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1、勞動力結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人口增長帶來的紅利?!叭丝诩t利”是1997年由安德魯?梅森(MasonAndrew)提出的人口經濟學概念,是指人口轉型過程中,形成有利于經濟發展的“中間大、兩頭小”的人口年齡結構,即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比較低,人口負擔較輕。由此導致高勞動參與率對一國經濟增長產生積極效應,這段時期則被稱為“人口紅利期”。我國在進入人口紅利階段的初期,第一產業的勞動力比重較高,隨著中國進入了快速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階段,表現為第一產業產值和吸納就業人員都呈現迅速下降趨勢;而第二、三產業產值在GDP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不僅吸納了絕大多數新進入勞動年齡的勞動力,而且吸納了第一產業轉移出來的剩余勞動力。勞動力在三產業中的比重恰恰能顯示出勞動力的配置效率,充分發揮人口紅利的優勢。
1978年以來我國三產業勞動力結構變化如下(表6-10):
表 6- 10各年就業人數、年增長率及在各產業中的比重(%)
年份 |
就業人數(萬人) |
比重(%) |
年增長率(%) |
||||||
Ⅰ |
Ⅱ |
Ⅲ |
Ⅰ |
Ⅱ |
Ⅲ |
Ⅰ |
Ⅱ |
Ⅲ |
|
1980 |
29122 |
7707 |
5532 |
68.7 |
18.2 |
13.1 |
17.04 |
6.8 |
6.8 |
1985 |
31130 |
10384 |
8359 |
62.4 |
20.8 |
16.8 |
0.8 |
8.2 |
8.0 |
1990 |
38914 |
13856 |
11979 |
60.1 |
21.4 |
18.5 |
17.1 |
15.7 |
18.3 |
1995 |
35530 |
15655 |
16880 |
52.2 |
23.0 |
24.8 |
-2.9 |
2.2 |
8.8 |
2000 |
36043 |
16219 |
19823 |
50.0 |
22.5 |
27.5 |
0.7 |
-1.2 |
3.2 |
2005 |
33970 |
18084 |
23771 |
44.8 |
23.8 |
31.4 |
-3.7 |
6.9 |
3.3 |
2006 |
32561 |
19225 |
24614 |
42.6 |
25.2 |
32.2 |
-4.1 |
6.3 |
3.5 |
2007 |
31444 |
20629 |
24917 |
40.8 |
26.8 |
32.4 |
-3.4 |
7.3 |
1.2 |
2008 2009 |
30654 |
21109 |
25717 |
39.6 |
27.2 |
33.2 |
-2.5 |
2.3 |
3.2 |
29708 |
21684 |
26603 |
38.1 |
27.8 |
34.1 |
-3.1 |
2.7 |
3.4 |
注:表中GDP用當年價計算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0》中數據計算
(1)第一產業勞動力就業份額有所下降,而且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特征。
(2)第二產業勞動力就業的絕對人數迅猛增加
(3)第三產業勞動力就業的份額偏低
就勞動力資源的配置狀況而言,中國進入人口紅利期以來,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的下降和第三產業勞動力比重的上升,說明了我國的勞動力配置效率提高,人力資本的配置狀況逐漸好轉,人口紅利的利用程度逐漸提高。由于人口控制和經濟社會變革的雙重影響,中國走過了一條有本國特色的人口轉變道路。隨著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勞動力的無限供給結束,2010年中國勞動力供給拐點到來,人口紅利也將進入到衰退期:勞動力數量和質量不足、老齡化和失業、高資產價格、國內紅利分配失衡和國際社會對中國人口紅利的爭奪,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將凸現或持續。
老齡化加劇使人口紅利期變短和增速放緩。
失業人口抵消了部分人口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