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中國林業何去何從?

發布時間: 2014-08-26 13:50:35  |  來源: 半月談  |  作者: 何豐倫 吳鐘昊 劉姝君 周相吉 梁書斌 呂福明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中國林業 戰略機遇 生態脆弱 轉型 產業 業態創新  價值 金融

    原標題:求解中國林業大轉型   

    中國林業三大困境

  記者在山東、福建、江西、廣西、四川、黑龍江等地調研了解到,林業產業鏈條長、市場需求大、就業空間廣,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然而,我國長期以來對其投入較少,重視不足,以致林業發展較慢,至今仍是一個脆弱的產業。

 林業不僅橫跨第一產業的農業、第二產業的木制品加工業和第三產業的旅游、休閑服務業,而且隨著生物柴油和生物質能源的出現,林業在能源產業中的地位愈益凸現。“橫跨三大產業”,直接決定了大林業在國民經濟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戰略機遇期恐錯失

  林業不僅橫跨第一產業的農業、第二產業的木制品加工業和第三產業的旅游、休閑服務業,而且隨著生物柴油和生物質能源的出現,林業在能源產業中的地位愈益凸現。“橫跨三大產業”,直接決定了大林業在國民經濟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十多年來,不僅歐美等發達國家,而且我國周邊國家也普遍出臺相關政策,將林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桂林理工大學教授曾鵬介紹,根據國際林業協會統計,從20年~50年的長時段研究,林業產業每投入1美元,能夠帶來的綜合效益回報高達25美元~125美元,其中包括對林木采伐、保護水源和土壤、固碳等功能的綜合評估。“按歐美國家的計算,林業整條產業鏈上創造的就業機會,比石化產業多出6倍。”曾鵬說。

  我國在全球屬林業大國,也是全球林木產品產銷大國,林業產業總產值由2002年的4634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4.46萬億元,10年增長近9倍。但總的來看,我國林業發展仍然是“大而不強”。

  截至目前,我國只有不到20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林企,嚴重缺乏資金后盾、人才后盾和技術支撐。廣西林科院經濟林研究所所長陳國臣說,目前我國林業綜合效益僅相當于德國的30%、加拿大的40%,林業產業的整體技術設備水平低,產品技術含量低,精深加工產品少,產品附加值低,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貢獻率低。

  同時,我國林業產業“東重西輕”態勢明顯,具有巨大資源優勢的中西部地區潛力遠未挖掘。森林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功能不強、分布不均的基本林情沒有根本改變,生態資源不足與日益增長的生態民生需求之間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生態脆弱未改觀

  自1981年開始,我國持續開展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2013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參加義務植樹人數累計144.3億人次,植樹665.2億株。數字的背后,凸顯的是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主體的森林,不僅具有木材生產等經濟功能,而且具有固碳釋氧、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凈化空氣等生態功能,在防風固沙、護岸固堤、防洪消浪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指出,目前,我國生態安全狀況仍處于生態安全線以下,生態赤字大,生態欠賬多,生態脆弱地區總面積已達國土面積的60%以上。生態系統退化、生態狀況惡化的趨勢并未扭轉,在一些地區情況尤為突出。

  “大森林”是黑龍江省旅游重點宣傳的一個口號,也吸引來眾多游客。然而,當那些慕名前來的游客,面對眼前禿斑狀的山嶺、稀疏的小樹林景象,無不大失所望。“這哪有大森林啊,全是小樹林!”一位來自北京的游客在漠河縣北極星廣場向記者抱怨。

  昔日遍布大小興安嶺林區的原始森林,如今只存在于為數不多的保護區和人跡罕至之地。據介紹,大小興安嶺林區地處高寒地帶,林木成熟周期長,生態環境極其脆弱,要想恢復到開發初期的景象,樂觀估計,至少也需要50年以上的時間。

  近年來,大小興安嶺林區因區域內林分結構失衡,森林質量不斷下降,森林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等生態功能日益降低;草地面積比1983年減少約60%,草地退化嚴重;天然濕地面積比1983年減少約50%,導致局域氣候發生變化,調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不斷減弱,土壤侵蝕加劇,水土流失嚴重,土地生產能力下降,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生態屏障作用明顯減弱。

  林業工人生存艱辛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林業改革步伐加快,為林業發展注入了活力。然而,對于那些為支援國家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千千萬萬的林業工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并未發生根本性轉變,甚至愈發艱辛。

  隨著森林資源減少和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啟動,遍布高山大川的“新森代”開始“放下斧頭,拿起鋤頭”,把工作重心轉向森林管護。“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我是被人忽視的‘森二代’。”四川阿壩州馬爾康林業局護林員羅定文說。

  羅定文1984年加入森工行列后,與退休的父親一樣,進山采伐。1998年,他開始鉆山溝管護森林,每天要在人跡罕至的高山大溝里徒步30公里,渴了就喝山泉,餓了就吃冷饅頭。“冬天全是雪,風刮在臉上像刀割;夏天聽到轟鳴聲,就趕緊往高處跑,那可能是山洪。”

  工作艱辛還只是一個方面,林業工人還普遍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阿壩州林業局黨委委員趙擁軍說,當地林業企業的工人每月最多能拿到1200元的工資,養家糊口都困難。“在整個阿壩州林業系統,由于歷史原因,林業工人的養老、醫療等保險至今未徹底落實。”

  以2013年為例,國家補助阿壩州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單位“五項保險”資金5732萬元,實際繳費9679萬元,差額3947萬元。由于林企經濟實力差、歷史欠賬多,無力解決資金缺口,至今已累計拖欠5200余萬元。林業職工生活困難,后顧之憂頗多。

  阿壩州林業系統的困境并非個案。近年來,國有林場普遍經營慘淡,負債累累。國有林場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但又不能像企業一樣自主經營,林場職工身份尷尬。

  江西省林木種苗和林場管理局局長楊杰芳說,國有林場承擔著保護森林資源、林政督查執法、弘揚生態文明等社會公益責任,但職工身份卻不是事業編制,“職工雖為產業工人,但國有林場大都地處偏遠,效益很差,以致形成‘不事不企、不工不農’的尷尬局面”。

1   2   3   4   5   下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