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3年1月15日在深圳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許勤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工作回顧
2012年,是深圳科學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年,是全市人民團結一致、攻堅克難、奮力前行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轉型升級的內在壓力,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圍繞主題主線,以“深圳質量”為標桿,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采取一系列前瞻性、針對性舉措,全力以赴強化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推進社會建設、努力改善民生,完成了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全年本市生產總值1.295萬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2314.43億元,增長12.3%;進出口總額4667.85億美元,增長12.7%,躍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其中出口2713.7億美元,實現二十連冠;全口徑公共財政收入4502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82億元,增長10.6%;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8%,低于預期目標1.2個百分點。
(一)質量提升引領經濟發展新跨越。主要指標實現“三個突破”,本市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000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經濟效益持續提高。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每平方公里產出超過1億美元,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達90%,均居內地大中城市前列。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雙引擎。重點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2000多個,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增速為經濟增速兩倍以上,占本市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5%,我市成為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最大、集聚性最強的城市之一。服務業占本市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近56%,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68%。自主創新成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3.81%,居全國領先水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8024件,占全國的40.3%,連續9年居全國首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29萬億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達61%。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消費、投資增速分別高于GDP增速6.5和2.3個百分點。在經濟總量取得突破的同時,資源能源消耗首次出現“三個總量下降”。用水總量、汽柴油銷售量、制造業用電量分別下降0.61%、1.79%和1.06%。這標志著我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要成效。
(二)結構優化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及時出臺支持擴大出口和內銷的穩定經貿發展33條、金融支持實體經濟24條、促進產業轉型升級36條、鼓勵總部企業集聚發展29條等政策措施,組織開展政策宣講40多場,建立重大項目分級協調和領導掛點服務企業機制,全年共協調重大項目284個,掛點服務重點企業1480家,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實現經濟增長逐季加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制造業高端化步伐加快。
支持產業轉型升級項目693個,淘汰“兩高一低”企業1575家。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近70%,服裝、鐘表、黃金珠寶等產業的品牌優勢進一步顯現。我市累計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03件,成為國內首個突破百件的副省級城市。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金融業總資產突破5萬億元,深交所全年新增上市企業129家,繼續位居全球第一;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近2300萬標箱,連續10年居全球第四。投資結構改善。社會投資占總投資比重提高到78%,原特區外投資占總投資比重提高到72%。外貿結構優化。服務貿易出口增長37.6%,是出口整體增速的3.5倍,進料加工出口增速高于來料加工32個百分點,超過2000家來料加工企業實現不停產轉型。總部經濟加快集聚。華潤集團中國內地總部、海信集團南方總部、中國電子國際總部等18家總部落戶深圳,平安、華為、招商銀行等進入世界500強,在深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189家。重大產業項目加快推進。華星光電提前達產,旭硝子、深超光電等項目和全球首條超材料生產線投產,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項目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三)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發現中微子“第三種振蕩”,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年度全球十大科學突破,華大基因科學家王俊入選英國《自然》雜志年度全球科學界十大人物。深圳成為獲得這兩項殊榮的唯一中國城市,我們倍感光榮和自豪!創新載體建設加速。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投入運行,國家基因庫動工建設,新增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等180家,累計757家。科技創新向前沿和高端邁進。第四代移動通信、基因測序、超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技術處于世界前沿,光啟研究院專利申請量占全球超材料領域的85%以上,華為、中興在LTE技術領域的基本專利占全球的1/5。深圳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均增長35%。我市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416項,其中國際標準137項。創新生態體系更趨完善。出臺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1+10”文件,強化創新政策支撐。新型研發機構加快推進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北斗衛星導航、移動互聯、超材料等產學研資聯盟積極開展協同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不斷崛起。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新增股權投資企業1450家,累計3500家以上。繼續實施“孔雀計劃”,引進高層次海外人才團隊16個。成功舉辦第14屆高交會和第11屆國際人才交流大會。
(四)綠色低碳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預計萬元GDP能耗降幅超過4.25%,萬元GDP水耗下降11.7%,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年度減排任務超額完成。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新建綠色建筑292萬平方米,累計達1265萬平方米,居全國前列。全年新增建筑節能48萬噸標準煤。全年推廣新能源汽車2100輛,累計超過5000輛,繼續位居全球城市首位。國際低碳城列入中歐可持續城鎮化合作旗艦項目,啟動區建設穩步推進。落實深圳經濟特區碳排放相關法規,開展碳排放核查,碳排放交易準備工作進展順利。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提高。新建污水管網323公里,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469.5萬噸,新增79.5萬噸。日污水再生利用量達到136萬噸,增長13.3%。建筑廢棄物再利用總量350萬噸,比上年提高16.6%。垃圾焚燒發電量4.5億度,居全國第一。啟動500個小區垃圾減量分類試點。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加快。大力開展城市綠化提升行動,新建和整理綠道1012公里,建設142公里、4.4萬畝生態景觀林帶。新建改建公園64個,公園總數達841個。集中整治機動車、電廠等PM2.5重點排放源,空氣質量持續好轉。全力推進跨界河流污染治理,龍崗河、坪山河、觀瀾河水質通過省達標考核。加強市容環境綜合整治,通過第三次國家環保模范城復查。
(五)特區一體化加快城市功能提升。特區一體化建設三年計劃實施以來,原特區外固定資產投資達4429億元,完成計劃的1.6倍,500米公交站點覆蓋率從78%提高到90%,千人總體學位數從78個提高到98個。光明、坪山、龍華加快從產業功能區向新城區轉型,大鵬新區全面啟動國際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規劃建設,寶安、龍崗城市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深圳機場T3航站樓主體工程完工,深圳北站、深圳東站等交通樞紐投入運營,軌道交通三期正式開工,深汕二期、布龍路二期等14條主干道建成通車,打通32條斷頭路。加快推進公交都市建設,新增、優化公交線路165條,新增公交專用道100公里、新一代公交候車亭855座、自行車道101公里,日均公交客流量突破千萬人次。西氣東輸二線向深圳供氣,新建市政燃氣管道140公里,新增管道天然氣居民用戶10萬戶,500千伏鯤鵬變電站擴建等電網工程投入使用,清林徑引水、公明供水調蓄工程進展順利。大運中心、布吉污水處理廠等11項工程分獲6項“魯班獎”和5項國家優質工程獎。城市運行更加智能化。在全國率先建成第四代移動通信規模試驗網,城市網絡電視臺影響力擴大,全市互聯網、家庭寬帶普及率分別達83%和80.8%,無線寬帶覆蓋率達85%。智能交通、數字城管、數字環保、科技強警等提高了城市智能化水平。土地空間利用更加集約化。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開工城市更新項目60個,累計完成土地整備67平方公里,土地二次開發成為建設用地主要來源,一批舊工業區、舊商業區、城中村加快向新興產業集聚地和現代化新社區轉型。
(六)加強社會建設促進民生改善。市本級財政對重點民生領域投入達518億元,增長14%。國家確定的“十二五”期間免費義務教育、基本藥物制度、就業援助等涉及我市的65項地方基本公共服務全部落實。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最低工資標準提高至每月1500元,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56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同步,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長快于高收入家庭。新增就業人數9.94萬人,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2.42%。出臺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創新綱要,新開工保障性住房3.8萬套,竣工1.8萬套,市區兩級財政啟動惠及20萬人才的租房補貼,住房公積金歸集人數位居全國第三。實行婚檢及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基本殯葬服務免費。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啟動普惠性幼兒園試點70所,新增中小學和幼兒園學位4.5萬個,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學生61.8萬名,國家級示范性高中比重達44.8%,建成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8個。南方科技大學正式建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獲批籌建,中國資本市場學院掛牌成立,生物、新材料、先進技術等特色學院啟動建設。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一批醫療衛生設施投入使用,新建社會醫院5家,新增病床3100張,新增省醫學重點專科12個。試行先診療后結算、網絡健康服務等方式,方便市民就醫。社康中心服務能力增強,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占全市67%。歌曲《走向復興》等4部作品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深圳當代藝術館和城市規劃展覽館開工建設。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日益完善,群眾性文體活動廣泛開展,全市172家公共圖書館與200臺自助圖書館實現一證通。文博會規模和影響擴大,首屆中國設計大展成功舉辦。第八屆市運會暨首屆體育大會順利召開。深圳運動員在倫敦奧運會獲2金3銀,創歷史最佳成績。社會建設和管理取得新進步。實施社會建設“織網工程”和“風景林工程”,推進“一庫兩網”建設,推廣社區公益服務等典型經驗,建成社區服務中心214家,建立社區居民議事會744個,開通社區家園網48個。創新社會工作機制,提高社會工作服務水平,專業社工隊伍超過4000人。“三打兩建”工作成效顯著,嚴厲查處商業賄賂,打掉一批欺行霸市團伙,查辦制假售假案件2萬余宗,社會信用體系、市場監管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加強社會治安立體防控,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加強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對,啟動城市公共安全評估及白皮書制定工作。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率先組建食品安全監管局,實行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監管,加大對非法養殖、私宰生豬和地溝油的打擊力度。深入開展藥品安全進社區活動,藥品評價性抽樣合格率達98.5%。社會文明呈現新風貌。“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等深圳“十大觀念”深入人心,綠色出行、機動車禮讓行人、排隊、讓座等文明行為蔚然成風,志愿者之城、愛心之城建設扎實推進,注冊志愿者達46萬人,扶貧濟困、無償獻血、公益慈善廣泛開展,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慈展會,再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認真做好國防動員和雙擁創建工作,連續五次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取得新進步。
(七)改革開放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著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相互協調、良性互動的格局。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邁出新步伐。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商事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相分離、審批與監管相統一、注冊資本實行認繳制的商事登記管理新體系。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市屬國資國企成為投融資改革的重要力量,社會投資快速增長。深化財政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順利推進。開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綜合試點,創新土地二次開發權益共享機制,完善城市更新的具體措施,出臺優化空間資源配置促進轉型升級的政策。公立醫院管辦分離、醫藥分開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在全國率先全面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門診、住院藥品費用平均下降9.3%和13.8%。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建立非戶籍人口入戶的常態機制,實現高技能人才無障礙入戶,有序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組織管理改革進一步深化,直接登記范圍擴大,各類社會組織超過5600家。公務員分類管理和聘任制改革、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綜合配套改革深入推進。連續四次榮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稱號。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達到新水平。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52.3億美元,現代服務業成為利用外資的主體。深圳境外投資新增22.1億美元,增長155.5%,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85.4億美元,增長42.5%。新增海法、亞特蘭大等國際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9個,友城總數達44個。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22條先行先試政策獲國務院批復,前海咨詢委員會正式成立,302家企業和機構被批準入區,注冊資本達372.7億元,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獲批,建立粵港(前海)國際仲裁合作平臺。深圳通與香港八達通實現互聯互通。珠三角規劃綱要年度考核32項全部達標。深莞惠一體化進程加快,基本實現通信同城化。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全面啟動。扶貧“雙到”三年計劃順利完成,“雙轉移”工作被評為全省優秀,對口支援新疆、西藏和貴州等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特區服務全國的作用增強。
(八)提質提效強化政府服務。認真執行法律法規和人大各項決議,建立向人大報告和向政協通報工作的多層次常態化機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12件、政協提案559件、市民建議7949件。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行績效管理,服務型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調整市級行政審批事項113項,清理幅度達32.2%,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率達97.1%。積極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現跨部門協同辦理和并聯審批。“深圳政府在線”連續三年榮獲全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副省級城市第一名。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工作,向人大提交立法議案8件,建議人大新制定法規4項、修改15項,制定政府規章8項,評估梳理規章150項。“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獲中國法治政府獎。統計、計生、檔案、司法、民族、宗教、口岸、外事、港澳、對臺、僑務、民防、防震減災、氣象等工作質量進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面對外部復雜環境的嚴峻考驗,我們直面轉型升級的挑戰,打破傳統發展路徑的依賴,不為短期利益所惑,著眼長遠,心無旁騖,主動作為,加強對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密集出臺政策,創新服務手段,加大協調力度,強化督察督辦,在克難中前行、創新中發展、轉型中升級,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答卷。實踐證明,“深圳質量”的理念完全符合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之路完全符合深圳的客觀實際,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發展戰略完全符合城市當前和長遠發展的需要。一年來的實踐,更加堅定了我們以新的發展方式應對各種挑戰,以“深圳質量”增創發展新優勢的信心和決心,只要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深圳經濟特區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深圳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過去一年的成績,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人民群眾永遠是我們事業的力量源泉,是深圳奇跡的創造者。在這里,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工作在不同崗位的廣大干部群眾,向給予我們不懈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各有關部門、中央和各省區市駐深單位,向駐深解放軍、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深圳發展的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和在深工作的外國專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資源能源和市場對外依存度高,易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在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后,統籌推進轉型升級、提升質量和穩定增長的難度加大。二是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突破核心技術、提升源頭創新能力、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更加迫切。三是環境容量約束趨緊,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四是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和深度城市化進程中,利益主體和訴求多元化,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促進和諧發展的要求更高。五是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加強廉政建設還需付出更大努力。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克服困難,應對挑戰,做出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