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四、發展目標
根據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綜合考慮我區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未來五年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十二五”時期要努力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主要農產品供應保持平穩增長。到2015年,糧食播種面積3000萬畝,平均單產450公斤/畝,生產能力保持在1350萬噸,其中優質小麥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單產400公斤以上,產量達到600萬噸以上,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到1200萬畝,單產600公斤以上,產量達720萬噸以上,玉米精深加工企業大幅度提高附加值,訂單玉米面積達到200萬畝。棉花播種面積穩定在2000萬畝左右,平均單產130公斤/畝以上,比2010年增長近5%,總產260萬噸以上,保持300萬噸棉花生產能力。全區油料播種面積達到450萬畝,產量達到75萬噸;甜菜種植面積根據市場需求達到160-180萬畝,年生產甜菜640-720萬噸以上,制糖80-90萬噸。
(二)設施農業和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實現快速發展。到2015年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150萬畝,比2010年新增42萬畝,其中日光溫室和拱棚面積分別達到90萬畝和60萬畝,深冬生產能力明顯增強,產品市場供應期明顯延長,設施農產品總產量達到500萬噸,比2010年增長翻一番,畝均產值達到10000元,比2010年增長52.6%,全區農民人均來自設施農業均純收入接近或超過1000元左右,比2010年翻一番。實現區域化布局、規范化建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基地實現水、電、路設施全部配套,產品全部達到無公害標準,提升設施農業整體競爭力,推進外向型設施農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同時,加工辣椒、加工番茄、籽用瓜、亞麻、紅花等特色農產品得到進一步發展,加工轉化率進一步提高,市場優勢進一步凸顯。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能力顯著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基本健全,良好農業規范(GAP)得到有效推行,大力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田殘膜回收率力爭達到90%以上;大力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綠色、有機食品產品認證數量突破1000個,總產量超過500萬噸,基本實現食用農產品無公害生產,農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5%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損失率降低3個百分點。按照“分地域、分階段、分時間”的原則,在全區全面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四)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到2015年,中低產田和鹽堿地改造力度不斷加大,農牧業生產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土壤基礎地力提高一個等級,水肥利用率提高5-10個百分點,農村戶用沼氣普及率占到適宜農戶數的52.3%。農牧業機械裝備水平顯著提高,農業機械總動力將達到1900萬千瓦(地方),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
(五)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顯著提升。2015年,全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15000家,比2010年翻一番;農產品加工規模企業達到1319家,年均增加48家,農產品加工率達到60%;培育自治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000家,訂單帶動農戶占全區農戶比重達到60%;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到2015年,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8000個,50%以上的合作社實現標準化生產,參加農戶占全區農戶總數的30%以上,合作社成員增收水平超過其他農戶20%以上,農民與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更加緊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顯著提高,“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和專業示范村鎮建設繼續較快發展。
(六)農業科技轉化應用能力進一步提升。到2015年,基層農業技術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產學研結合更加緊密,基本實現“一戶一人一技”,農產品生產全面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高效節水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累計推廣糧食、棉花高產栽培技術各5000萬畝以上,設施農業和優勢特色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面積不斷擴大,主要農作物良種普及率達到98%以上,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比“十一五”末提高約5個百分點。實施信息資源整合,信息網絡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積極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區,不斷強化農業先進技術、管理體制和市場營銷機制的推動作用。
(七)農民增收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區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以上,到2015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年均增長約11%,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農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南疆三地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區平均水平的85%以上。全區地方國有農場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以上,農場職工人均純收入達到8600元以上,比自治區平均水平高出16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