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旅日作家、詩人春野的首部《春野詩文集》的出版發布式于京揭曉,《春野詩文集》共分詩集《真誠的二月》和長篇小說《清酒滴》二部分 王振紅攝
春野式的心靈風景
每個小說家在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的時候,都會受到傳統的與時代的影響,也都會有著不同于別人獨特的因素與經歷及作家自己的個性、稟賦。但站在讀者的立場,我們不妨籠統地把作家們分成「體貼讀者」與「不體貼讀者」兩類,因為第一類作家精于布局,關注他們讀者的閱讀能力和習性,也關注自己作品的市場價值,寧可犧牲個人部份的藝術品味來娛樂預設的讀者,把故事述說得活潑生動、引人入勝、邏輯圓滿又具有說服力;第二類作家對自己在文學史中的價值更為關注,而如說春野的話,我想應該是「不需要知音仍然會一意孤行的類型」。
既然不立志做第二類作家,春野遂有自覺去體貼他的讀者,因為他呈現給讀者的語言與情節都不枯涸;反而覺得春野擅用形式也工于結構,甚至僅僅運用對話就鋪陳出一種分析式的快餐小說(如這本「清酒滴」),新鮮而毫不艱澀。春野的作品具有一種明確的基調,絕大部份從現實取材,呼應人生的各種困境—喜怒愛欲、成住壞空、夢的破滅、生的掙扎與死的恐懼。而里頭總是包含著各類鮮活的角色,因應不同的成長經驗、教育背景與內分泌腺體的作用而奔赴各自的宿命,不管是成全與毀滅,都有聲有色地在模擬的世界中活過一趟。
我相信說:春野的快餐式小說。跟其它小說故事的作者最大不同處,在于他擁有冷靜的性格,能夠精準地抓集讀者情緒的節奏,透過情節的安排、人物個性的塑造、氣氛的經營,步步把讀者逼進故事里。小說中運用自剖手法而呈現解放的個性及孤單心境,而其字里行間會出現一些象征性的事物,可隱隱看出寫作者想呈現給讀者的意境,細細體會,則可發現在作者筆下景物的鋪陳中,其實是有所含意的,就這種大幅度寫作內容的改變應該會引起我們很大的興趣。因為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情感、與看不見的事物,不直接予以指明,而由于理性的關聯、社會的約定,從而透過某種意象的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我們名之為「象征」。簡單來說就是以具體的事物來加以描述抽象的概念,藉由一些事物或景象的描寫,來讓人意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境或心情。
對于文類之間的越界自九O年代以來已經屢見不怪,尤其散文、小說彼此的越界已經是很熟悉的,這樣的情形甚至在閱讀村上春樹、吉本芭娜娜的小說中也可體會到。就好像張愛玲有「張看」,春野也有他的「寶愛」,因為這可喜的快餐小說,它是那么貼近一個作家情感的原型世界、貼近活鮮鮮的春野,那里頭有他的種種情結,有他的悲愴,有他對生的迷惑、封死的恐慌,有他個人成長的歷史,也有他無盡的美麗與哀愁。 所以,我放棄批評家的理論面具,以一個好奇的設者立足點來寫下文字,也算是對作家春野另一種形式的致敬。作者:臺灣女作家雨霏
旅日作家、詩人春野(右) 王振紅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