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發展訪談”是中國發展門戶網推出的一系列有特色、有深度、定位清晰的原創專題,通過采訪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等,以視頻、圖片、文字多種形式,集合各界智慧為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分享發展經驗,服務國際合作,努力為消除貧困、保護環境、促進發展做出貢獻。
宋洪遠解讀“中央一號文件”

嘉賓介紹

發展建言

發展寄語

何道峰:
內容全面,求真務實,關注貧困群體,支持慈善公益事業,是非常專業權威的扶貧交流平臺。
陳鋒:
發展訪談主題鮮明,版面活潑,插圖醒目,可讀性、可視性強。
何傳啟:
中國發展門戶網,既是推進中國持續發展的一個網絡平臺,也是全面透視中國國情的一個頂層門窗。
閆敏:
中國發展門戶網深描中國社會發展動向,凸顯廣闊國際視野,全面展現中國發展成就。
何培忠:
中國發展門戶網深入基層報道慈善公益事業,及時發布救助信息,非常難得。
楊多貴:
發展訪談特色鮮明,搭建起一個國際交流平臺,溝通中國與世界。
楊富強:
中國發展門戶網報道中國發展的同時,也注重介紹國外的發展經驗,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專業網站。
李軍洋:
中國發展門戶網報道深入,倡導節能減排,弘揚低碳發展理念,是一個非常好的環保領域交流平臺!
孫全輝:
中國發展門戶網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特別是生態環境頻道關注生物多樣性,傳遞正能量!
闕志華:
簡潔、清新、大氣,有內涵,國際范!

訪談實錄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宋洪遠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中國網 鄭亮 攝

中國網:

“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

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正式頒發。這個《意見》也就是大家俗稱的“中央一號文件”。這已經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4年聚焦“三農”問題。每年都有“中央一號文件”,今年有什么特別之處?又能給農業、農村農民帶來哪些方面的好處?本期節目,我們就特別邀請到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宋洪遠,為您一一解讀。

歡迎您,宋主任。

2017-02-07 16:04:11

宋洪遠:

謝謝!觀眾朋友們好!

2017-02-07 16:06:37

中國網: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正式頒布了。今年的主題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想請問一下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指的什么樣的改革?為什么要改革呢?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跟往年相比又有哪些亮點呢?

2017-02-07 16:07:13

宋洪遠:

首先我對主題的句子做一個拆分,它是由這樣幾個詞構成的:一個是農業,一個是供給側,一個是結構性,一個是改革。

農業指的是產業,這個地方講的是農業這個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不是其他產業。一個產業的發展,是供給和需求都涉及到的。目前來看,它的矛盾問題是在供給側,是在生產端。結構性就是在供給這一側的生產端,它的矛盾既有總量的矛盾,也有結構的矛盾,目前突出的問題是結構的矛盾。

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通過改革的辦法,要通過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這樣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倒過來從邏輯上解釋:通過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解決農業供給側的問題。這就是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02-07 16:07:57

宋洪遠:

為什么要推進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的背景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在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的背景下,農業發展的動能動力不足。比方說,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的重要表現就是出現了“兩個降”:一個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減緩,也就是下降,我說的是增幅;第二個就是財政收入增幅的下降。這兩個增幅的下降對農業農村的發展就有影響。比方說,經濟增長幅度的減緩意味著就業機會的減少,就業機會的減少會對農民工的外出就業產生影響。再比方說,財政收入增幅的減緩和下降,會給農業收入的投資和補貼產生影響,這對農民增收也會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給農業農村發展帶來了結構性的矛盾問題。

第二個方面,農業發展自身也出現了問題。比方說,從供給關系來看,總量是平衡的,甚至還是供給略大于需求。比方說,糧食通過十二連增之后,庫存還在增加,有的品種的庫存還比較高,但有的品種還出現短缺。這樣就由總量的問題變成結構性的問題,有的產品多了,有的產品還少了,這就是一個結構性矛盾。

第三個問題,導致這個矛盾的原因也是結構性的。比方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資源環境的約束進一步增強,特別是人多、地少、水缺,這個狀況不僅沒有改變,而且還有點加劇。再比方說,生產成本上升,傳統的物質成本在上升,但新的成本,如土地租賃費用、農業用工工資、農機作業費用,這也是結構性的問題。還有就是由于結構性矛盾出現動力不足的問題,如:資源要素配置不合理、農民增收的動力不足、經濟發展的動能也不足,要解決動力機制的問題,就要通過改革來解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問題。

2017-02-07 16:11:23

宋洪遠:

這次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一點不能不講,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結構性調整有什么不同。這次提出解決結構性的問題,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比較大地講結構性問題。第一次是在90年代的中后期,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到1984年,連續這么多年的增產豐收,出現了當時的“買難賣難”的過剩問題,當時就通過結構調整解決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到了90年代后期,也就是1998年的時候,總量供求平衡,出現了階段性的結構問題,又提出結構調整。這次在提法上沒有單單用“結構調整”這個詞、“推進結構調整”這樣的說法,而是講結構性改變。這樣的提法,或者說這樣的理念和過去的結構性調整有什么不同?實際上就是要看這兩個提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2017-02-07 16:14:36

宋洪遠:

我個人覺得這次主要有三點跟過去不同,既有聯系,也有區別。

過去我們講結構性調整,主要的是要解決農產品的短期數量平衡問題。這次講結構性改革,是要在注重數量平衡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品種、質量,更加注重效益、效率。這是和過去的一個不同。

第二個不同,過去的結構性調整,考慮更多的是農業生產結構的問題,也就是它涉及的內容主要是生產力范圍的問題。這一次講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在注重生產結構調整的同時,注重解決生產力問題的同時,要注重產業結構和經營結構的調整,也就是說涉及到生產關系的調整。

第三個不同,我們講結構性調整的時候主要是從需求入手,看看跟供給有什么不同。現在要圍繞需求變化,但還是從供給側入手,從生產端入手,我們要發力的點就是生產端和需求端。這樣涉及到深層次的體制創新、機制創新、體制改革的問題。

這樣就可以看出來,我們講結構性改革和結構調整是不同的,有聯系,但更多的是有創新、有發展。

2017-02-07 16:18:12

中國網:

就像您剛剛提到的,目前我國農村和農業面臨的最大矛盾是結構性矛盾。這一次我們看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總共提出了6個部分33條政策措施,緊緊圍繞剛剛您說到的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和改革這兩大板塊來進行。其中,我們也看到農業結構調整又包含了調優產品結構、調好生產方式、調順產業體系三個方面。剛剛您也進行了亮點的歸納。您認為這三個方面各自突出的重點是什么?彼此之間又有什么樣的聯系呢?

2017-02-07 16:21:39

宋洪遠:

這次提出推進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文件來看是6個部分33條,從內容來講可以概括為兩大板塊,一個板塊是“調”,一個板塊是“改”。

在“調”上就是要調整、轉型、融合,實際上就是文件前3個部分的內容。調整主要是調整優化農業的產業結構,這個結構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一個是品種結構,比如說“種養+農牧漁”;另一個方面是生產結構,農業內部不同板塊之間的結構;還有一個就是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擴充價值鏈。

具體來講是關注幾個事情,一個是在調整品種結構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提出實施品牌戰略,通過品牌戰略來“調優提質”。這個品牌戰略的實施包括三個重要的環節:一個是品牌的創建,就是我們說的“三品一標”——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標”就是原產地標識,這樣認證和實行品牌化的創建工作。光有創建還不行,我們知道,很多地方拿了很多“三品一標”,但市場占有率未必大,影響力未必大,美譽度、知名度未必高,這就需要進行品牌營銷,就是推廣、推介,讓大家知道這個品牌。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護,不能說品牌還沒有上市、還沒有進入市場,冒牌就進入市場了,這就需要對品牌進行保護。所以,通過創建、營銷和保護等環節來實施品牌戰略,就是為了提質,改善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

還有一個要關注的調結構的事情就是優化區域布局。這次提到了三個區:糧食生產功能區是專門就糧食劃定的一個區域,實行優質化、標準化的生產;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就是除糧食之外的重要農產品,像棉花、油料、糖等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還有一些小眾的產品,也有特色,要在這個地方發揮比較優勢,建立優勢區。“三區”是區域布局調整優化區域結構的一個方面。在調整區域結構的時候特別強調要培育主導產品、主導產業、優勢產區。這樣就發揮“三主”的優勢來提升區域化的水平。

2017-02-07 16:23:13

宋洪遠:

第三個調結構就是強調產業結構優化。這個產業結構的優化主要是圍繞著延長產業鏈、擴充價值鏈來促進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一二三產融合,通過延長產業鏈、擴充價值鏈實現農業的增產、增值、增效、增收“四統一”。

這樣的工作未來要有一個抓手,我們提出建設一個平臺,就是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規模種養殖基地為基礎,以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為依托,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勞動資本、土地、技術),把這個平臺打造成集生產、加工、研發、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集合體,發揮這樣一種功能,來推進結構調整。

“轉”就是轉方式,主要是實現綠色發展。在綠色發展上,這次強調了幾個事情。第一個就是推進清潔生產。搞農業要用化肥、農藥,化肥、農藥用多了會污染土壤、水源,我們要實行化肥、農藥零增長。從2015年開始,農作物種植業每畝化肥使用量跟2014年相比要保持零增長,就是不增長,持續下去就慢慢地適應,將來有可能在零增長的基礎上實現減量。這是清潔生產的很重要的方面。比方說,秸稈焚燒污染大氣,但我們實行秸稈利用的試點,或者采取補貼政策;比方說,畜禽糞便的清潔化利用;比方說,有的地方水源污染了,我們對農牧業的突出環境問題進行治理,這次主要提出了3個“十條”和3個規劃,一個就是圍繞土壤治理的“土十條”,另外一個是圍繞水源治理的“水十條”,還有一個是圍繞大氣治理的“氣十條”。為了長期堅持這個事情,又制定了規劃。比方說,《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規劃》,這是在“十三五”規劃之前已經有的;比方說,《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沒有污染,但要采取可持續發展,要防。這次“一號文件”又提出實行《耕地、草原和河湖的休養生息規劃》,通過3個“十條”和3個規劃的實施就可以使突出的環境問題得到治理。同時,還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工程。

2017-02-07 16:29:11

宋洪遠:

還有一個就是融合,促進產業的融合發展,主要是發展新產業、新業態。這次提出了這么一些新產業、新業態要促進發展的。比方說,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利用鄉村的資源,文化的和非文化的、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資源來發展鄉村農業和鄉村旅游;再比方說,提出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和農村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發展一些新產業;還提出了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再有就是提出培育發展特色村鎮。特色小鎮的提法已經很多年了,但這一次對它進行了概括和提煉。特色村鎮是怎么特,強調了幾點:一是以有基礎、有潛力的村鎮為基礎。我們做什么事情呢?就是促進農業文化旅游相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相統一,一、二、三產業相融合。通過這樣打造綜合體,打造特色村鎮,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但是,這些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特點就是在產業之間起到融合的作用,有一產、二產和三產,要促融合。

從措施上和圍繞幾個調整上講,文件主要是這三個方面,簡單來說就是調整、轉型、融合。

2017-02-07 16:35:07

宋洪遠:

另一個方面是“改”字,就是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主要是三中全會決定的兩句話,一句話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另一句話是“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我覺得這個表述是非常嚴謹的,需要解釋的。這兩個事不是平等的關系,不是說并重的,市場配置資源是決定性作用,政府發揮作用應該在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發揮作用不僅有這樣的前提,還有一個要求,就是更好地發揮,如果發揮不好,還不如不發揮。一個是講這兩個關系,一個是講這兩個關系誰是決定性的、誰是被決定性的,還有就是在什么前提下去發揮好作用。

我們看看文件的后三部分,它的安排就非常清楚了。比方說,講科技就是要發揮科技的創新驅動作用。研發要做好,推廣更要做好。要做好研發和推廣,就得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是激勵,是一個改革。

另一個方面,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各自不同的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了,政府也不能沒有作為。政府干什么呢?政府就是保安全、補短板,像扶貧就是我們的短板、新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是短板,文件有專門的部分講這個事情,就是發揮政府的補短板的作用。

同時,短板的補充、科技的驅動作用都需要體制機制創新。所以,我們接著就要講改革。我們既講了產品市場的改革。比如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收儲制度的改革、補貼政策、貿易政策的改革。同時,還有要素市場的發育,這就有土地制度的改革,像農地的三權分置、其他幾塊的建設用地的改革。還有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的改革,資金、資源、資產,這些要素要活化,這樣才能增產、增值。同時,還能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否則它都睡著了。還有金融改革。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的持續發展和現代化離不開金融,持續性的金融服務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次特別強調了金融體制改革。

這些制度建設、體制機制創新是我們為“改”提供的制度性保障。

這個文件的6部分33條之間的邏輯是非常清楚的,一個主題、兩個方面,一個是“調”,一個是“改”。“調”建立在“改”的基礎上,“改”推動“調”,推動了新一輪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02-07 16:38:02

中國網:

改革的核心是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也是要實現市場、要素和主體三大激活。請問有哪些具體的措施,或者說會從哪些具體的方面來著力實現激活呢?

2017-02-07 16:42:59

宋洪遠:

以要素市場為例,先說地,搞農業離不開地。William Petty 講過,“土地是財富之母”。要把農業搞好,激活農業的要素市場首先是土地。現在出臺的文件是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三權分置。它的最終結果就是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放活經營權就是要把土地這個要素活化起來,讓它流轉起來。目前通過改革已經實現了承包地的三分之一左右已經流轉了,這樣有利于規模用地的發展。

再比如說,這個要素里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人。沒有人,光有地,也搞不了農業。農村經營制度的創新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比如農村除了單戶經營以外,還有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有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有龍頭企業和農業公司,甚至還有為這些經營主體提供服務也從事經營的公益性服務組織和經營型服務組織。這些主體就是活化人的要素,就是人力資本。

第三個重要的要素就是錢。有了地、有了人,沒有錢還是搞不了。所以,我們從兩個方面來進行改革:一個是對現在的財政支出、資金項目的管理機制體制進行改革;再一個就是對金融進行改革。還有就是通過產權制度,把農村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資源,特別是經營性的資產,給它活化起來,促進要素的流動。通過這樣的改革,真正地推動市場機制調整優化要素配置結構,主要是活了地、活了人、活了錢。地、人、錢的問題解決了,農業現代化的問題就解決了。

2017-02-07 16:44:03

中國網:

就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目標還是要增加農民的收入,并且保障有效的供給,說白了還是要讓農民的口袋鼓起來。今年有哪些強有力的措施去落實目標當中的增加和保障呢?

2017-02-07 16:50:24

宋洪遠:

這次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總體要求上提了這樣的目標,就是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根本目標。這是這次改革的目標,也是這次政策確定的目標。

這兩個目標之間是關聯的,可以說是相互促進的。比方說,農民收入不增加,農民就沒有積極性,農產品供給就不能得到保障。我不種、不生產,你怎么保證供給?反過來說,農產品供給增加了,而且是高質量的農產品,增產了,增值了,增效了,還能增收。這兩個事情不能割裂起來,應該是有機統一起來,不能對立起來。

為了促成農民增加收入,重要的還是在文件的前3個部分講這個事情。一個是通過調整結構,提高品質質量;再一個就是提高效益。

2017-02-07 16:51:11

宋洪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質量和效益的提高,簡單來說就是“提質增效”。“質”有兩個含義,“效”也是兩個含義。“質”是農產品的質量、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過去提供的供給,有些是低端的,有些是無效的,現在要轉到高端的、有效的,這不是提質嗎?所以,既有產品的質量問題,又有供給體系的質量問題。這是“提質”。“增效”也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農業生產的效率問題。比方說,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流動率,這些率不提高,供給的質量就沒有提高。

另外一個“效”就是效益,就是農業的綜合效益。農民種糧要有收入,他才有積極性,愿意種糧。增加了農業的生產效益、綜合效益,就能增加農民收入。

這兩個目標之間是有聯系的,這兩個方向之間也是有聯系的。這樣就實現了方向和目標的統一。

2017-02-07 16:54:41

中國網:

非常感謝您專業詳細的解答,也再次感謝您做客我們的節目。

以上就是我們節目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收看,下期節目再會。

(責編/主持:黃婉晴;文字:韓琳;攝像:董超 王一辰;導播/后期:劉哲;攝影:鄭亮)

結束

通過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解決農業供給側的問題,這就是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一號文件”內容來講可以概括為兩大板塊:“調”和“改”。要雙管齊下,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根本目標,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本期策劃:黃婉晴 王虔
聯系方式:(010)88828478
郵箱:wangq@china.org.cn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