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一:正在野戰指揮所內指導演習的高志年教授
人類進入21世紀的軍事實踐告訴我們:除了“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還需要“從實驗室中學習戰爭”;除了“從歷史中學習戰爭”,還需要“從‘未來’中學習戰爭”,而“未來”是在作戰實驗室里創造的。這個實驗室不僅有“斗室”推演,它還涵蓋基于現代仿真技術和分布式交互等技術之上的廣闊領域。
沒有充分的作戰模擬,將無法打贏來來的戰爭。在信息化戰爭中,作戰模擬已經成為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的戰爭不會是歷史的再現,但可能是虛擬戰例的再現。
傳統的作戰模擬主要限于模仿作戰行動,如今它已拓展到了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遍及從傳統的武器裝備研究、人員技能訓練,到作戰分析與輔助決策等諸方面。
作戰模擬的最大作用就是激發參與者的思維,而參與者越是深入地參與到作戰模擬之中,這種作用就越大。
新聞導引
作戰模擬是戰爭的“預實踐”。2002年美軍組織實施了“千年挑戰2002”聯合軍事推演,演習中計算機模擬任務量超過80%。其間檢驗的大量戰法和裝備直接運用到次年開打的伊拉克戰爭中,使伊拉克戰爭某種程度上成為美軍“機上用兵”的翻版。
和平時期,實兵演習是錘煉軍隊戰斗力的最高境界和最好手段,但動用人力物力較大。怎樣探索一條減耗增效、謀求軍事訓練效益最大化的新路,使軍事訓練邁入又好又快發展的良性循環?作戰模擬訓練無疑洞開了一片新天地,新頒布的《陸軍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對此作出了新的要求。帶著求解的思考,記者近日專訪了南京陸軍指揮學院作戰實驗中心的高志年主任。
高志年,南京陸軍指揮學院軍事運籌學學科帶頭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我軍作戰模擬知名專家,總參重大科研項目總師組成員。他主持并參與研制了多項國家和軍隊級科研項目,其中作為第一完成人獲12項國家級、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并在全軍部隊、院校推廣使用;他多次擔負總部組織的重大軍事訓練活動技術保障任務。編寫出版了20多本專著和教材,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被評為總參優秀中青年專家,獲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一類崗位津貼,軍隊院校育才金獎,榮立二等功1次。
記者:戰爭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矛盾運動。從其登上歷史舞臺伊始,人類的目光就一刻也沒有從這個領域移開。從古至今,人類研究戰爭的方法千差萬別,但目的只有一個:贏得下一場戰爭。請您介紹一下,人類研究戰爭的方法大致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高志年:只要人類社會還存在戰爭的可能,對戰爭的研究和準備就永遠不會停歇。
我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西方經典軍事理論創始人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都是研究戰爭的杰作。這些研究一般都基于對歷史的分析和總結,如《戰爭論》中就引用了大約300處戰例,其中2/3出自于拿破侖戰爭,它影響了整整一百多年機械化戰爭時代的軍事家。
但這種思辨型的研究方法已難以適應研究現代戰爭的需要。20世紀初,英國工程師蘭徹斯特第一次采用數學的方法來研究戰爭問題,為戰爭研究開創了定量分析的先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武器效能分析為基礎而產生的軍事運籌學,將戰爭的研究提高到了現代科學的層次。20世紀后期,許多發達國家建起了“戰爭實驗室”,戰爭研究開始發生質的變化。
過去在戰爭時期我們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而在和平時期我們需要“從實驗室中學習戰爭”;過去,我們是“從歷史中學習戰爭”,而現在我們將不得不“從未來中學習戰爭”。這個“未來”,就是在作戰實驗室中利用計算機模擬創造出來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個實驗室不僅有“斗室”內的網上對抗,還包括基于現代仿真、分布交互等技術的野戰化實兵實裝模擬系統。建造這個能夠上演未來波瀾壯闊戰爭活劇舞臺的,就是以現代軍事科學理論、軍事運籌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現代作戰模擬。
記者:作戰模擬是現代概念嗎?春秋戰國時代,墨翟與公輸般“解帶為城,以碟為械”、止楚攻宋算不算作戰模擬呢?
高志年:當然是!作戰模擬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古代也有作戰模擬。孫武“吳宮教戰”、后漢名將馬援“積米為山”研究山地進攻,古希臘阿基米德在沙盤上研究防御羅馬軍隊策略等都是人類早期對作戰模擬的探索。但今天的作戰模擬已不再是一種研究戰爭的輔助手段,而上升為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再僅是指揮員練謀略、熟悉指揮程序和作戰環境的平臺,而躍升為檢驗作戰構想、指揮藝術和作戰理論、作戰方法的綜合系統,成為推演未來戰爭的實驗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