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專家:物價上行壓力大 貨幣政策料持續收緊

2011年01月05日11:19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貨幣政策 CPI 流動性過剩 貨幣供應 物價上漲 物價壓力 2010年 經濟增長 美聯儲 連平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回顧2010、展望2011,物價、通脹是繞不開的話題。在“中國證券報專家學術顧問委員會2010年會暨中證報·中銀基金2010年中國證券市場十大新聞評選研討會”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對2011年國內物價的判斷必須放在國際背景下,在美聯儲加息之前國內物價難言拐點,單獨一國貨幣政策應對全球性通脹效果有限。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如果處理得當,2011年CPI控制在4%以內仍有可能。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認為,2011年流動性過剩風險非常大。

范劍平:

一季度CPI將繼續高企

范劍平認為,2010年11月CPI漲幅達到5.1%的高點,大大超出預期,預計2010年12月份CPI漲幅會有一個短暫的下降。回顧歷史數據可以看到,從1990年到2009年,這20年間12月份物價環比平均上漲了0.48%。在這種情況下,2010年12月份價格回落不會很大。2011年一季度CPI還將繼續高企。

范劍平認為,在美聯儲加息之前,不敢輕言國內價格拐點。他指出,從國際來看,由于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復蘇的緩慢出乎意料,各國的調控重在刺激經濟增長,這也是國內價格不斷上漲的外部原因。美國經濟最樂觀的預期是,經過二次量化寬松和減稅政策延期的短期刺激后,美國經濟增長數據在一季度會比較好看,那么美聯儲可能會在8月后進入政策沉默期,為政策拐彎做準備。

不過,這還需要美國核心通脹率向上的支持。經歷二次量化寬松的刺激和一季度經濟數據轉好后,CPI可能會向上,但預計美國核心通脹率不會有太大變化。如果這樣,美國有可能繼續維持零利率。而在貨幣超發后,美聯儲利用歐債危機進行對沖,也不用擔心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出現。

范劍平強調,未來世界經濟不會出現衰退,而是十分微弱的正增長。即使各國采用各種政策刺激經濟增長,但仍表現為一個緩慢乏力的復蘇。但這種政策的后遺癥非常大,它對我國物價的影響是我國央行采取各種手段應對通脹,但單獨一國貨幣政策應對全球性通脹效果十分有限。

他指出,目前我國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已提高至18.5%,因為熱錢流入太多,未來超過20%的存款準備金率完全有可能。加息也是央行未來可以采取的手段,通過連續加息將會有效抑制房地產的泡沫。但在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沒有轉向之前,全球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我國應對通脹所有的政策都很難對全球性通脹起決定性影響。

連平:

全年物價壓力不減

連平表示,物價未來趨勢依然向上。從貨幣供應和信貸增長的角度來看,貨幣供應對物價的影響大概在三至四個季度顯現出來。2009年M2、M1高速增長,2010年信貸增量可能在8萬億左右,信貸增長速度在19%以上,M2也在18%以上,而歷史上M2一般水平是在15%和17%之間,現在的數據是明顯較高。因此,2011年、2012年物價上漲壓力依然不小。

但連平指出,當前出現惡性通脹的可能性不大。時至今日,我國大部分商品供求關系基本平衡。在這輪上漲中,盡管糧食和豬肉價格也在上漲,但沒有出現價格迅速飆升情況。這說明國家調控供求關系取得了明顯效果。在這種條件下,物價兩位數增長的情況不大可能出現。如果2011年貨幣供應能控制在比較合理的水平,同時能把農產品的局部供求關系調節得當,那么物價總體水平依然可控,CPI保持在4%左右還是有可能的。

連平認為,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短期內看不到CPI出現趨勢性拐點的可能性。2011年穩健貨幣政策實質是中性偏緊。因為它要兼顧經濟增長等各種目標,但對通脹和資本加大流入會有更多的考慮。

利率仍有進一步上調的可能性。但要在2011年把負利率變為正利率的可能性比較小。現在中美利差并不大,小幅提息尚不至于導致境外資本大規模流入。真正影響熱錢流入的因素是經濟增長、匯率水平和資產價格水平,利差因素的影響相對次要,但大幅提息會加大利差的影響。準備金率未來再上調三至四次也完全有可能,關鍵要看資本流動情況。

高培勇:

流動性過剩風險非常大

高培勇認為,2011年流動性過剩風險非常大。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為刺激經濟而增發的貨幣歸宿現在很難找到。它很大程度上依然潛伏在流通領域,最終要表現出來,且一定表現在物價上漲上。但同時,我們對物價研究的投入不夠。談及物價及相關的聯動機制,無論從中國的角度還是經濟學界,儲備都極其不夠。

盡管CPI的上漲壓力巨大,但最重要還是CPI的結構問題,不同的人從CPI中受到的影響和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一旦物價出現問題,它在經濟層面產生的影響很可能延續到社會層面,對此必須高度關注。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宏觀政策會著力于控制物價上漲,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存在由相對穩健轉向緊縮的可能性。(記者丁冰)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