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在京閉幕,全會對推進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部署,強調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與此同時,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會議公報提出了多項原則性主張,涉及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公共性基本定位、市場參與的原則和發展目標、文化改革發展的動力機制和制度保障。
全會提出,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要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
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上,全會明確,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要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推進文化科技創新,擴大文化消費。
但市場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強調,全會提出,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要深化國有文化單位改革,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文化建設的領導機制和人才保障制度也放在了突出位置。全會強調,要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并提出,要加快培養造就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隊伍。要造就高層次領軍人物和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
點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是一個大的趨勢,精神產品將迎來一個黃金發展期,直接帶動文化產業的消費升級。文化產業作為內生經濟,對拉動內需的作用也將繼續得到加強。金融危機時期在我國制造業面臨極大危機的同時,國內傳媒文化行業仍然保持了增長的態勢,也使得我國政府意識到文化產業將來在國民經濟中所能占到的重要地位。2009年7月,《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首次出臺標志著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而后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扶持,受到政策推動下,中國文化傳媒行業正式進入快速發展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與上市公司。歷時2年之后,黨的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再次將文化傳媒的發展提到更高的層面來討論,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來,中共將首次將有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議案作為中央討論的議題。
我們認為此會議會在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個層面作出重要安排,確切的產業利好政策即將推出,將著重突出幾個方面:第一,督促文化傳媒國有企業改制完成,加大相關公司的投融資政策支持。屆時,將有更多的符合條件的國有或者私有文化傳媒企業上市,利用資本化推動產業快速發展。第二,在政策的推動下,資本快速向產業聚集,數批相關的文化產業基金迅速成立并進入投資期。今年4月,由建設銀行發起的中國首只文化產業基金——建銀國際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正式啟動,規模20億,投資范圍涵蓋出版、影視、網絡游戲、動漫等文化創意產業,中國出版集團、中國電影集團等業界龍頭均在投資人之列。
今年5月,由中央財政注資引導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批復,首期募集規模60億元。7月,無錫廣電與華映資本共同開設的無錫華映文化產業基金成立。這些資本投資將直接拉動相關產業的高速增長。
第三,打破行政劃分,促進業內整合。屆時,文化傳媒行業資本化速度加快,業內優勝劣汰,出版傳媒等平面媒體以及有線電視媒體的重組加速將加快,無疑更加利好國有大型的文化傳媒企業以及相關行業龍頭。
第四,加速完善與強化產業鏈的形成。我們認為,相比于直接扶持風險較大的創意環節,政府能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完善配套設施,打通整個文化產業投-研-產的良性循環,以及完善產業鏈功能,做大產業鏈將是行業發展重點。
第五,規范市場行為,培養規范性的市場主體企業。我們認為,國家會加大對文化傳媒各細分行業的監管力度,更加嚴厲的打擊低質、假冒、盜版行為,這將對文化傳媒行業各個細分板塊都帶來長遠的利好。
第六,直接的財政補助和稅收減免等。
本文來源:世經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