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現代化發生在人類文明的不同領域,如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和個人行為領域等。不同領域的現代化既有共性也有差異,現代化一般理論在不同領域的適用性有所不同。
經濟現代化是經濟領域的現代化,是現代化現象的一種表現形式(圖2-61)。它包括分段經濟現代化、分層經濟現代化、經濟亞領域現代化和經濟部門現代化等。在發展中國家中,經濟現代化的作用非常突出,它既是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現代化的主要動力。
1、經濟現代化的歷史事實
在過去300年里,經濟現代化如潮水,一浪高過一浪。其中,經濟現代化的前三次浪潮導致了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變,第四次浪潮正在促成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每一次浪潮都是由重要發明和技術創新推動的,相應的制度創新導致經濟形態的轉變。預計21世紀還會有兩次經濟浪潮。經濟現代化的六次浪潮有不同特點(表2-70)。《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經濟現代化研究》系統分析了經濟現代化的過程、事實和啟示等。
(1)經濟現代化的過程
首先,經濟現代化的第一次浪潮。它主要包括第一次工業革命、歐洲農業革命和運輸革命,主要表現為經濟持續增長、農業比例下降、工業比例上升、全國市場一體化、工業技術和制度擴散到其他經濟部門等。技術發明和創新、殖民效應、海外貿易和資本積累是主要動力。在1763~1825年期間,工業革命主要集中在英國,盡管有些歐洲國家和美國在“悄悄學藝”。1825年,英國廢除了禁止機械出口的法律,工業革命開始向歐洲傳播。最先受益的是比利時、法國、德國等歐洲大陸國家,以及美國和歐洲的海外殖民地,然后是俄羅斯和日本等。在1870年,大約有五個國家是工業化國家或工業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它們是歐洲的英國、法國、比利時和德國、美洲的美國。英國成為許多國家模仿和追趕的對象。
其次,經濟現代化的第二次浪潮。它既包括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擴散,又包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而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第二次浪潮的核心和前沿。兩次工業革命既有相同之處,也大不相同。相同的是它們都是由技術發明、技術與制度創新推動的,不同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中心已經轉移到歐洲大陸和北美,而不再是在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以科學為基礎,以電、內燃機和電氣化為特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技術為基礎,以煤、蒸汽機和機械化為特點。隨著第二次浪潮的推進,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變化,德國成為歐洲最大的工業國家,英國屈居歐洲第二;北美的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亞洲的日本工業化也取得較大進展。在20世紀開始的時候,大約有六個國家已經完成工業革命,它們是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其他許多國家如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日本和俄羅斯處于工業化的早期階段(哈巴庫克,2002),工業革命擴散主要集中在歐洲、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及亞洲的日本等。
經濟現代化第二次浪潮取得巨大成功,導致世界秩序重新洗牌。緊隨其后的30年(1914~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全球經濟危機的洗禮,完成了現代化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經濟結構、科學技術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調整和形成,實現了工業文明中心從歐洲向北美的轉移;自由市場經濟走向失敗,計劃經濟和混合市場經濟登上歷史舞臺。在工業國家,經濟現代化在戰爭、蕭條和改革中基本實現,并繼續向世界其它地區擴散。
其三,經濟現代化的第三次浪潮。它包括第三次工業革命和農業國家的經濟現代化。前者是經濟現代化第三次浪潮的核心和前沿,后者是農業國家開始的第一次經濟現代化浪潮。兩者疊加產生了許多新變化,使經濟現代化波及全球。經濟學家麥迪森認為,1946~1970年是人類經濟史上的黃金歲月,全球經濟進入增長最快的時期,工業經濟發展達到鼎盛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工業經濟制度的健全、國際貿易的興旺和第三次工業革命起了重要作用,當然,戰后經濟恢復、投資規模擴大和工業化擴散的作用不可低估。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創新領域有:人工合成技術、電子工業、工業自動化、新材料、新能源和航空航天工業等。在此期間,西歐和日本的經濟成長大大快于美國,勞動生產率和人均GDP接近美國,工業國家的經濟呈現趨同的現象。經濟結構的變化同樣明顯,農業比例繼續下降,工業比例經過上升后開始回落,服務業則快速上升。
1946~1970年是蘇美對抗的冷戰時期,經濟現代化也打上了冷戰的烙印。在此期間表現不俗的國家和地區,有工業化國家如日本、意大利和芬蘭等,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希臘等,它們都處于冷戰的“前沿陣地”。除南美和南歐國家外,其他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都處于冷戰的“前沿地帶”。
其四,經濟現代化的第四次浪潮。它包括經濟前沿的知識革命,以及后進國家的經濟現代化。前三次浪潮都是由工業革命推動的,第四次浪潮是由知識革命推動的。工業革命導致工業比例的上升和農業比例的下降,知識革命導致工業比例的下降和知識產業比例的上升。所以這次浪潮具有經濟革命的性質,而且波及全球。
知識革命至少包括科學革命、高技術革命、信息革命、學習革命和國家創新體系等內容。知識革命和知識經濟發源于美國,并迅速傳播到歐洲和世界各地。由于知識的穿透性和吸引力,知識經濟的崛起速度遠遠超過了工業經濟。在工業革命發生100年后,人們才認識到它的意義。而幾乎在知識革命發生的同時,就有人識別并預測它的未來。根據信息技術的發展周期,發達國家的第四次浪潮大體在2020年前后結束。
其五,經濟現代化的第五次和第六次浪潮。如果說經濟現代化的前四次浪潮是公認的事實,那么,第五次和第六次浪潮就是一種假設。第五次浪潮預計發生在2020~2050年期間,以新生物學革命為基礎,包括生物工程的普及、納米技術和新能源的應用等。到那時,生物工廠將取代大批物理工廠,生物生產將取代大批物理制造,關于人體和生物體的治療、移植、修復和改良等生物工程將成為主導產業。第六次浪潮預計發生在2050~2100年期間,以新物理學革命為基礎,包括文化經濟和體驗經濟的全面繁榮。超級制造將取代人類的許多勞動,超級運輸將使人類可以到達它們想去的地方,文化生活和精神體驗將成為主導產業。
(2)經濟現代化與技術變遷
技術和制度變遷是經濟現代化的兩個關鍵要素。經濟現代化六次浪潮都是技術創新推動的,重大發明和創新與經濟周期有緊密關系(表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