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渤海內海的全部及黃海的部分省市。雖然廣義上包括山西和內蒙古部分地區,但通常理解的環渤海地區僅涵蓋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和山東五省市,人口、國土面積與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五省市構成的東南沿海地區相當。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環渤海地區正在趨于加快發展。因勢利導,保持和促進該地區又快又好發展,除了要努力建設以北京國際航空樞紐、陸路交通樞紐以及天津、青島、大連國際航運中心為支柱的世界級區域一體化交通體系外,應當從戰略上把握以下方面。
一、正確認識環渤海地區的作用
環渤海地區位于東北亞中心位置、西太平洋沿岸,是全國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所在地,是三北地區和中原地區的門戶,腹地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環渤海地區的興衰,不僅直接關系到我國四成人口的生產生活和全國南北東西的協調發展,而且對中國社會穩定、教育、科技、文化以及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進程具有重要影響。
改革開放初,無論GDP總量還是人均GDP,環渤海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都基本相當。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兩者的發展差距逐漸拉大。目前,環渤海地區GDP總量和人均GDP僅分別大致相當于東南沿海地區相應指標的68.00%和75.0%。另一方面,環渤海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和高科技產業基地,在重產業(重工業和生產者服務業)化過程中其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了。因此,加快環渤海地區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二、造就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最密經濟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主要采取“代工生產”、“貼牌生產”方式,形成了以“國際代工”為重要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企業依靠海外研發、設計和品牌,自身缺乏產品設計和研發優勢,缺乏技術創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僅具有對產業低端的加工能力,僅僅賺取低廉的手工費。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主要依靠資源驅動和代工生產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生產方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非常緊迫的戰略問題。環渤海地區是我國科技中心、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所在地,授權發明專利、品牌價值均高于東南沿海地區。2003年環渤海地區授權發明專利占全國的35%,而東南沿海地區相應指標僅為27%。根據《2004年中國品牌價值報告》,環渤海地區雖然入選品牌數量低于東南沿海,但入選品牌價值卻占全國入選品牌價值的28%,高于東南沿海地區的25%。因此,環渤海地區應當抓住國家鼓勵自主創新、自主品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國家的機遇,圍繞主導產業,發揮優勢,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努力建設成為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最密經濟地域。
三、主要著力首都圈建設
城市群不僅是一種客觀區域經濟過程,而且是國家和區域獲取競爭優勢的戰略工具。加快環渤海地區發展關鍵在于培育和發揮城市群的作用。那么,為什么要主要著力首都圈建設?從區位條件來看,首都圈處在環渤海地區的中心位置,對內對外通達性優越,它的發展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帶動環渤海地區振興。從發展條件來看,北京是環渤海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根據全球最有影響的英國拉伯運大學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小組的報告,中國大陸有兩個城市————北京與上海進入世界級城市,而且北京位次還要超前于上海。事實上,未來我國將會形成三個層次具有國際競爭力的20個左右的城市群。首都圈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將構成我國最高等級城市群。
四、京津協作前景廣闊
京津關系是始終貫穿首都圈發展的主線。當前,京津關系正面臨重大調整機遇。首先,北京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創新/知識驅動的階段,企業正在向自主創新、自主品牌驅動的高端增值活動攀升,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而天津則處在相對滯后的投資驅動階段,企業主要停留在制造、物流等較低端增值活動,二者互補性顯著增強;其次,京津之間快速通道進一步建立健全,增強了兩市動態互動;第三,最重要的是,中關村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天津濱海新區建設兩大國家重點戰略,為調整京津關系創造了前所未有機遇。為了抓住機遇,調整京津關系應以中關村和濱海新區為引擎,高度重視兩市基于價值鏈增值活動的分工協作,北京相對側重企業總部、創新研發、營銷和高端設計制造和高端品牌制造,大力發展高端制造、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天津則相對側重科技成果產業化、大力發展現代制造和物流業,最終形成高度協同的京津新經濟干線。(楊開忠 連線專家為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