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孔子天宇龍化石的圖像。新華社發
科學家們的研究顯示,天宇龍的細管狀皮膚衍生物正填補了這一空白,而且天宇龍在恐龍系統發育關系中的位置也表明這種結構早在恐龍誕生之日起的兩億多年前就已存在,也預示著這種絲狀結構廣泛存在于早期的恐龍和它們的許多后裔中。而目前所知羽毛狀皮膚衍生物僅保存在獸腳類恐龍中,鳥類是由獸腳類恐龍的一支演變而來。
“天宇龍的發現使人們對羽毛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改變了對恐龍外觀的看法,或許最早的恐龍和它們相當一部分后裔都是帶‘毛’的,恐龍世界將更加絢麗多彩。”徐星說,綜合十余年來對帶毛恐龍研究的成果,原始羽毛既非用于飛翔,也不用于保溫,而很可能是為了展示自己的一種裝飾。
據了解,這一研究是由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共同完成的。天宇龍的標本現存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科學家將這一標本命名為“孔子天宇龍”,屬名“天宇”代表這一化石的儲存地,種名“孔子”的故鄉曲阜就在天宇龍所在地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