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遺址。(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2009年3月至7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為配合國家青(島)蘭(州)高速公路建設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直道遺址陜西富縣樺溝口段進行了考古發掘,同時還對富縣以南的陜西黃陵、甘肅合水的直道進行了調查。
秦直道始修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其與常規道路沿河谷選線不同,秦直道的設計者巧妙地利用了陜甘交界處的子午嶺,以及陜北、隴東及內蒙古南部黃土高原特有的地形地貌,建成了中國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選線的國家級交通大道。修成的直道線形順直,彎道很大,道路標準很高,被譽為中國高速公路之祖。
考古發掘中發現了路面、車轍遺跡以及路面腳印、建筑遺跡等。轍梁及踩踏面十分清楚,不少轍梁上還殘存有類似馬、牛的蹄印,以及用金屬工具鏟挖的痕跡。
重要的是多處路面上疊壓有秦代和西漢時期的繩紋筒瓦、板瓦,兩處路面上還出土了戰國晚期至西漢年間使用的三翼銅鏃和西漢末年的“大泉五十”銅幣,為道路的絕對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據。路面腳印中有男子、女子和兒童的腳印。另外,此次首次發現靠山護坡,與直道平行,同時發現有之字形盤山道等。
古道路考古,是中國田野考古的薄弱環節。多年來對于秦直道的研究,僅限于史料考證和實地踏查,幾乎從未進行過考古鉆探和發掘。這次考古發掘,是對秦直道遺址及其上下山盤山道的首次大面積發掘,具有突破性意義。
秦直道全程,上下山、過河(較大的河)有六、七次,遺留下來的上下山盤山道和過河遺跡也有六、七處。此次發掘地點是上述遺址中最典型、保存較好的一處。對于了解以山脊和高地布線的秦直道如何解決上下山和過河的難題,同樣具有重要價值。
秦直道中段的走向,學術界一直有兩種觀點。其一認為走陜北,其二認為走甘肅。此次發掘,以多處準確的地層疊壓關系,第一次卡住了秦直道的絕對年代,為前一種觀點的確認提供了科學依據。
鑒于秦直道具有重要的意義,建設方已將這段高速公路改線,為子孫后代永久保留了這段秦直道。
記者 呂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