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土地、電力、水等資源越來越嚴重的制約,浙江省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改革實施“騰籠換鳥”戰略,倡導企業自主創新。
2004年,浙江GDP達11243億元。然而經濟高增長卻產生負效應,電力緊缺,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大批企業無地建廠,無電開機,無水生產。資源緊缺已嚴重制約浙江經濟的發展。省委書記習近平要求“痛下決心,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脫胎換骨的精神推進經濟脫胎換骨改造”。
辦法是“騰籠換鳥”
據悉,“傳統增長”主要靠物質資源投入量的增加實現;而“現代增長”的重要基礎是自主創新。“騰籠換鳥”就是要改變粗放型的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倡導自主創新,把“低小散”的“笨鳥”騰出來,換上“高大優”的“好鳥”。
為實施“騰籠換鳥”戰略,浙江采取措施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江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浙江分院等科研機構先后在浙成立,為浙江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造條件;建設全省性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大集團建立8個國家級、227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建立18家面向行業或區域的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絲茶之府”杭州正在打造“天堂硅谷”,全市700多家軟件企業,有8家進入行業百強,由“海歸”人員創辦的UT斯達康已發展成年銷售額200億元的大型企業,每年投入20億元研發新產品。市委書記王國平說,杭州市將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做大做強通信、軟件、集成電路、數字電視、動漫、網絡游戲等6條產業鏈。
寧波市政府為了鼓勵自主創新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獎勵有重大貢獻的科技創新項目和個人。
紹興市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嚴格限制水泥、印染等一般性的產能擴張項目,重點鼓勵高附加值、節能環保等項目,全市對原定40余個重點技改項目重新篩選、排隊,砍掉了一批技術含量不高的項目,鼓勵企業走內涵式發展和自主創新的道路。
自主創新是經濟發展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浙江憑借自主創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目前新一輪經濟發展正在順勢而上。
光明日報 2005年12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