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內容:在走出樂百氏后的5年,他身為“天使投資人”,培育了十幾家新企業,總投資額近3億,經手的公司成功率之高,常常成為大牌VC追捧對象…… |
何伯權
11月20日,7天連鎖酒店順利登陸紐約交易所,按當天市值計算,占35.3%股權的何伯權財富暴漲至1.67億美元。兩年間,資本翻了足足20倍!
作為實業家的何伯權已經成為歷史,他一手打造的樂百氏,是中國民營經濟崛起史中的一個符號。
身為“天使投資人”的何伯權,輝煌的新路正在腳下延伸。5年中,他培育了十幾家新企業,總投資額近3億,經手的公司成功率之高,常常成為大牌VC追捧對象。
何伯權的故事不是孤立的,悄然之間,中國企業家群體中一股特殊支流形成,并隨著經濟的成熟與發展,人數日漸龐大:他們在壯年之際選擇隱退,或是感到“瓶頸”激流勇退,或者是基于種種緣由被迫離開……他們擁有財富、經驗、資源和商業智慧,尋覓著新的軌道,開拓人生的第二種可能。
他們的故事,為陷入“中年危機”的中國企業家提供了一個人生的轉型樣本。
“王者歸來”的另一種版本
很長時間內,何伯權都作為一個悲情人物被外界解讀。
資本的陰謀、創始人被迫出局、外資擠壓民族品牌的犧牲者——人們常常想象,眼看著自己奶大的樂百氏在達能手中日漸沒落,何伯權做何感受?有一天,他會不會喬布斯一般演繹“王者歸來”的畫面?
何伯權
3年之后,王者悄然歸來,卻不是以我們想象的方式。
2003年年中,何伯權即將結束在哈佛的學習,考慮下面的人生,于是回國想看看老部下們在忙什么。他在上海約一幫樂百氏的老同事吃飯,發現不少人在創業。
當過副總秘書的顧青滿臉憔悴,他在做鴨脖子,投入50萬建廠房和兩家直營店后已彈盡糧絕。飯后,何伯權讓他帶自己去參觀工廠,然后問缺多少錢。一周之內,50萬救命錢打到顧青上。何伯權只要少于他兩個點的股份,其余算是借的。
資金危機過后,久久丫情形好轉,賬面雖有虧損,但每個店可賺500元。顧青猶豫要不要繼續開店。何伯權態度堅定地支持擴張規模,因為“連鎖店最核心的是單店能否賺錢,一個店鋪只要能夠保平,或者略微開始賺錢了,就可以把店開下去”。
當年,久久丫在上海開了16個直營店,營業收入為1800萬元,第二年4000萬,第三年8000萬,截至目前,久久丫在全國有500多家直營連鎖店,年銷售額達數億元,利潤數千萬。
隨便出手幫“小弟”一個忙,讓何伯權找到有意義的新身份——天使投資人。“我發現我的思維和想法對創業的年輕人很有幫助。我對做企業很熟悉,對一個企業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很了解。這些對創業者很有用,我和他們之間存在一種落差。你有沒有力量,關鍵看你有沒有落差。”
幾個月后,今日投資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新公司只有兩個半人:一個秘書,一個董事總經理石閔建,原來是達能派駐樂百氏的財務總監;半個是何伯權自己——基本上他半年不在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