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二、“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精神,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一)世界經濟金融格局在復蘇中加快調整,中國在國際經濟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十二五”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繼續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格局進一步調整,以中國、印度等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地位進一步上升。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話語權將進一步提高,全球跨國金融業務和金融交易將不斷向新興經濟體傾斜。這些變化將為上海加快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良好機遇。
(二)我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5設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實力將不斷增強。同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特征,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將明顯加快,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將更加突出;長三角地區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以上海為核心的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加快形成。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發展轉型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也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三)我國金融改革不斷深化,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發展空間
“十二五”時期,為了更好地適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以及提升整體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我國金融業的改革開放將進一步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將取得更大進展,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穩步推進,直接融資比重將顯著提高,金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將明顯增強。這些都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四)人民幣跨境使用進程加快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高,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新的重要動力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幣可兌換程度不斷提高,境外交易主體對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儲備6貨幣的需求將不斷上升,人民幣走向國際貨幣的進程逐步加快。這是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化程度和國際資源配置功能的重要動力。
(五)全球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金融風險防范面臨新的要求
隨著世界經濟逐漸復蘇,全球正在掀起新一輪國際金融中心競爭浪潮。尤其是在亞洲,圍繞新的全球性金融中心建設而展開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隨著我國金融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金融資源和金融交易不斷集中,金融活動復雜程度不斷提高,對金融中心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對新機遇、新要求,要增強機遇意識、使命意識和創新意識,科學把握發展規律,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三、“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指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突出重點、全面推進。著力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擴大金融對內對外開放,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改善金融發展環境,維護7金融安全與穩定,顯著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配置全球資源的功能和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到2020 年把上海建設成為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必須堅持統籌謀劃的推進方針。充分認識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對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維護金融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意義。站在國家整體利益的高度,統籌謀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推進機制,形成推進合力。
——必須堅持“一個核心、兩個重點”的推進思路。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加快推進人民幣市場建設;以金融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和營造良好金融發展環境為重點,加快體制機制和業務創新,不斷提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資源配置功能和輻射帶動效應。
——必須堅持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推進方向。不斷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進一步發揮金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加快提升上海金融中心配置全球金融資源的能力;不斷完善金融、稅收、會計、信用、監管等制度,加快構建符合發展需要和國際慣例的法規制度體系以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發展環境。
(二)發展目標
按照到2020 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要求,瞄準世界一8流國際金融中心,全面拓展金融服務功能,加快提升金融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上海金融市場的國際內涵和全球影響力,力爭到2015 年基本確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地位。
具體目標:——基本形成國內外投資者共同參與,具備較強交易、定價、信息功能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逐步形成人民幣跨境投融資中心、人民幣產品基準價格形成中心、大宗商品定價中心和金融資訊服務中心;——基本形成各類機構共同發展、具有較強創新和服務功能的金融機構體系,逐步形成人民幣產品創新中心、人民幣資產管理中心和航運貿易金融服務中心;——基本形成框架合理、功能完善、統一高效的現代化金融基礎設施體系,逐步形成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中心;——基本形成專業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具有較強支持功能的金融人力資源體系,逐步形成國際金融人才聚集地;——基本形成符合國際金融中心運行需要的金融稅收、會計、信用、監管等法規體系,逐步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發展環境。
(三)主要指標
“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預期指標如下:——金融市場規模顯著擴大。到2015 年,上海金融市場(不含外匯市場)交易額達到1000 萬億元左右;主要金融市場規模保持或進入世界同類市場前列。其中,債券托管余額進入全球前3 位,黃金市場現貨交易量保持全球第1 位,金融衍生產品交易量進入全球前5 位,保險市場原保費規模達1400 億元左右,銀行卡跨行交易額達25 萬億元左右,銀行卡消費金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剔除批發性大宗交易和房地產交易)的比例達50%左右,票據市場和信貸轉讓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
——金融國際化程度明顯提高。到2015 年,參與上海金融市場的境外投資者規模顯著擴大;上海證券交易所主要指數、上海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成為境內外人民幣資產定價的主要基準利率,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成為境內外人民幣交易定價的主要匯率基準;進一步提高在滬外資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市場份額。
——金融服務功能明顯增強。到2015 年,上海金融市場直接融資額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達到22%左右;管理資產規模達到30 萬億元左右。
——金融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到2015 年,上海金融從業人員達到32 萬人左右,國際化高端金融人才和新興金融領域的人才明顯增加;金融發展環境的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金融法律、稅收、監管等與國際慣例接軌程度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