紛紛出爐。在中央層面提出“不以GDP論英雄”的背景下,多省份下調今年的GDP增長目標,以促經濟轉型換擋。
河北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明確寫入“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還將2014年的GDP預期增速從上年的9%下調至8%。省長張慶偉在報告中指出“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
除了河北,在已經召開兩會的省份中,包括北京、甘肅、寧夏、福建、陜西、貴州、內蒙古、河南等在內,眾多省區市均在下調GDP增長目標。分析稱,主動減速來換取經濟結構的調整,顯示出中國地方政府告別“GDP崇拜”的決心,也是各地打造經濟升級版的必然選擇。
值得關注的是,多地主動減速之際,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將今年的GDP增長目標由去年的8%調高到8.5%,這也是廣東連續兩年下調增速后首次調高目標。
在輿論對于中國地方經濟的觀察中,地方債問題持續被聚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組部印發通知,明確規定要把政府負債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將防控債務風險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六大任務之一,這也是中央首次將防控債務風險列為經濟工作主要任務之一。
與中央部署相呼應,觀察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在規劃今年的工作任務時,“嚴控地方債”亦被多地強調。
其中,河北省提出,“規范政府舉債方式,實施舉債核準和風險等級控制,加快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體制,做好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工作。”北京則提出,“規范債務‘借、管、用、還’逐步將政府性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并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防控債務風險。”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更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防控政府性債務風險作出系列部署,要求“加強領導干部任期債務審計,維護償債計劃執行的嚴肅性”。
各地表態政府過緊日子 縮“三公”重環保
過去的一年,中央嚴控“三公”、反對浪費、懲治貪腐的條例禁令密集出臺。新年啟程,各地如何通過管住“錢袋子”回應民意關切,成為輿論觀察今年省級地方兩會的又一重點。
在人口大省河南,省長謝伏瞻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禁止新建樓堂館所,“在政府過緊日子中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在首都北京,市長王安順承諾,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三公”經費支出預算降低12%以上,市級節慶論壇展會活動的財政經費壓縮40%以上。
雖然財政收入連續23年全國第一,廣東亦在今年的財政預算中嚴控“三公”。根據預算報告,2014年廣東省級“三公經費”預算降13.31%。此外,廣東還要求確保公務購車和用車經費、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黨政機關出國(境)經費、辦公經費實現“五個零增長”或略有下降。
提出“過緊日子”后政府如何花錢,備受關注。觀察可見,各地在今年的預算規劃中,強調“‘三公’只減不增”的同時,還強調在民生領域,尤其是環保領域的投入“只增不減”。
除了壓縮“三公”約束自身之外,多地還積極回應與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民生話題。其中,環保話題頻被提及。
伴隨霧霾天氣侵襲范圍的擴大,在今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上,從北至南,中國大部分省區市都將大氣污染防治列為2014年重點工作,紛紛表態將加大治理投入。
身為霧霾重災區,河北省不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打贏環保攻堅戰,2014年,河北省公共財政支出預算擬安排節能環保資金近70億,同比增長36.1%,在全省公共財政支出預算各項安排中同比增幅最大。
除了治理大氣污染,在浙江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治水”成為關鍵詞。作為江南水鄉,過去一年,浙江多地出現“懸賞數十萬元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的事件,折射出民眾對水污染的憤慨。
在浙江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省長李強要求,省市縣各級政府“三公”經費預算支出削減30%全部用于“治水”等十方面民生實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煙灰缸離場、PAD登臺 兩會新風也有質疑聲
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之后,無論是全國兩會,還是地方兩會,節儉務實的會風已不是新鮮話題。不過,觀察今年的地方兩會,節儉風也出現了新動向。
去年年底,中央發文要求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今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上,從發放禁煙倡議書,到會場賓館不設煙灰缸,各地紛紛響應中央規定,打造“無煙兩會”。
除了會場“無煙”,與往年相比,今年一些地方兩會還首次通過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式直播會議,增強透明與互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武漢市兩會,首次邀請6位擁有眾多微博粉絲的網絡“大V”參加旁聽,此舉獲得輿論贊許。
然而,今年地方兩會期間,會場中傳出的新風氣、新景象,也有一些引來的不是贊許而是爭議,甚至質疑。
今年南京市兩會期間,該市501位政協委員不是人手領到一摞厚厚的紙質材料,而是一臺電子終端“政協PAD”。此舉引發輿論質疑。
盡管南京市政協方面回應稱,用4年PAD可省150萬紙張印刷費,且委員履職任期完成后需將PAD上交供重復使用。但是,網友關于“兩會PAD ”是節儉還是浪費的爭議仍持續不斷。
除了“PAD質疑”,今年的地方兩會中,“搶麥”現象也引來網絡爭議。
橫幅招展,紙牌高舉,彩帶、絲巾飄揚……這是1月15日下午廣東省政協會議的即席發言“搶麥”大會現場。為了爭搶有限的發言機會,一些政協委員各顯奇招爭搶麥克風。對此,有網友稱贊委員們參政議政熱情,但也有聲音質疑“搶麥”造成的會場無序,甚至帶有“作秀”成分。
對于兩會中的“搶麥”現象,有分析就此指出,各地兩會不僅要探索如何讓代表委員“不再沉默”,更要探索如何讓他們“有效發聲”。而作為代表、委員,積極“搶麥”的同時,更應注重發言的質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