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著名歌手、中國親善大使朱哲琴做客新華網。 新華網 張龍攝
少數民族文化需要系統傳承梳理
主持人:在你看來,如何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區域的文化呢?
朱哲琴:其實這些年來,我覺得國家也不是沒有做相應的工作,有很多相關的個人以及朋友都在不同方面盡自己所能。但是從整體來看,整個公眾對文化保護的意識,以及整體的聯動和推動還是沒有開展得非常廣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有限的。近年來,由于很多人有條件到這些區域去旅行,很多人慢慢也有了這個意識,但是我們如何去做?如何去探討一些能夠有持續性的東西?這需要一個時間,也需要很多人的努力。
我希望這次少數民族保護發展的親善項目能夠聯動大家,讓一些有心人能夠在這個平臺走到一起,互相聯動,對這個事情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主持人:您覺得這樣做有什么樣的意義?
朱哲琴:實際上,我們的城市是從過去非常荒蕪的階段過來的,這些文化本身的聯系從來沒有斷裂過。反過來,在這些區域有很原初的文化狀態和自然環境,但是那里的人們生活狀態是非常貧瘠的,我們如何保持這種文化的獨特性,對我自己和他人都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行動,也是非常緊迫的行動。因為這些文化很可能由于我們人類的不重視而遺失掉,我們不能把這些傳承在自己手上錯過。
主持人:現階段好像人們這方面的意識不是特別強。
朱哲琴:是的,但是每個人內心都有這樣的愿望。如果你在一個家族里,你就會很感謝你的祖先,因為我們有族譜,你知道自己的爺爺、奶奶、太爺爺、太奶奶是誰,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傳承和梳理,那么在這么一個文化發達的年代我們就不能做到嗎?
聯合國也希望推動文化的再生獲得這些東西,我曾經去過安哥拉、博茨瓦納,也去過馬拉維。我覺得人類在遭受這種苦難的時候,應該反思一下,我們自己做到了嗎?我們是真的那么榮耀、那么能干嗎?那個時候我就有非常深的懷疑。
親善大使工作先從音樂入手
主持人:在您擔任親善大使期間,將具體計劃做哪些工作?
朱哲琴:這個概念非常大,我希望在兩年的任期里面能夠找到一些實在的、切實可行的東西。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宣傳和推廣,也來自于媒介的支持。媒體的反響是超過我們工作小組期待的,我們非常感動。另一方面,希望在這兩年的時間,我和我的親善團隊能夠連接社會不同的層面做一些事情。音樂是我的本行,我想從音樂開始,準備先做一個雙CD。
主持人:怎么樣的CD呢?
朱哲琴:從今年3月開始,我們到這主要的六個區,包括云南、新疆、西藏、青海、貴州和內蒙,經過抽樣調查和記錄,做一個原素材版,知道少數民族文化的東西在哪里,他們真實的樣貌是什么樣的。我們還可以把這些資源再生,其實這些資源不是枯萎掉的東西,彼此都是互相影響和互動的。所以我們發動了很多音樂家,一起參與到其中,請他們選擇相關的素材。作為發起人,我對這項工作是義不容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