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結構調整
外資銀行專家解讀“十二五”規劃
10月18日,以研究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為主要議程的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落下帷幕。盡管“十二五”規劃建議的全文尚未公布,但當天發布的全會公報仍給出了未來五年政策框架的要點。與記者連線的德意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投資者首先要關注的信息之一是,“十二五”規劃淡化了經濟增長率,將日益關注可持續發展和結構調整。而當天下午在香港通過視頻會議系統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野村證券亞洲區(除日本外)經濟部副主管木下智夫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政府將會在提升家庭消費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這三方面著力。
事實上,記者從五中全會公報來看,上述幾方面的確是政府關注的重點,不僅首次以“提高家庭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作為“十二五”的目標,還表示將為現代農業、制造業升級、文化產業和服務業提供強勁的政策支持。
眾所周知,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直是投資和出口:2009年投資占GDP的比例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的30%飆升至45%,出口增速在2008年之前也一直保持著每年20%的強勁態勢。木下智夫表示,如此高的投資比例和出口增速在未來五年中不可能繼續保持。因此,當投資由于出口的下降而放慢時,中國只能靠鼓勵私人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
木下智夫預計,政府在“十二五”時期將推出的刺激消費的政策包括:類似“家電下鄉”的消費補貼;旨在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的農業改革;包括醫療、社保和教育在內的社會福利改革;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以解決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為此,政府可能傾向于執行“國民收入倍增”政策。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接下來的五年中中國因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很可能面臨通脹局面。而要應對通脹,他認為,恰當的貨幣政策是主要手段。在目前實際利率為負值的情況下,小幅、漸進加息會有利于降低通脹預期。同時,進一步提升勞動生產率也是抑制通脹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去10年中國很低的非食品通脹率就得益于同期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間中國可以通過鼓勵發展高附加值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抑制通脹。
馬駿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公報中提出的“提高家庭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比例”這一目標。他說,以此為目標意味著企業利潤在國民收入中的占比將不會上升,即中期內企業盈利增長將受到名義GDP增長的限制。“我們認為2015年前名義GDP增長將放緩至10%-11%。因此,如果建議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成功進行,企業利潤增長也將從目前的每年逾20%放慢至10%-11%。”他說。
除了提升家庭消費能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外,根據五中全會公報,政府還計劃為現代農業、制造業升級、文化產業和服務業提供強勁的政策支持。木下智夫說,中國正在崛起的中產階層將極大地促進服務行業的發展,他預計2014年中產階層人數將達到6億。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是新聞中惟一提到的支柱產業。而公報中未被強調的行業是此前一直作為兩大經濟支柱的房地產和汽車行業,同時,公報也未討論在“十一五”規劃中作為主要課題的國企重組。馬駿認為,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將持續很多年;某些對汽車行業的優惠政策在未來五年中很可能將會退出;大型國企的重組已基本完成,與幾年前相比,未來合并的好處可能變得更加有限。
木下智夫說,總體來看,野村證券對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預期仍舊樂觀:2010年、2011年、2012年的同比增長預測值分別為10.2%、9.8%和9.5%。盡管對2013年以后的中國經濟野村證券缺乏預測數據,但木下智夫預計,年均增速超過8%應該不成問題。“十一五”計劃提出的經濟增長目標是7.5%,而實際增長率超過了10%。其中一個因素是各省市都在相互競爭,努力實現高增長。這一因素在接下來的五年中還會繼續存在,但地方政府將會更加關注環境保護以及能源效率方面的問題。記者 袁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