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京籍家長:“異地高考將帶給我們空前的壓力”
找到王波是在“2013高考論壇”。他在論壇上發表了一個“我想和‘異鬧’心平氣和談談”的帖子,跟帖無數。
王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教育部信訪辦門口的請愿活動自己也參加過幾次,但后來不再去了,因為那里“想表現自己或者出于各種目的想出名的人太多,有律師、社會活動家,還有‘奇裝異服’的小青年”,何況,2013年高考報名還是不允許“非京籍考生”報考,至少自己兒子考試的時候少了不少潛在的競爭對手。
王波坦言,異地高考給自己家庭帶來的是壓力。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按部就班地上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在孩子上學前,他還沒有太多顧慮,但現在他無時無刻不感到壓力,時常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叭丝谔?,在北京生活越來越多不便,如果異地高考的口子一開,帶來的壓力將是空前的?!?/p>
具體到教育層面,當外地孩子還只是面對中考和高考壓力的時候,北京的孩子面對的是入托壓力、幼升小壓力、小升初壓力,中考和高考相對來說已經是重壓后的緩沖了。這些壓力,對家長而言,就是能力、時間和財力。對孩子而言,就是耐力和體力。
“異地高考牽一發動全身,現有教育資源已不能滿足現有人口的需求。我們的孩子上小學要考試,所以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學奧數、學圍棋、學跳舞。進初中更是拼爹,拼孩子的毅力。除了交錢,還要看孩子有什么證書。有需求,就有市場,隨之而來的是民間辦學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教師到處走穴。據我所知,小學生大部分都在上課外班,甚至個別孩子僅奧數班每周就報了4~5個,孩子家長更是生活在疲于奔命之中。”
王波說,自打兒子上小學起,他們夫婦就幾乎沒睡過一個懶覺,包括周末。因為兒子的英語較弱,從初中起,他就給兒子報了每周一、三、五晚自習后的“課外輔導”,周六日是奧數和航模的交叉進行。王波曾考慮過讓孩子學一門藝術,比如鋼琴、小提琴,但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所限,實在無力負擔每小時幾百元的課時費。
即便這樣,王波計算了一下,妻子每月7000元左右的工資都花在了孩子上學上。
日益枯竭的北京水資源、日益擁堵的交通、日益買不起的房子……在王波看來,北京再也承擔不起人口“日益增多”了。
王波說,之所以發帖子希望和“異鬧”心平氣和地談談,就是考慮到“非京籍家長”也分兩類人:一種是自己都無法立足,卻強拉硬拽地要孩子也待在北京;另一種是在北京工作了很久,盼望家庭團聚,盼望孩子可以在北京高考。
王波表示,自己支持后者,只是擔心政策推進得太快,變成“虎頭蛇尾”或是“半吊子工程”?!爱惖馗呖嫉目谧右婚_,恐怕很多人削尖了腦袋也要把孩子送到北京來學習,包括有錢的、有權的,結果恐怕就是真正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人的孩子沒學上了!” 王波激動地說,“這不是試驗品或是爛尾樓,這賭的是孩子的后半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王波苦笑著說,兒子比自己想得開,曾公開反對自己去參加“請愿活動”,“沒必要。”兒子告訴王波,北京近幾年的高考錄取率都在80%以上,10個人里有8個能上大學,自己肯定沒問題。
但王波追求的是讓兒子不僅上大學,還要上好大學,上一本、上一本里的名校。對此,兒子更是不以為然,認為與其削尖腦袋進名校,不如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對于畢業后北京大學生依然面臨就業壓力的現狀,兒子說自己不排除先去二線城市打拼幾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