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經濟部長會議剛剛落下帷幕,中國和東盟《投資協議》的簽訂標志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合作框架全面建立。隨著《貨物貿易協議》(2004)、《服務貿易協議》(2007)、《投資協議》(2009)三個協議的簽署和實施,中國與東盟地區將成為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EU 和NAFTA)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至此一個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約4.5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世界最大自貿區框架已初露雛形,這將對全球貿易格局帶來廣泛深遠的影響。
一、經濟區域化逆勢而上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全球經濟出現了兩大引人注目的新趨勢:一個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另一個則是區域雙邊經貿合作的突飛猛進。一方面,隨著全球化的進展,以WTO為中心,維持自由貿易體制,全球性自由貿易高速運轉;另一方面,隨著區域化的發展,出現了區域經濟合作化,在維系自由貿易體制的前提下,進行著多邊,雙邊的區域經濟合作。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區域化也就成為驅動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兩個輪子。
然而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加深,去全球化、全球貿易及資本流動的萎縮現象日趨嚴重,一些國家希望通過貿易保護主義來達到維持本國貿易平衡和經濟利益的目的,這不僅威脅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加劇全球貿易摩擦,也使全球化進程嚴重受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風潮而上,積極推進區域經濟自由化、一體化進程,事實上,不僅是在外貿形勢極其嚴峻的形勢下,我國為擺脫外需持續低迷千方百計尋找新的增長動力,創造更大的外需彈性,更是向世界傳遞中國始終如一地堅持貿易投資自由化方向、堅決反對貿易投資保護的決心。
二、世界將迎來第三大經濟體
按照國際貿易規律而言,區域經濟合作一般分為五個階段: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貨幣聯盟和完全的經濟一體化。如今,歐盟經濟合作已經達到第五個階段,為最高層次。中國-東盟自貿區正按照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三個步驟向前穩步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為何成為極富活力的貿易合作方式?事實上,區域經濟一體化所創造的貿易轉移與溢出效應、生產轉移與投資轉移效應、福利效應等將大大促進區域內的資源優化配置和各成員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使集團內部區位更具競爭力。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當前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人口最多的地區。中國與東盟從1991年建立對話關系至今的18年中,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即1991-1996年建立全面對話框架、1997-2002年走向睦鄰互信、2003-現今年確立戰略伙伴關系。2000 年到2008年間,中國東盟貿易增長迅速,東盟和中國雙邊貿易以26.7%的年增長率增長,其增長速度快于中國和東盟各自的總體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 2008年,雖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但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達23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的地位。預計到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有望在進出口總額上超過北美自由貿易區,到2020年在GDP總量上超過歐盟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和北美、歐盟自由貿易區一道成為全球三大貿易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