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菲爾普斯在北京奧運男子100米蛙泳項目中以50秒58秒的成績奪得他在本屆奧運會上的第七塊金牌。獲得銀牌的捷克選手只比菲爾普斯慢了0.01秒。 此前菲爾普斯已經得到了男子400米個人混合泳、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男子20米自由泳、男子200米蝶泳、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和男子200米個人混合泳六塊金牌。 中新社發 杜洋 攝
菲爾普斯以0.01秒優勢贏得男子100米蝶泳決賽。很多人質疑,但國際泳聯裁判埃庫姆博的態度卻斬釘截鐵:“這是電子計時器顯示的成績!”
電子計時器就那么牛?難道就不會犯錯?奧運會中形形色色的計時器,都有什么故事?
從24個人到八塊板
游泳運動員到終點時是怎樣計時的?答案是觸碰“觸摸板”。
北京奧運會的指定計時器贊助商是歐米茄,他們在“水立方”8條泳道設置的“觸摸板”和以往的原理一樣:感應運動員觸摸的力度而做出計時,可以精確到百分之一秒。為了防止運動員觸碰過輕,“水立方”還設置了4個可以精確到百分之一秒的攝像頭,一旦“觸摸板”失效,一樣可以用攝像頭進行判斷。所以,國際泳聯的裁判才敢如此自信,而塞爾維亞的官員在觀看了攝像頭拍攝的錄像后,也打消了繼續上訴的念頭。
“觸摸板”技術是在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才正式投入使用,在此之前的游泳計時方法是:每根泳道出發臺前站3個裁判,每人拿一個秒表計時。一場游泳比賽,運動員只有8個,可計時裁判卻有24人!
從手按到電子捕捉
在強調“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會上,如果沒有計時器的不斷發展,“更快”就成了空談。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使用的是浪琴贊助的手動計時懷表,只能精確到1/5秒。有意思的是,這只表的倒計時極限是30分鐘,所以那屆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只有名次,沒有成績。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首次使用了電子眼和終點攝影;1924年巴黎奧運會,計算時間精確到了百分之一秒;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人工計時時代畫上句號,奧運會開始進入全自動電子計時時代;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嚴謹的德國人把計算單位精確到了千分之一秒;到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光是終點的攝像機就可以每秒拍攝1000張照片,完全杜絕了出現爭議的可能。2008年北京奧運會,負責場館計時的技術人員多達700名,各種器材重達400噸。而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負責整個奧運會計時的技術人員,只有1名。
從搶跑到取消資格
奧運會的計時跨越到了千分之一秒的時代,但在田徑和游泳比賽中,怎樣判斷搶跑?
原來,田徑的起跑器和游泳的起跳臺都裝有電子壓力板,發令槍響之后,選手在十分之一秒之內出發,就算搶跑(搶跳)———科學研究表明,人聽到發令槍響后的反應不可能超過十分之一秒,如果超過,那就是提前啟動了。所以,劉翔在今年西班牙室內田徑錦標賽上跑出的0.105秒的起跑反應,已經接近了人類反應的極限。
游泳接力賽中,怎么判斷接力隊員有沒有犯規,也和“電子壓力板”和“觸摸板”有關系。抵達隊員先要觸碰“觸摸板”,后一棒隊員才能起跳,起跳的“電子壓力板”顯示的起跳時間必須在觸碰時間之后,不然,整個接力隊成績就會被取消。 (記者 張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