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4年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推進“兩城”建設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
根據市委十三屆八次全體會議精神,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謀發展之要,行惠民之舉,務固本之實,強執政之基,在改革上當先鋒,在發展上爭先進,在建設上顯特色,在民生上有作為,在創建上出亮點,在和諧上作表率,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為人民群眾謀更多福祉。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三跨”、“兩增”、“兩控制”、“一確保”。即:地區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跨千億,農民人均純收入跨萬元,分別增長12.5%、25%和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和節能減排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確保空氣質量優良率提高到65%以上。
我們在確定今年的指標時,適度下調了生產總值等預期增幅,繼續保持物價調控、城鄉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標相對穩定。體現了中央和省委關于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要求,符合我市實際需要,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引導到調整結構、提質增效、改善生態、惠及民生上來。
實現上述目標,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關鍵是貫徹“堅持正確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打造‘三區’、建設全面小康”戰略,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提質增效,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創新、促發展;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把握發展由速度向質量效益轉變的必然趨勢,著力打造西寧經濟“升級版”;把握生態在全局工作中的戰略地位,著力打造美麗西寧“升級版”;把握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的根本目標,著力打造民生改善“升級版”;把握市場和政府的關系,積極營造健康穩定的發展環境。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更加注重激發社會活力,率先深化各項改革。以更大勇氣和智慧,準確、有序、協調推進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形成符合西寧實際的制度體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全省前列。
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積極培育市場主體,繼續實施民營經濟倍增計劃,進一步改善發展環境,全面清除各種市場壁壘,建立有利于市場主體加快發展的制度,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使民營經濟總量占全市經濟總量比重持續提升。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出臺服務業發展指導目錄,細化政策支持措施。抓好國資部門經濟體制改革,抓緊研究公交公司、城投公司、湟投公司等企業深化改革具體措施,確保取得實效。積極發展國有資本、非公有制資本等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建成一批混合所有制企業。完善預算管理制度,試編財政三年滾動規劃,繼續推進“營改增”試點。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按照中央和省上統一部署,完成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任務。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再精簡一批行政審批項目。進一步完善行政服務中心功能,推行網上審批試點,建立公開、高效、快捷的工作機制,為群眾辦事提供更多便利。深化城市社區服務體制改革試點,完善社區公共服務中心職能和運行機制,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功能的服務需求。加快制定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具體意見和辦法,創新完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在環衛、綠化、教育、就業培訓等領域采取公開招標方式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推進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出臺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意見,建立產業、園區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協調機制,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實行城市管理相對集中執法,著力構建“大城管”體制。創新城市建設融資機制,引導民間資本通過產業基金、股權置換、特許經營等多種途徑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共服務領域,使社會資本成為推動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支撐。實施城鄉一體化改革。制定深化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改革方案,鼓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修訂并實施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加快生態文明改革。進一步完善環境污染區域聯防聯治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實行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監管制度。圍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快林業產業市場化改革。推進民生事業改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放開戶籍限制,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食品藥品監管等體制改革。
第二,更加注重質量效益,努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把調結構、穩增長作為主攻方向,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放在突出位置,發揮好財稅杠桿調控作用,強化金融支撐能力,增強創新驅動能力,固本強基發展實體經濟,有效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在創建 “循環經濟先行區”上走在全省前列。
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著力優化工業結構、培育優勢產業,確保工業投資完成46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大力支持開發區建設,協調解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環節的困難和問題,實施好兩個千億元、兩個五百億元產業基地建設,抓好227個重點支撐項目建設和110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培育工程,建設50個創新平臺,積極推進光伏制造、鐵合金、中藏藥兼并重組,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實施煤基多聯產、高端鋁合金型材、碳材料等一批產業鏈延伸項目,推進高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鋰電正極材料等項目,形成新的產業規模。優化融資和服務環境,抓好大通北川500億元產業基地建設。加強中小微企業扶持,形成一批科技型、成長型企業,年內新培育中小微企業3500戶以上。實施好“123科技支撐項目”和33個省級重大工業技術進步項目,淘汰一批落后產能,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提升第三產業水平。以國家服務業試點城市建設為抓手,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和文化體育旅游融合發展,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力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1%。突出以高端商貿設施和城市綜合體建設為重點的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抓好國家共同配送試點城市申報工作,推動西寧機場增開國內外客貨運航線。推進海湖新區核心區、水井巷中央商務區、環新寧廣場高端商務區、建國綜合商務區、雙寨物流園區等功能區建設,啟動香格里拉商業綜合體、上海綠地集團等項目建設。圍繞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和培育新型服務業,打造一批特色街區和支撐性項目。全面整合文化旅游體育資源,推進藏醫藥博物館群等5A級景區創建和西寧游客集散中心建設,啟動塔爾寺大景區建設,建好北山煙雨景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引進大型電商龍頭企業,鼓勵中小企業參與投資,搭建網上商城,積極拓展市場。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促進信息消費。加快會展經濟發展步伐,辦好“城洽會”、夏都國際論壇暨世界清涼城市大會等品牌節會,加強項目推介,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00億元以上。
做強高原現代農業。確保糧食安全,穩定糧油生產,以提高菜籃子生產保障能力為重點,推進高原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集中連片發展設施種養業,積極扶持和培育家庭農牧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組織,引導農民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嚴格落實菜田“紅線”保護、露天蔬菜補貼等辦法,增強菜籃子主要產品的供給保障能力,新建冬暖式溫室2500棟,改造提升舊溫室1000棟,力爭蔬菜產量達到82萬噸;種植優質飼草45萬畝,新建畜棚4000棟、各類養殖基地45個,肉、蛋、奶產量達到7.82萬噸、1萬噸、14.5萬噸。
第三,更加注重城鄉統籌,不斷增強載體服務功能。把握國家推進城鎮化的政策機遇,堅持“擴市提位”戰略,加快舊城改造,推進新區開發,完善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強西寧作為青藏高原門戶樞紐和中心城市的支撐力和影響力。
做深做細做優規劃。充分把握戰略觀、人本觀、山水觀、文脈觀、法治觀,強化規劃龍頭作用。圍繞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的原則,使城市規劃建設有追求、有品位、有規矩、有特色。加快重點片區、重要地段及成片開發區域、重要街區、重要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全面推行城市規劃三維審批和城區網格化管理,研究制定地下管線綜合管理辦法,出臺加強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開辟更大發展空間。加快西寧新區規劃審批,推進昆侖大道、柴達木路西延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拉開新區骨架。完善提升建國路、中心廣場、新寧廣場、海湖、北山“五大片區”建設。與火車站站改工程同步推進建國路片區建設;按照規劃方案,精心實施中心廣場片區建設,打造城市新亮點;加快新寧廣場片區提升改造步伐,形成現代商貿休閑新區域;完善海湖新區綜合服務功能,集聚人氣、初具規模;機場高速北側以北山片區建設為依托,形成永久性綠色生態景觀長廊,南側重點打造新型物流商貿區。加快南川、西川、北川“三川”建設步伐。南川片區抓好拆遷后的土地整理和道路供排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形成開發條件;西川片區重點在新城基礎設施、重點開發項目招商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北川片區做好生態水城文章,完成水系治理,搞好綠化、引進大商。同時,全面完成沈家寨、門源路、曹家寨等重點區域的征地拆遷任務,為開發建設開辟新的空間。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開放等發展機遇,推進東部城市群建設,增強城市載體功能,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加快城市電網、供熱和供排水管網改造,努力實現天然氣城區全覆蓋。促進引大濟湟工程順利實施。配合做好火車站站改、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南繞城公路、西塔高速改線等項目工作。實施好110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力爭完成投資220億元。
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全力打造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完善三縣重點城鎮發展建設規劃,堅持以市定標,實施“大縣城”發展戰略,加快多巴城區建設步伐,支持三縣縣城和城關、長寧、新莊、李家山、大華等基礎較好、人口相對集中、發展潛力較大的鄉鎮加快建設,整治縣城、小鎮及主要交通沿線環境秩序,建設美麗縣城、美麗小鎮、美麗村莊。注重用產業發展支撐城鎮建設,統籌規劃建設縣域產業園區、城鎮新區、農村新型社區和農民新村,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有序推進工業空間布局集中。圍繞產業鏈延伸和園區基礎設施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力爭形成一批帶動性強的產業項目,促進產業與城鎮化發展深度融合。適應城鎮化發展需要,推動行政區劃調整。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完善農村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健全基本醫療、養老等保障機制,加快農村服務大廳和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使廣大農民群眾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務。
第四,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努力改善民生福祉。堅持不懈解決城鄉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民生問題,實施以區縣為單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行動方案,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美好。
千方百計為群眾提供更加充分的就業機會。堅持就業優先戰略,不斷培育企業、延伸產業,開發更多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確保勞動力充分就業。啟動運行市級創業孵化園,建成四區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加快三縣創業實訓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技能培訓,為民眾創業就業提供便利。落實好促進創業、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失地農民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新增就業3萬人以上,讓更多的人群通過辛勤工作,創造美好生活!
千方百計為群眾提供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把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作為根本目標,繼續提高城鄉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及優撫對象補助標準。執行好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和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分級診療等制度,完善城鄉困難群眾大病醫療救助政策,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關注弱勢群體生活,發展殘疾人事業,做好公益慈善工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加強城市社區養老機構和農村養老設施建設,培育發展醫療護理、康復理療、保健養生等新型服務,讓老年人享受安康幸福的生活。
千方百計為群眾提供更加完善的住房體系。促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建立“保障+市場”的雙軌住房供應機制,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完成棚戶區改造39971套,力爭2015年基本消除棚戶區;完成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47366套、農村危房改造6000戶、農村獎勵性住房10000戶,從根本上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準確把握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導向,引導市場合理投資,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力爭完成投資240億元以上。
千方百計為群眾創造更加順暢的交通出行。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布局規劃,全面推進世行交通項目五四西路西延段、西城大街工程建設,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持續推進“暢通交通”工程,認真開展國家“公交都市”試點,推進快速公路、快速公交建設,再建成一批人行橋、過街天橋、停車場,努力緩解城市擁堵現象。年內啟動建設輕軌1號線試驗段,積極推進智能交通信息系統建設,爭取進入全國“一卡通”互聯互通試點城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營運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市民提供更加順暢的交通出行。
千方百計為群眾提供更加充足的市場供應。將保供穩價作為民生政府的關鍵擔當,在源頭上抓增量,在流通中減環節,在市場中抓管理,繼續采取政府補助、批零差率控制、物價專項整治等措施,切實抓好四川德陽蔬菜專供基地建設,落實好四川彭州和海東市蔬菜購銷協議,充分發揮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的輻射調控作用。加快各城區次中心或小型市場建設,再建一批平價商店,繼續推進早市進社區和“農超對接”,努力保障市場供應充足、物價水平基本穩定,確保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大多數群眾承受范圍。
千方百計為群眾創造更加有效的扶貧機制。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援青扶貧的“四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著力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充分發揮縣級政府在扶貧攻堅中的主體作用,整合涉農資金,促進扶貧政策、規劃、資金和幫扶“四到村、四到戶”。抓好85個貧困村連片開發整村推進,完成43個貧困村易地搬遷,減少貧困人口5萬人。
第五,更加注重社會發展,不斷滿足群眾公共服務需求。堅持把社會事業發展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最直接、最關心的事,把群眾利益實現好、維護好。
努力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全面實行“陽光招生”,實施普及十五年教育行動計劃措施,加快普及學前三年和高中階段教育,努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投資17.7億元實施85項教育建設項目,抓好西寧城市職業學院組建、農村學前教育、城區示范性幼兒園、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項目建設,啟動新一輪城區中小學校布局調整項目,完成十四中、特校遷建等項目。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大力促進衛生事業發展。積極推進“健康西寧”建設,大力發展公共衛生事業,進一步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夯實人民群眾的健康幸福基礎。加強市級重點學科和縣級醫療機構能力項目建設,抓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開展城鄉基層醫療衛生一體化管理和居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加快海湖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綜合樓、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童診療中心等項目建設,不斷改善就醫條件。深入開展“和諧醫患關系示范區”創建活動,妥善處理和化解醫患矛盾,讓群眾享受到舒心的就醫和溫馨的服務。
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以打造文化品牌為重點,以傳統節會和重大賽事活動為平臺,實施市、縣兩級文化品牌戰略,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繼續提升以百姓大舞臺、社區文化藝術節等為載體的群眾文化品牌內涵,不斷擴大西寧青年電影展、國際舞蹈節等重大文化活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拓展對外文化交流渠道,積極爭取承辦更多有影響的全國性、國際性文化活動。開展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實施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基層文化服務場所規范化、標準化建設,讓更多群眾享受到豐富的文化生活。
第六,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全力建設美麗西寧。圍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區”戰略,下大氣力做好治氣、治水、治山和減排文章,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筑牢生態基礎,讓城市融入自然。
深入治氣。堅持不懈抓好大氣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天然氣管網覆蓋范圍內809蒸噸燃煤鍋爐改造,基本完成餐飲服務單位煤油煙污染治理。強化對建筑和拆遷工地、渣土車輛等揚塵污染和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完成油氣回收改造和“黃標車”淘汰任務。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偷排漏排污染物等違法行為,以更加堅定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更加扎實的工作,使空氣質量優良率明顯提升,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看到湛藍的天空!
持續治水。繼續推進“清水入城”工程,加強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再生水利用、垃圾填埋場管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工作,加快第四、第五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建設,啟動第六污水處理廠項目,抓好城市排水箱涵建設,實施雨污分流工程,提高城區污水收集率,確保國控小峽口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推進西寧環境綜合治理利用世行貸款項目評估及簽約工作,爭取早日實施。嚴格水資源管理,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加強黑泉水庫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及水源涵養保護。全面實施北川河綜合治理,完成南川河防洪及河岸景觀綠化等工程,建立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力爭把三河六岸建設成集生態防護、休閑旅游、文化展示、自然恢復功能為一體的綠色景觀生態廊道。
不懈治山。圍繞創建全國森林城市目標,堅持不懈推進大南山生態綠色屏障、城市綠地、主題公園和休閑綠地等林業工程建設,繼續實施“四邊”綠化、寧湖景觀改造等重點工程,完成造林34.5萬畝。加大主城區街頭小綠地、小公園建設力度,打造西寧環城森林公園,新增園林綠地120公頃,讓城市樹多花多、綠意盎然、花香滿城、充滿生機。
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全面鞏固和提高創模已達標的各項指標,強力整改尚未達標的目標。結合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加強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推進綠色建筑創建和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實施節能環保產業園建設。堅決實行空間、總量、項目“三位一體”環境準入制度,嚴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項目,確保完成年度減排任務。
第七,更加注重發展環境,深入推進城市創建。堅持以創建為抓手,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主體作用,聚焦問題、聚焦作風、聚焦民生,以創建促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文明和諧。
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實施民族經濟發展項目,加大少數民族群眾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和農村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提升民族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切實增加群眾收入。繼續加大先進單位、示范點創建力度,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示范品牌,以點帶面,集點成面。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全面貫徹落實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睦,在“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中發揮引領和表率作用。
做好創城迎檢工作。針對創城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存在的問題,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主動的姿態、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精細的準備,落實好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管護、環境綜合整治、文明交通建設、公共秩序優化、社會文化環境凈化、公民素質提升等工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力爭創城工作在“沖刺年”再上新臺階,為“文明青海”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強力攻堅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爭取順利通過環保部技術評估,使西寧成為全省環境保護的表率。堅持“建衛日”制度,持續鞏固創衛成果,營造衛生、整潔、優美的城鄉環境。
深入推進平安創建。推進“法治西寧”、“平安西寧”建設,認真學習發展“楓橋經驗”,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社會矛盾問題。建設安全城市,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逐步完善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不斷增強群眾的安全感。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全力化解信訪積案。實施《法治西寧建設綱要》,依靠法治力量和法治方式調處社會矛盾,努力營造法治社會人人參與、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圍。加強全方位安全檢查和監督管理,加大隱患排查整治,完善防范措施,建立長效機制,持續鞏固大安監格局。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扎實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城鄉一體化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食品藥品安全違法行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管理、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讓制假售劣者和違法違規者無處藏身,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更加安全的食品,用上更加放心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