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4年工作目標和總體思路
今年,世界經濟將延續緩慢復蘇態勢,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國經濟將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對杭州而言,既存在經濟增速換擋、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社會矛盾交織凸顯等壓力,也面臨改革開放、新型城鎮化、科技創新和市場化帶來的難得機遇。為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堅定信心,拉高標桿,緊扣“杭改十條”,以勇立潮頭、舍我其誰的氣魄,以鍥而不舍、昂揚向上的精神,以只爭朝夕、敢為人先的闖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再創杭州發展新輝煌。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中求活、轉中求好”工作總基調,穩增長、調結構、強統籌、治環境、惠民生、促和諧,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繼續在全省發揮龍頭領跑示范帶動作用,為建設東方品質之城幸福和諧杭州作出更大的貢獻。
綜合各方面因素, 2014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外貿出口增長7.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減排指標完成上級下達任務;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8%。以內。
為實現上述預期目標,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全局,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推進“改革創新年”、“項目推進年”、“優化服務年”,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改革創新年,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破除一切阻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正確處理政府、市場、社會三者關系,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的作用。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先試先行,大力推動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發展方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充分調動各層次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再造杭州高起點發展的新動力。
——項目推進年,就是要轉變政府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把改革創新、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社會事業、民生保障和社會管理等各項政府工作項目化,明確工作的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制,做到工作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責任化、責任考核化。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以破竹之勢狠抓落實,再現杭州高起點發展的新跨越。
——優化服務年,就是要轉變職能、改進作風、優化服務、提高效率,營造更加規范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公開透明的法治環境、公正和諧的社會環境和秀美宜居的生活環境。通過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群眾,不斷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克服疲勞癥,提振精氣神,再創杭州高起點發展的新優勢。
三、2014年重點工作
(一)堅持改革引領,著力激發杭州發展活力
全面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
加強政府自身改革。進一步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等職能,全面開展市、區(縣、市)機構改革。積極推進大部門制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整合和改革。加大權力下放力度,充分發揮區、縣(市)作用。組建市場監管局,加強食品藥品全程管理。建立市產業促進、城市國際化、生態文明建設等綜合協調機構。進一步理順蕭山、余杭兩區融入主城區的體制機制。積極推進市域行政區劃調整。完善市區兩級財政管理體制,促進城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改革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經營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企創新能力和發展活力。鼓勵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大力推進民營經濟強市建設。建立企業梯次培育制度,加大對大企業大集團、成長型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和上市。重視本地自主知識產權首臺(套)推廣應用。推廣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寬進嚴管”的市場主體信用監管體系。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強化市場取向,制定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方案并開展試點,實施集約用地“畝產倍增”計劃。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規范發展民間融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深化能源供應機制改革,開展區域用能權交易試點。完善用電、用氣、用水差別化、階梯式價格調節機制,實施企業初始排污權分配和有償使用。建立畝產貢獻、能耗、排污倒逼機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深化水資源配置改革,開展流域用水總量控制和水權制度改革試點。
(二)堅持創新驅動,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圍繞“一基地四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打造杭州經濟升級版。
提高創新能力。全面落實“科技創新30條”,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和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達到3%以上。整合優化創新平臺,發揮高新區(濱江)的創新引領作用,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推動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江東產業集聚區、青山湖科技城、未來科技城、錢江經濟開發區等產業平臺創新發展。深化與浙大、中國美院的戰略合作,開展與中國工程院、北大合作,促進企業與在杭高校協同創新和產學研平臺建設。健全公共創新三級服務體系,促進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健康發展。推廣“創新服務券”,深化雛鷹計劃、青藍計劃、蒲公英計劃。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制定實施“創新人才推進三年行動計劃”,建立產業緊缺人才預測預警機制,加強高技術和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新增“國千”人選10名、“省千”人選40名、市“521計劃”人選20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施“八倍增、兩提高”科技服務專項行動。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辦好2014“創新中國”總決賽。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聚焦十大產業,力爭十大產業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幅3個百分點,占GDP比重達48.5%。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和信息消費。全面深化與阿里巴巴集團的戰略合作,積極培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業態。加快“智慧杭州”建設。實施“三網融合”,加快建設寬帶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高速公路。加強大數據應用,以“智慧民生”、“智慧政務”示范應用為突破口,擴大市民卡應用面,促進智慧產業和智慧服務發展。打造高技術產業基地,積極推動先進裝備制造、3D打印、醫療健康、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舉辦中國電子商務博覽會,加快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和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建設,促進電子商務和快遞服務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動漫、游戲、影視、設計等優勢產業,推動文創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建設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加快錢江金融城和財富管理中心建設,發展私募金融、科技金融、互聯網金融,打造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積極培育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總部(樓宇)經濟。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產品、品牌、組織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和產業集聚轉型力度,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深入實施“四換三名”工程。實施“機器換人”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技改項目450個,投入資金450億元,認定示范應用企業20家。淘汰水泥、造紙、化工、印染、鑄造等高能耗企業130家,騰出用能指標20萬噸標煤。盤活存量土地1.2萬畝,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萬畝。積極探索商業零售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力爭網絡零售額突破2000億元。啟動新一輪大企業培育五年行動計劃。繼續開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完成糧食種植面積233萬畝,健全糧食生產、流通、儲備、調控體系,確保糧食安全。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26萬畝。持續推進農業“兩區”建設,新建1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加快建設“六個百萬”城市保供生產基地,“菜籃子”產品年直供銷量達20萬噸。實施現代農業“十大工程”,大力發展規模農業、高效生態農業、都市農業和設施農業。鼓勵發展家庭農場、涉農網商、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三)堅持項目帶動,著力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充分發揮投資的拉動作用、消費的基礎作用、出口的支撐作用,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平穩增長,實現杭州高起點上的新發展。
擴大有效投資。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力爭全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000億元,其中民間投資突破2700億元。加強項目引進和要素保障,確保招商引資規模、要素投入和投資額度的相互匹配。加大工業項目投入,積極開展工業技改“雙百工程”,推進長安福特、東風裕隆、中科新松、杭汽輪重工等重大項目建設,完成工業投資1000億元。加強新城和城市綜合體建設,完成投資2188億元。加快地鐵、快速路網、高速公路、能源電力和城市排澇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955億元。繼續實施優質教育、全民健康等“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資760億元。促進消費增長。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認真落實促進消費各項政策措施。引導和鼓勵大眾消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品牌營銷、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商貿業態。舉辦“購物天堂、美食之都”活動200場。推進旅游全域化,促進旅游與文化娛樂、體育休閑、健康養老、信息服務等業態融合發展,繼續發展十大特色潛力行業。加快西博會市場化轉型。發展“三江兩岸”黃金旅游,培育農村生態旅游。完善延安路商貿功能,促進武林、湖濱、吳山三大商圈融合發展。加快國際商貿城建設,優化城區商貿中心和特色商業街區布局,鼓勵發展社區和農村商業。推動全面開放。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對接,實施錯位互補發展,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鞏固傳統國際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改善外貿出口結構,支持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完成市屬出口413億美元。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拓展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知識產權等服務外包新領域。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培養本土跨國公司。加強與央企、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公司合作,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城市功能性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外資60億美元、內資1000億元。持續做好“浙商回杭”工作,著力打造浙商總部中心。深化區域經濟合作,推進與港澳臺經貿、文化合作交流。
(四)堅持生態立市,著力加快建設美麗杭州
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歷史責任,必須把生態環境作為生命線來對待,寧可經濟增長放慢一點,也要壯士斷腕,下最大的決心、花最大的力氣,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保衛好我們共同的生活家園。
打好“五水共治”攻堅戰。加快實施治水“三年行動計劃”。在治污水上,全面推行“河長制”,落實責任制。加快大市政管網、泵站和五縣(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實現市區雨污管網與道路建設同步。全面消除市區垃圾河,治理黑臭河,創建生態示范河道。深化農村河道清理,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在排澇水上,改建、續建、新建五堡排灌站、三堡南排、錢江水利樞紐等防洪排澇工程。對易積水的住宅小區、鐵路涵洞和道路進行排水改造,治理低洼積水點80個,實現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重點路段“短時強降雨道路交通不中斷”。在防洪水上,加固海塘建設,提高防洪(潮)設計標準為100年一遇。實施東苕溪防洪加固工程。除險加固小型水庫27座和萬方以上山塘159座。在保飲水上,強化水源保護區環境治理,加快實施九溪、赤山埠和祥符水廠技術改造,推進湘湖、三白潭等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啟用閑林水庫,開工建設千島湖配水工程。在抓節水上,運用經濟杠桿,推進生活和生產節水,建成節水型居民小區10個,萬元GDP用水量降低5%以上。打好治氣治廢攻堅戰。貫徹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制定實施市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細則。堅持區域綜合防治與強化屬地治理并重,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努力減少霧霾污染影響。繼續開展對主城區重點燃煤企業改造,加快無燃煤區由主城區向蕭山、余杭和五縣(市)推進。加強機動車尾氣排放達標管理,淘汰黃標車2萬輛,嚴格限行黃標車。加大工業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提升城市垃圾處理能力,深入實施主城區垃圾清潔直運。開工建設九峰、蕭山東片垃圾焚燒廠,擴建提標改造七格污水廠。加大對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棄物、污泥、餐廚垃圾處理力度。加強建筑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和農村秸稈等再利用。著力推進節能減排。深化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試點,實行單位產出能源消耗強度和消費總量雙控管理,開展單位能耗增加值貢獻率排序并向社會公布。推進節能降耗十大工程。啟動“智慧能源”建設,加強“萬噸千家”企業(單位)節能監督。落實建設項目排污權總量控制、總量準入和削減替代制度,建立三級企業環境行為信用等級管理制度。加快推進半山、北大橋地區污染企業“清零行動”。加大印染、制革、造紙和化工行業整治力度。完善落后產能淘汰以獎代補機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重點節能工程,擴大節能產品應用。加大生態補償、政府采購綠色環保產品、脫硝工程的工作力度。建立公安環保執法隊伍,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使違法排放者付出慘痛的代價。深入實施生態保護。實施“美麗杭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創建國家級生態市。嚴格控制“六條生態帶”,推進“五區一園”建設。開展城市綠道系統、通風廊道等規劃研究。加大“三江兩岸”生態景觀整治力度,深入開展“四邊三化“行動,建設綠色廊道。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和面源污染治理,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繼續推進國家級生態縣市(區)、鄉鎮(街道)創建工作。支持淳安縣建設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打造“美麗杭州”建設實驗區。
(五)堅持新型城鎮化,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宜居宜業,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副城組團和縣城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
深入開展交通治堵。當前,正是杭城治堵的“關鍵期”、“陣痛期”,需要全市人民理解支持,共克時艱。全力實施交通治堵五年規劃。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建設,建成19條、續建15條、開工10條,打通“斷頭路”9條。打造“公交都市”,發展綠色交通。新增公交專用道50公里,提升完善BRT公交網絡,加快建設地鐵站公交直達駁運系統,提高公交分擔率3個百分點。加快停車泊位建設,確保新增公共停車用地150畝。推進政企單位與相鄰小區錯時共享停車,推廣社區大封閉綜合管理。實施差別化停車收費,發展停車產業。實施精細化管理,建立交通組織方案第三方評估機制,科學實施“錯峰限行”。加大交通信息化建設力度,推行科技治堵。完善政府購買公共交通服務,引導市民綠色低碳出行。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快杭州都市圈建設,提升在長三角的優勢地位。開展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實現與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生態保護規劃“四規合一”。科學劃定主城區開發邊界和生態紅線,合理控制主城區人口規模,加快城市建設重心向副城、組團轉移。做好西湖、運河、錢塘江沿岸“三線”專項規劃。開展地下空間利用、排水防澇、保障性住房、養老設施、城市環境衛生、公共服務配套等專項規劃修編。推動城市公共設施與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國際化,大力引進國際(合作)學校和醫院,推進國際化生活社區和商業街區建設,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堅持擁江發展,加快城市東擴步伐。繼續加快“三副六組團”建設,推進城東新城、之江新城、運河新城和錢江科技城建設。加快大城北地區、望江地區城市有機更新。加快地鐵建設,續建2號線、4號線和1號線延伸段,開工建設5號線和6號線。加快城市快速路網建設,續建和開建紫之隧道、東湖路、文一路下穿隧道等框架性城市道路,確保秋石快速路三期主線、紫金港隧道、余杭塘路建成通車。改建機場高速,加快建設杭長客運專線、杭新景高速(建德段)、滬杭高速(抬升)等對外快速通道。加快推進杭黃鐵路、千黃高速(淳安段)、臨金高速(國高網段)、繞城西復線等項目。開展入城口整治。深化市域軌道富陽線、臨安線等前期研究。繼續推進富春江船閘改造、京杭運河二通道等項目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開展“貼心城管”行動,深入推進“智慧城管”建設,創新城市管理運行機制,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鼓勵社會公眾參與城市管理,大力推進“門前新三包”。落實長效管理機制,重點開展對建筑渣土、查違控違等治理,實施城鄉結合部垃圾中轉站提升改造。加強供水、供電、供氣等市政公用設施安全運行監管。以創建“無違建”縣、鄉鎮(街道)為目標,大力推進城鄉“三改一拆”,重點整治“一戶多宅”。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大城鄉統籌力度,深入實施科技、現代服務業、文創、旅游、交通和人才“六大西進行動”,推進產業向縣(市)梯度轉移,增強縣城、中心鎮產業承接能力和人口承載能力。深入實施“雙千工程”、“大企業大集團服務中心鎮建設”活動,加大社會資本參與中心鎮建設支持力度。繼續開展中心村、精品村、風情小鎮、精品線路和精品區塊建設,保護好文化遺存。深化“聯鄉結村”,持續實施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改善山區農民飲用水條件。做好農村住房改造工作。
(六)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福祉
按照“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的總體要求,堅持政府新增財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保障,建立和完善可持續的城鄉一體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努力完善保障體系。促進高質量的充分就業,新增城鎮就業22.6萬人,新增大學生創業企業1000家。深化“春風行動”,做好低收入和生活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和基層監督網絡,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快形成“9064”養老服務格局,提高社會辦機構養老比重,提升社區養老服務。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房30238套,竣工35778套。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深化名校集團化辦學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教師校長交流。繼續實施名師公開課和陽光招生。支持杭師大轉型發展,推進市屬高校產教對接,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支持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加快推進市屬公立醫院改革。推廣“智慧醫療”,實現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市民卡診間結算向市直管民營醫療機構延伸。建成啟用市婦女醫院,推進市兒童醫院(二期)和市中醫院丁橋分院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落實單獨兩孩政策。大力繁榮文化事業。推進文化名城建設,不斷提升城市軟實力。弘揚“最美現象”,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構建市域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傳承歷史文脈,繼續實施西湖、西溪、市區河道等綜保工程,積極推進運河和良渚遺址申遺。加強對歷史文化街區和城市特色風貌區保護,加大對“老字號”、古樹和古建筑保護。加快之江文化大平臺、動漫館建設,提升國際動漫節、西博會、文創博覽會等影響力。加快建設奧體博覽城,積極申辦大型國際國內賽事。合力加強社會治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事務管理。深入開展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和綜合式執法,共建共享“平安杭州”。健全社會普法機制,深入開展“平安網格”創建活動,創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發揚“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大調解體系,有效化解企業改制、征地拆遷、醫療等領域的矛盾糾紛,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處置。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改進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穩妥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規范勞務派遣,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全面實施重大項目、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加強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加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消防等公共安全監管,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切實做好國防建設、國家安全、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工作。
(七)堅持為民惠民,著力辦好十件實事
為民解憂是人民政府應盡的職責,今年將繼續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全力辦好十件實事。
(1)持續改善市民出行條件。新辟10條、優化30條公交線路,新增公共自行車3000輛,增擴服務點80處。新增1000輛雙燃料出租車。開通試運營地鐵2號線東南段。建成10處人行過街設施。新增5萬個停車泊位。(2)加強霧霾治理。新增城市綠地300萬平方米。淘汰主城區1136輛公交黃標車。有效控制市區建設工地揚塵,評選100個文明施工標準化工地。(3)提升飲用水質量。關停搬遷一、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污染企業20家。完成1萬戶老舊住宅“一戶一表”安裝,開展高層住宅二次供水試點。鞏固提升99%以上農村集中式供水率。(4)提升城市河道水質。新增城鎮污水管網100公里,完成3萬噸/日污水截污納管,消除排污口300個。治理47條黑臭河道,創建5條(段)生態示范河道。(5)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食品定量檢測達4批次/千人,合格率達到95%,其中地產蔬菜、生豬等主要農產品合格率達到97%以上。確保藥品抽驗2000批次以上,快速檢測1800次以上。學校食堂主副食品統一配送或定點采購率達90%以上。(6)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市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4%和98%以上。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主城區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150元/月,蕭山、余杭區和五縣(市)有所提高。持社會保障卡人數達760萬。(7)推進養老助殘服務。新增養老床位6000張。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達到6萬人。改擴建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500家。實施0-6周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8)豐富城鄉文體生活。建成150座農村文化禮堂。減免4萬戶以上低保困難家庭有線電視入網費和收視服務費。新置10套24小時自助式微型圖書館、20處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市區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率達90%以上。(9)優化小區居住環境。新增5萬戶管道燃氣用戶。新建2萬座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40座城區公廁及配套服務設施。消除1000處城市照明暗區。主城區提升改造150處社區便民服務點。(10)建立便民E郵站。建立E郵站快遞包裹智能存取服務平臺。主城區建立800個“E郵柜公共服務”站點,提供24小時自助投取包裹服務。
(八)堅持依法行政,著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圍繞打造“為民、務實、清廉”人民滿意政府的總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不斷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依法履行政府職責。堅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全面貫徹實施《浙江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標準》。規范決策程序,提高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和依法決策水平。堅持政府重大決策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制度。深化政府與政協年度工作計劃協商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司法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大眾監督。加強政務信息公開,完善政府及政府部門新聞發言人制度。加強審計監督,健全政府債務風險管控機制。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建立完善權力清單制度和負面清單制度,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按照“減、放、提、管”思路,進一步精減審批事項,壓縮審批時間,加大向基層放權分權力度,加強審批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和對中介組織的管理。抓好國際商貿城行政審批權力下放試點。繼續推行投資項目“五階段”審批、工業園區“化零為整”審批。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全面落實勤政廉政各項規定,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監督,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格執行“八項規定”,抓好“四風”問題整改,嚴肅整治景區公園會所中的歪風。進一步厲行節約,精簡會議和文件,規范公務接待,嚴控創建達標檢查評比和節慶論壇等活動,全市“三公經費”支出下降30%,全部用于治水。完善“公述民評”、“效能投訴”等載體,強化社會評價意見整改。
各位代表!2014年工作的目標任務已經明確,前進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鼓足干勁、奮力拼搏,為打造東方品質之城、建設幸福和諧杭州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