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獲悉:中國陸軍部隊首個復雜電磁環境應用系統在被世界稱為“中國歐文堡”的北京軍區朱日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建設成功,經過7場大型實兵對抗演習論證檢驗,已全面形成組織復雜電磁環境下對抗性、檢驗性、研究性訓練能力。有關專家稱,這標志著中國陸軍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取得突破性進展,將對解放軍的軍事訓練轉變產生巨大推動作用。據悉,該基地是中國陸軍唯一復雜電磁環境建設試點單位。
2007年,中央軍委和總部賦予朱日和基地承擔全軍唯一陸軍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復雜電磁環境建設試點任務,并要求其在全軍率先形成組織和保障對抗性訓練能力。
營造出一個真實的復雜電磁環境
近幾年來,復雜電磁環境是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概念,但真要說清楚復雜電磁環境是什么?如何構建?這不但是全軍性難題,也是世界級難題。
復雜的研究、艱苦的探索之后,基地的專家們終于搞清了復雜電磁環境主要由自然、民用和軍用電磁信號構成,構建復雜電磁環境就是營造頻率廣、強度高、密度大的上述三種電磁信號。
構建復雜電磁環境的核心是軍用電磁信號的模擬,部隊未來可能和誰打仗?在哪個地域打仗?他們又經過深入探索,找到了電磁環境復雜度理論計算法,將電磁信號的強度分為四個等級,由低到高為部隊營造不同強度的電磁環境。
走進基地,筆者看到了這套由數十臺車輛方艙及附屬設備組成的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它集通信、雷達、光電干擾及信號環境監測、電磁環境控制、電磁態勢分發、電磁頻譜管理及電磁環境評估、電子裝備效能評估、火力打擊評估等多項功能于一體。
“運用這個系統,原本無形的電磁空間就變得真切可感。”該基地司令張亮介紹說,該系統能夠模擬自然、民用和軍用電磁信號,構建與戰場相近的電磁環境;能夠監測戰場上的各種通信、雷達干擾信號,使導演部實時掌握戰場電磁態勢;能夠根據不同訓練任務對電磁環境的復雜程度、電子目標威脅程度的不同要求,提供等效的電磁態勢;能夠實現對部隊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數據采集和作戰能力評估。
總部規定3年完成的任務,該基地僅用15個月便優質高效地完成了。
敗仗催生危機和變革
“復雜電磁環境”作為一個概念,許多部隊并不陌生;但對于它的影響力,部隊卻極少有過親身體驗。這套系統一經投入應用,立即對進入該基地訓練的部隊形成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
某部官兵接到戰斗命令后,僅用規定時間的三分之一就成功開設多個通信樞紐,貫通各個作戰要素的通信網絡隨即展開工作。
“實施輕度電磁干擾,進行通信壓制!”導演部里,基地司令員一聲令下,電磁風暴瞬時席卷演兵場,交戰雙方通信立即受阻,電磁干擾信號像一只只無形的巨手,與參演部隊糾纏在一起,如影相隨,無論如何也擺不脫、甩不掉。這支幾年前就開始學習復雜電磁理論、探索應對之策的部隊,曾經胸有成竹地聲稱“再復雜的電磁環境也不怕”。然而眼下,通信兵不停地跳頻、減小功率、變換通信網,使盡渾身解數反干擾、反壓制,電臺通信距離還是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而且時斷時續,誤碼率不斷增多。下級的情況不能上報,上級的軍令不能下達,部隊的指揮控制隨即陷入迷茫。放眼望去,剛才還在高速開進的部隊一下子慢了下來,失去指令的分隊被迫收縮隊形,整裝待發的攻擊群無法按計劃行進,干脆原地待命。
某裝甲合成營經過頻繁的機動和迂回,終于與另外兩個攻擊群一起對運動至某地域之敵形成包圍。可就在攻擊即將展開之際,強大的電磁干擾又不期而至。抵近配置的基地干擾車,使車載電臺的通信幾乎完全被阻塞,坦克和炮兵接收不到目標方位坐標,武裝直升機只能在編隊上空打轉。營長只能通過旗語與自己的戰斗車輛溝通聯絡,但車與車相距幾百米,加之沙塵遮天蔽日,部隊根本無法協同。營長只能從望遠鏡中眼睜睜地看著對方的裝甲集群一撥兒又一撥兒溜走,他急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甚至喊啞了嗓子,但一切無濟于事。其實,他們遭遇的只是基地施加的中度電磁干擾。
與平時抗干擾訓練不同,對抗場上通信兵聽到的噪音不再只是一種,有時是幾種、幾十種混雜在一起。擔負戰場偵察任務的無人機被干擾得上不了天,離干擾源遠的雖勉強能“登高一望”,卻傳不回一點數據。無獨有偶,戰場偵察雷達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耳不聰、目不明,不知彼不知己,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戰場上,這仗到底該怎么打?更憷頭的是,電臺里還經常出現冒充的指揮員發號施令,有的居然有幾分神似。“敵方”的心戰宣傳不時侵入電臺、網絡,任你怎么改頻,一樣如蛆附骨,擺脫不得。
“我們施加的僅僅是輕度、中度電磁干擾,假如抵近設置再施以重度干擾,甚至能摧毀對方用頻裝備的電子元件。”該基地劉心明政委的介紹,令參演部隊指揮員如坐針氈。
依托先進的組訓平臺,去年該基地創造了該基地組建以來的4個“最”:參訓數萬人,創歷史最高紀錄;參訓部隊來自陸軍、空軍、二炮、武警、預備役部隊等,是歷史上最全的;演練強度最大,晝夜展開5場實兵對抗演練;演練新課目最多,涵蓋了新大綱規定的合同戰術訓練所有課目。
更重要的是,完全真實的復雜電磁環境催生了參演部隊的緊迫感。參演官兵感慨:“平時天天喊復雜電磁環境下的作戰和訓練,這次真正感受到‘狼’來了的滋味。”強烈的危機意識,極大地推動參演部隊的訓練轉型。 張坤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