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半年,我國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不降反增。國家環保總局公報稱,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689.6萬噸,同比增長3.7%;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1274.6萬噸,同比增長4.2%,削減任務十分艱巨。
因此,加強環保的具體措施,可從落實二氧化硫和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兩個污染指標來實現,也就是控制煙氣脫硫和城市污水處理兩個行業。
與此同時,加強環保已成“十一五”期間中央政府重要政策目標,“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投入將達13750億元,占GDP比重首次超過1.5%至1.6%。
昨日,國家環保總局發布我國首份綠色GDP核算報告,本報恰好組織策劃了一組環保報道,從二氧化硫和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兩個污染指標入手,以財經媒體的視角,分析其背后的市場前景,以及發展過程中尚待解決的問題。
圖為寧波一家化工企業大型污水處理系統 資料圖
日前,建設部總工程師王鐵宏日前透露:“十一五”期間,我國擬在城市水管理、污水處理、污水再利用、飲用水處理等方面投資3000億元。
而事實上,在截至2005年6月底,我國還有297個城市沒有建立起污水處理廠,其中地級以上城市63個,包括人口50萬以上城市8個。
一方面是前景廣闊,一方面是市場遲遲打不開局面,為什么3000億的投資規模,都無法引起市場的興趣?
可憐的資產收益率
雖然已經有資金開始“覬覦”這份3000億的蛋糕,但是申銀萬國的分析師黃美龍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由于污水處理的收益率不高,所以不會馬上成為一個新的投資熱點。”
國開行顧問、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史善新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史善新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2004年,全國51家排名靠前的污水處理企業,資產總額為40億元,而利潤總額卻只有可憐的3900萬元,而且16家虧損,初步計算,資產利潤率僅為0.9%。
成本居高不下
是什么導致污水處理廠的尷尬境地?“關鍵是運營成本高。”史善新說。
他介紹,一般污水處理廠都是按照相對超前的標準設計的,一些新開發的城區雖然處理廠建立起來了,但是人群密度不多,污水來源仍然不足,投產的前幾年會有一部分設施閑置。”
而造成污水運營成本高的另一個原因是價格制約。
北京一家污水處理廠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的主要收入是水費,但目前政府規定的水費標準僅能維持合理的回報,但是隨著污水處理率的提高,如果不提高水費,就會虧本。
價格調整難撼融資缺口
污水處理廠不屬于高回報行業,這令投資者忘而卻步。
國家發改委體改所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目前所指的“十一五”期間政府投入3000多億元,并不是意味著這些資金全部由國家財政“埋單”,而僅僅是未來五年間全國計劃和需要開工的項目進行匯總后得出的資金需求總數,而這些資金,政府能負擔的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
這么大量的資金究竟如何籌集?污水處理行業該靠什么吸收社會資金進入?有人開始對排污費寄予了很高期望。
史善新認為,調整水價并不解決所有問題。
他說,首先社會的水求并非無限大,對價格敏感度不高,不足以調解供求;其次,水屬于資源性產品,由政府控制價格,漲價空間有限;第三,對于高收入者來說,調高水價,未必能喚醒節約意識,而對于低收入者來說,提高水價,可能會增大生活負擔,而事實上現在有些城市的水費實收率已經很不理想。
技術革新是根本途徑
該怎樣打破城市污水處理發展的謎局?
“從長遠看,城市污水處理的根本解決,還要靠技術上革新。”史善新表示。
洛陽去年建成的一個“立體式”處理廠解決了原來存在的諸多問題。據了解,這種處理方式的突出特點是:首先規模小,一般就1萬噸或者2萬噸;其次是覆蓋面積僅在一個或幾個小區;第三,污水經過建在高處設施處理后,像瀑布一樣落下來,獨自成為形成一個街區景觀;第四,處理過的污水可以通過專用管道供千家萬戶使用。
史善新說,與以往我國個別工程采用的污水回收處理設施相比,這種處理方式采取了新的技術,能夠降低近一半的前期投入,而且不必與城市管網相連,本范圍產生的污水自己處理,從而大大節省了管網的費用。(記者 何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