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玲雨 上海報道
10月5日宣布融資融券試點即將開閘后,監管層又有新動作。
知情人士透露,10月8日,有關部門針對融資融券試點的相關問題召集中信等約10家券商總裁、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登公司”)有關領導及滬深交易所領導召開了一個內部會議。
據一參會人士透露,本次會議有三大議題:各券商匯報其融資融券業務的準備情況;券商獨立的融資融券交易系統、中登公司及交易所交易系統的對接聯合測試;融資融券業務開展中的行業自律問題。
首批試點資格或7-8家
自證監會宣布即將啟動融資融券試點以來,對首批試點券商的規模的猜測一直沒有停歇。
試點的規模上,此前業界曾傳出首批試點可能只會有2-3家,即類似于直投業務試點資格的發放模式——先由中信證券(21.12,0.32,1.54%,吧)、中金公司試點,再推出試點審批政策,隨后向主要優質券商批量發行。
但在證監會發布的《中國證監會近期正式啟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工作》(其中明確提出將確定試點證券公司的資質條件和標準,建立公開透明的受理、審核和專家評價制度)后,業界普遍估計首批試點的規模會擴大。
從本次參會的券商數量來看,首批試點規模會大大超過2-3家。
“在此前的一波直投業務試點資格發放高潮之前,證監會召集了十來家券商召開了會議,隨后在7月和8月內連續有6家券商拿到直投資格,而中信、中金已先期拿到。”上述參會券商表示,“借鑒這個經驗,本次參會的券商可能會有7-8家率先拿到試點資格。”
據了解,中信、海通、國泰君安、申銀萬國、光大、國信、華泰、招商、平安等券商參與了本次會議,而首批試點將在他們中間產生。
一券商融資融券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了其為總裁準備的匯報材料的主要內容:“獨立的交易系統的開發和完善是匯報的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系統的風險點以及處理辦法;其次是制度建設,包括內部操作流程的規范、職位權限的設計和制衡;融資融券業務部門的人員規模、構成及主要領導的背景等。”
“各家匯報的準備情況和內容有所不同,但主要都是三個方面:獨立的融資融券交易系統的準備和運行情況、制度安排、人員的配備。”上述參會人士透露。
而之所以特別強調這三方面,該參會人員表示,“除了凈資本等硬性指標外,證明自己有能力在拿到試點資格后可以保證業務的正常運轉,對是否能入選首批試點至關重要。”
確定兩次聯測時間
為保證融資融券業務開展時交易系統的正常運轉,券商、中登公司和滬深交易所就聯合測試問題在會上達成共識:定于10月25日和11月8日,三方的交易結算系統將進行兩次聯合測試。
“融資融券業務的交易系統是一個全新的系統,且相較于現存的交易系統更加復雜,其中包括對投資者的征信、對擔保品計價和授信以及強制平倉處理等功能,這對三方系統的對接和正常運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上述券商融資融券部負責人表示,“如果券商的系統出了較大問題,就會對其試點資格的取得造成影響。”
這就意味著試點券商的公布和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最快也要到11月中下旬才能出來。
另外,為避免惡性競爭,行業自律問題也成為本次會議的重要議題。
“就行業自律問題,參會各方主要在收費標準、客戶準入、服務模式三方面進行了討論。”上述參會人士透露。
在業務開展中,客戶對收費標準(即融資融券業務的利率水平)最為敏感,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引起價格戰而傷害業務的發展。“會上主要是征求我們的意見,沒有就利率問題形成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