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為保證及時、科學地采集、運送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及疫源地調查的各種類型標本,規范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實驗室檢測程序,提高檢測質量,為明確診斷或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提供實驗室依據,特制定本方案。
一、樣本采集對象
(一) 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以下同)。
(二) 病例密切接觸者或其他健康人群。
(三) 疫源地可疑宿主動物(野生動物及狗、羊、牛等家畜)、媒介蜱。
二、標本種類及采集方法
(一) 抗凝血。
常用EDTA抗凝管或枸櫞酸鹽抗凝管采集血液5ml,用于病原分離。應盡可能在病人使用抗生素前進行血液的采集。
(二)非抗凝血。
用無菌真空管,采集病例、健康人群及宿主動物非抗凝血5ml,用于血清抗體及PCR檢測。采集后,應及時分離血清,將血清、血球分別保存。急性期抗體及PCR檢測用血液采集盡可能在發病后1周內,恢復期抗體檢測標本采集至少間隔2-3周。如第2份血清在1個月之內抗體升高不明顯的,應建議間隔2-4周后采集第3份血液標本。
(三)包涵體檢測血涂片的制備。
采集血液標本后,制作厚血片,進行紅細胞裂解處理等。
(四)媒介蜱標本的采集。
采集動物體表媒介蜱,用鑷子夾取,放入鋪墊有潮濕濾紙或紗布的青霉素小瓶或試管中,用紗布包緊瓶口以防止蜱爬出。實驗室接到蜱標本后,首先應進行種屬鑒定,然后按類別分組(1-5只蜱/組),采用75%酒精浸泡30min后,用無菌蒸餾水反復沖洗3次。最后進行分組研磨,研磨液用于提取DNA,進行PCR擴增。
(五)有條件時,可采集活檢或尸檢標本,冰凍、福爾馬林固定或石蠟包埋后進行實驗室檢測。具體方法參照病理實驗室相關要求和衛生部《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尸體解剖查驗規定》的相關要求。
三、標本采集和保存注意事項
標本采集應符合無菌操作要求。抗凝血如不能立即床邊接種,應置于4℃環境保存,避免冰凍(不超過2周)。非抗凝血應及時進行無菌分離血清,血清用于抗體檢測,血球部分研磨后提取DNA用于PCR檢測。如不能及時檢測,可暫置于-20℃環境保存。所有標本應置入大小適合、帶螺旋蓋、內有墊圈的凍存管內,擰緊管口。
標本采集后,應認真填寫采樣登記表。
四、實驗室檢測
(一)包涵體的檢測。
1. 血片及白細胞涂片制備
采集的抗凝血標本盡快用血球層推血片,待干燥后冷丙酮固定10min;或提取抗凝血中的白細胞并進行涂片,待干燥后冷丙酮固定10min。
2. 染色
通常采用瑞氏(Wright)染色法、姬氏(Giemsa)染色法及瑞-姬混合染色法。有條件的實驗室,可使用美國CDC推薦的染色方法。
3. 染液配置方法
(1)瑞-姬染液:取瑞氏染料和姬氏染料各0.5 g,以甲醇研溶,加甲醇500ml保存,每天搖勻1次,1周后可使用。
(2)改良Mc Donald法瑞-姬染色劑:75 ml甘油(分析純)中加入磷酸鹽緩沖液(Na2HPO4 1g和KH2PO4 2g),以4 ml蒸餾水溶解,37 ℃水浴24 h溶解混勻,用濾紙過濾,保存于密封的棕色瓶中備用。上述甘油緩沖液1.5 ml加瑞-姬染色劑50 ml,混勻后備用。
4. 染色步驟
血推片或白細胞涂片分別以兩種染色劑染色2 min,再加蒸餾水作用5 min,用自來水沖洗。
5. 結果觀察
中性粒細胞中可見桑葚狀包涵體(見圖1),并注意保存相關標本,以便進行復核。
(二)血清學檢測。
常用血清學方法為間接免疫熒光(IFA)法。采集急性期(發熱初期,一般發病1周內)與恢復期(至少間隔2-3周)雙份血清。如恢復期血清抗體檢測陰性,應建議醫生采集第3份血液樣本(間隔2-4周)。
1. 試劑
使用國際推薦的、經過ISO質量認證的產品。
2. 方法及操作按說明書進行。
3. 結果解釋
IFA檢測結果解釋按說明書進行。
如果同時檢測雙份血清,IgG抗體4倍升高,則結果強烈支持嗜吞噬細胞無形體感染。如果急性期抗體升高,而恢復期沒有升高或輕微升高,則應采集第3份血液樣本(間隔2-4周)進行進一步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