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9日在包頭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包頭市代市長 包鋼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形勢下,全市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要求,經濟社會總體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預計地區生產總值3500億元,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2990億元,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0億元,增長11%;地方財政總收入345億元,增長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00元,增長9.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2680元,增長11%。
一是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把穩工業放在突出位置,認真落實電力多邊交易、電價補貼、減少涉企收費、中小企業貸款貼息等措施,累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6.9億元,減免稅費12億元,減少虧損企業63戶,16戶規模以上停產半停產企業恢復生產。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全年實施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901個,竣工425個,完成投資1820億元。著力調整產業結構,高耗能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下降3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28%,高新技術產業增長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個百分點。各地區與國內知名院校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北大工學院包頭分院建設全面推進,17項重點科研成果達到產業化階段。旅游、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壯大,服務業投資增速達到23%。新增產業化龍頭企業12家、合作社307個,農牧業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程度顯著提升。
二是切實抓好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建重點項目198個,完成投資307億元,新建改建道路25條,對27個小區供熱和天然氣管網進行了改造,擴建了5座污水處理廠,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新都市區道路、綜合管廊等基礎設施開工建設。G6高速公路包頭段、110國道東河段、211省道固陽至百靈廟段、104省道百靈廟至白云鄂博段等一批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新增農村牧區通村公路290公里。投資2.67億元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在土右旗、達茂旗和固陽縣全面開展整鄉、整村搬遷改造示范建設,整合搬遷村莊50個、1659戶,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三是舉全市之力實施北梁棚改攻堅戰。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北梁棚改工作,廣大群眾也寄予了熱切期盼。全市把北梁棚改作為頭號民生工程狠抓落實,堅持“先安置后拆遷”的理念,全面啟動了棚改工程。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科學制定征收補償方案,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加快實施安置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并抽調全市2000多名干部職工開展百日攻堅戰。累計爭取各類建設資金60億元,開工建設150萬平方米、1.93萬套安置房,完成回購安置房5653套,落實周轉過渡房3000余套,集中連片征拆房屋1.3萬戶、76.4萬平方米,搬遷安置居民3.1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北梁居民由“憂居”變“宜居”的夢想正在加快變為現實。
四是不斷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以堅決的態度和強有力的措施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及城鄉結合部、公路鐵路沿線等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對318戶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實施了關停并轉,包鋼四座污染較大的焦爐全部關閉,投資3.8億元的塵源點治理工程正在加快實施。公路沿線56戶重點污染企業已有52戶停產,4戶進行了轉產和改造。鐵路沿線278戶煤場已有210戶予以關停,保留的正在進行全封閉改造。公路、鐵路沿線共拆除影響環境的各類建筑40.9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1萬畝,完成投資10.9億元。
投入4.3億元完成國家林業重點工程42萬畝、六大重點區域綠化7萬畝。實施草原生態補獎項目2400萬畝,完成投資2.4億元。
五是優先保障和做好各項民生工作。民生支出達到286億元,占全年新增支出的90%。大力實施創業就業工程,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億元,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7%。農牧民轉移就業23.5萬人。將全市行政機關、參公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職工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啟動新農合大病商業保險。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人均增加185元,城鎮低保月人均提高45元,農村牧區低保年人均提高276元。為困難群眾發放臨時物價補貼1258萬元,為8.5萬戶低收入農牧民免費供應一噸冬季取暖用煤。全面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設任務。全年落實各類扶貧資金1.62億元,實施扶貧項目67個,解決了3.5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六是加快推進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改革發展。教育建設投入27億元,蒙中、回中新校區投入使用,市職教園區正式運行,新建改建公辦幼兒園26所。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完成“三局合并”和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成功申報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舅幬镏贫群土悴盥输N售政策覆蓋所有公辦基層醫療機構。市精神衛生中心、土右旗中蒙醫院和達茂旗蒙醫院病房樓開工建設,建成10個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街道強社區在全市推行,青山區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通過民政部評審。啟動四級巡控機制,大力開展平安建設。扎實做好群眾信訪工作,妥善化解社會矛盾。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不斷加強。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指數測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績。
過去的一年,市政府自覺接受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制定實施轉變工作作風的具體措施。切實清理黨政機關超標辦公用房和超標公務用車,取消年度“三公”經費預算追加,精簡下放審批事項。加大政務公開、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力度,維護了政府的形象。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工業園區定位不清、同質化競爭嚴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投資大、帶動強的重大項目少,項目策劃和儲備能力不強;工業圍城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城區環境質量亟待改善;城市二元結構特征突出,城鄉結合部、城區出入口及公路鐵路沿線臟亂差問題較為嚴重;城鄉發展差距依然明顯,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個別干部墨守成規、求穩怕亂,改革創新、敢于擔當意識不強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發展需要和人民期盼。
今后一個時期的目標思路
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立足包頭欠發達的基本市情,牢牢抓住發展不足這個主要矛盾,切實把握好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城鎮化、調結構促轉型等重大機遇,堅定信心,主動作為,不斷開創全市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按照市委十一屆五次、六次全委會的部署要求,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著力穩增長、增強經濟實力,調結構、加快產業轉型,治環境、改善城鄉面貌,促改革、增強發展活力,惠民生、促進和諧穩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內蒙古前列。
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戰略目標是:到2015年即“十二五”末,要繼續保持高于全區平均水平的發展速度,全面完成中期評估后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7年即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推動全市經濟總量比自治區成立60周年時翻兩番,地方財政總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以上,在我國西部城市中繼續處于領先位置;到2020年即迎來建黨100周年之際,推動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力進入全國地級城市前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我們要圍繞產業發展建設“五個基地”,圍繞增強城市功能和輻射能力建設“四個中心”,圍繞生態和穩定建設“兩個屏障”,圍繞提升開放水平建設“一個支點”。
———五個基地,即努力建成國家和自治區重要的稀土新材料基地、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新型冶金基地、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新型煤化工基地。
———四個中心,即努力建成區域生產性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區域性消費中心、區域性文化旅游中心。
———兩個屏障,即努力建成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一個支點,即發揮滿都拉口岸利用俄蒙資源和對外貿易優勢,推動達茂白云合并建設邊境口岸城市,努力建設自治區向北開放的重要戰略支點。
各位代表,全面深化改革是今后工作的重要統領,我們將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部署,結合實際、區分情況、分類推進,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破解發展難題,切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通過非國有資本參股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和合資經營等方式,增強國有企業發展活力,建設一批技術領先、品牌知名、引領產業升級的專精特新企業。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利用產權市場開展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推動非公有制企業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文化產業和金融服務等領域。放寬非公經濟市場準入條件,改革商事登記管理制度,逐步把準入制改為備案制。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上市融資。
科技體制改革方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更加注重協同創新,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業多和科技力量雄厚的優勢,盤活現有科研資源,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共同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推動企業圍繞主導產業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和中試基地,建立科技創新示范園區。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農村牧區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完善農村牧區土地產權制度,允許農牧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完善土地和草牧場流轉制度,支持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農牧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實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保障農牧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搞好農牧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試點,允許進城落戶農牧民自愿有償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制定全市城鎮化發展總體規劃,科學確定城鎮總體布局和功能定位。完善政策保障體系,有序推進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權限,力爭市本級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到50項左右,行政事業性收費精簡到40項左右,對保留的事項優化流程,全面推行并聯審批和網上審批。實施城市規劃和土地集中管理,簡化房地產審批程序,縮短辦理時間。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把土地、礦產資源、政府采購、建筑工程招投標、國有資產交易等均納入公開監管,避免權力尋租。強化城市綜合行政執法職能,實行數字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合理劃分市區兩級事權財權,下放管理權限。推進水務一體化改革,組建國有控股水投公司。建立全市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推進政務云建設。
文化體制改革方面。進一步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促進市演藝公司等轉制文化單位進一步發展壯大。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建設內蒙古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展示交易中心和包頭廣告園區等有帶動力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品牌。實施文化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引進一批文化經營管理、產品策劃營銷、經濟代理、會展策劃、文化創意、立體影視、新興媒體、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高端緊缺人才。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公開招標和政府采購制度,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社會體制改革方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優質教育公平。建立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聯動機制,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統籌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放寬社會組織登記門檻,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和矛盾糾紛調解機制,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方面。進一步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長效機制和草畜平衡制度。根據環境容量和產業定位合理配置水資源和節能減排指標,嚴禁生態脆弱區和缺水區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高耗水項目。建立嚴格監管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及賠償制度,啟動生態文明試點、重金屬污染責任保險試點、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加快推進生態建設示范區、循環經濟示范點、森林草原固碳增匯技術示范工程建設,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各位代表,改革創新是一個不斷探索和深化的過程,需要定力和智慧,更需要理解和耐心。對需要頂層設計的改革,我們將切實加強與國家、自治區有關方面的對接,確保積極穩妥加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