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們要牢牢把握這一歷史機遇,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團結一心、扎實工作,繼續保持經濟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不斷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著力激發活力,轉方式調結構,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加快推進遼寧沿海第二大城市建設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 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1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 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4%,實際利用外資增長 10%,引進省外資金增長 10%,出口創匯增長 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 1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全年 95%以上天數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一)全面深化各項改革
根據省里部署,今年要統籌推進七個方面改革工作: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完善出資人制度、規范國資國企監管運營,加快國有資產規劃重組,組建文化、旅游、交通、供熱、公用基礎設施建設集團,加大公司化改造力度,全面提高產業集中度和企業競爭力,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妥善解決好改制企業遺留問題。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大力簡政放權,最大限度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減少預審和前置審批環節。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為重點,改進政府管理。強化政府機構和職責整合,啟動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改進政府績效考評工作機制和指標體系。加快推進 10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和價格改革。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征管體制,建立健全政府非稅收入收繳分離改革管理制度。注重稅源培養,加強稅收征管,切實改變財政收入增速緩慢、結構不合理、質量不高的問題。做大做強華信、城投等國有資產投資公司,增強投融資能力,突破資金瓶頸。建立財政統籌的歸口管理機制和融投建管還的風險管控機制,有效防控政府債務風險。全面深化水、電、燃氣價格改革。
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節約集約用地專項獎勵基金和土地出讓履約保證金等改革試點工作。大力推進青山、碧水、藍天工程,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和排污權交易平臺。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太和區、開發區和松山新區全域城鎮化建設步伐。
推進市場體系建設改革。全面做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中介機構,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培育壯大各類生產資料市場和生活資料市場,加大金融、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建設力度。
推進教育、科技、衛生和文化體制改革。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加快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步伐,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完成市直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文化產業發展,加快打造國家級古玩交易中心,建設包裝印刷產業基地。
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全面下放城市管理權限,進一步明確城區政府屬地化管理的主體責任,盡快建立起“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新型城市管理體制,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獎懲分明”的網格化城市管理長效機制。
(二)強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完成錦凌水庫附屬工程建設,推進水土保持及環境保護工程,盡快發揮生態和經濟、社會效益。完成錦凌水庫凈水廠主體工程。
加快錦州灣機場建設,確保年底具備通航條件。開工建設機場一、二號主干路和小凌河東支流大橋工程。統籌推進水電暖氣等配套設施建設。啟動航空物流城建設。
確保濱海大道凌海東聯段工程建成通車。 啟動龍棲灣疏港鐵路、公路和大凌河入海口右岸濱河路建設。
加快錦州港西部海域防波堤、煤炭碼頭工程建設,實現貨物吞吐量 9000萬噸、集裝箱運輸 100萬標箱。完成龍棲灣港區一港池 2個通用泊位、 3萬噸級航道等工程建設,實現簡易通航。
開工建設華潤錦州電廠 2臺 66萬千瓦機組項目。
實施城市暢通工程,開工建設中環西路、南廣西路、濱河路二期、重慶東路、士英街鐵路橋拓寬改造、廣州街跨小凌河大橋等工程,打通林西街、吉祥街、徐州街等斷頭路,打造錦娘線城市景觀路。
啟動京沈高速公路與黑山縣連接路、國道 102線溝幫子外環路工程。完成義縣外環路續建工程。
完成省下達的京沈客專錦州段拆遷征地任務。
(三)全面提升沿海經濟帶發展水平
加快推進沿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重點工業園區道路管網等配套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功能。整體搬遷改造開發區 5個村屯。遼寧醫學院、錦州師專、錦州中學等遷建工程全面開工。
加快重大項目引進建設。著力推進開發區化工產業園、龍棲灣化纖紡織工業園、松山健康產業園、湯河子中國“鈦都”等重點園區建設,力促理文紙業和化工、恒力紡織工業園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確保中北石化 60萬噸潤滑油、宏利達糖業 6萬噸食品、仁禾生姜加工等項目建成投產。
加快濱海現代服務業發展。創新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確保世博園良性運營。加快白沙灣溫泉休閑度假區、大有溫泉生態城等項目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爭取世界溫泉與氣候養生協會永久論壇和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項目落戶錦州。確保王府井·濱海新天地、億達希爾頓酒店、東北亞國際物流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
(四)全力推動工業經濟穩定增長
深入實施工業五項工程。計劃安排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項目 100個,其中 10億元以上 33個; 5000萬元以上竣工投產項目 100個;新興產業項目 100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 520億元。
全力推進工業“ 6921”工程。圍繞以石化及精細化工等為重點的 6大產業集群,以開發區西海工業園區等為重點的 9個工業園區,加快培育壯大錦州石化分公司等 21個龍頭企業。集中政策傾斜和要素保障,確保一批重點項目盡快開工投產,盡快形成對全市的支撐能力。 5個省重點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 1520億元,增長 24%。 大力發展工業地產,確保工業地產取得突破。
強力推進光伏產業發展。確保瑞德興陽 100MW太陽能芯片、阿特斯 400MW太陽能電池組件、東旭集團 200MWp地面光伏電站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奧克陽光、賽瑞新能源等 5個項目二期工程建設。完成國家住建部 20MWp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建設。
抓好工業經濟運行。加強對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提供要素保障。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組織好地工產品產銷銜接。設立工業發展專項資金。
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培育。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建立完善各類研發服務平臺。著力推進國家硅材料及光伏、健康產業、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支持遼寧工業大學科技園申報國家級科技園,爭取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
(五)加快縣域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
縣域經濟要為全市經濟發展做貢獻,確保 經濟總量、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 全省位次前移。
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圍繞主導產業集群,著力抓好項目引進、開工和投產。確保 新上 3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 100個,每個縣(市)形成 1-2個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工業產業集群。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積極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新增設施農業 10萬畝、糧油高產示范區 60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1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 200個、家庭農場 1000個。加快推進黑山蛋雞、北鎮葡萄、凌海外貿菜、義縣奶牛產業等“一縣一業”建設。力爭每個縣(市)新上 1-2個 10億元以上重大農產品加工項目。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完成節水滴灌 1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 32萬畝,改洼治澇 15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 73%以上。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場建設, 強化動物防疫和畜產品安全監管。推進氣象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不斷提升氣象公共服務水平。
強化耕 地保護,集約節約用地。用好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做好存量土地挖潛、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工作。
加快縣域城中村、城邊村、老舊小區拆遷改造, 推進新城、新市鎮建設,完成 縣域房地產開發面積 400萬平方米 。
(六)大力發展城區經濟和服務業
大力發展服務業是調結構的方向,也是穩增長、惠民生的重點。要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加強協調,大力營造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濃厚氛圍。到“十二五”末,服務業占比要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推進重點服務業項目建設。啟動中央十里商街拆遷改造,為重大服務業項目落地創造條件。加快推進太陽廣場、深圳茂業、銀河廣場、紅星美凱龍、藍天百腦匯、大連港總部大廈項目建設,力爭萬達廣場項目上半年開工。
培育新的服務業增長點。大力發展物流、電子商務等 10大重點產業。繼續辦好汽車展、房交會等品牌展會。加快縣域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做強做大北鎮窟窿臺蔬菜、黑山雜糧加工等大型專業批發市場。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超對接工程”和鄉鎮商貿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濱海旅游、溫泉旅游、溝域旅游和鄉村旅游發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加快區域金融中心建設。 爭取有 2家 域外銀行落戶 、 3戶企業上市。實現新增貸款 130億元。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貸款扶持力度。
以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為契機,建立健全服務業統計體系。
(七)全面擴大對外開放
充分利用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政策優勢, 堅定不移地實施對外開放戰略, 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用高水平的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轉型 。
堅持內商外商齊招,內資外資并引,精心組織好面向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以及港臺、日韓、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招商推介活動,力爭在主題概念、主導產業招商和引進研發團隊上取得新突破。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做強做大 1個國家級、 5個省級開發區。規劃建設臺商大廈、臺灣產業園、臺灣商品一條街, 全面提升遼寧臺灣周永久舉辦地的水平和影響力。
大力開拓國際市場,著力提高外貿依存度,加快建設外貿出口大市 。加強與蒙古國經貿合作,推進錦州港出海口建設。全面優化對外開放軟硬環境,加快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積極爭取在錦州設立自由貿易區,提高服務開放的能力,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八)統籌推進城鄉生態環境建設
建立青山長效保護機制。全面推進 3年大規模造林綠化工作,完成沿海、城北和環西北邊界“三帶”防護林 25萬畝,經濟林產業帶 25萬畝,南山、錦凌水庫周邊新植苗木 170萬株,以及“千村”綠化和渤海大道、龍棲灣大道、嵩山路綠化工程。
全面開工建設城市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規劃建設大凌河生態文明示范區。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切實加強海洋環境監管與保護。結合棚戶區改造,有計劃“退樓還綠、拆墻透綠”,增加住宅區街心花園、健身廣場。確保 3座新建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啟動中水回用管線鋪設工程。
深入實施藍天工程。開工建設 2座熱源廠,逐步拆除分散燃煤鍋爐。加快推進燃氣管網和分輸站建設。完成現有加油站、儲油庫油氣回收改造。淘汰黃標車,推廣新能源汽車。新建城市建筑垃圾填埋場 1座。
(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重點辦好 10件民生實事。主要包括:
發展義務教育。完成 100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和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
提供醫療保障。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達到年人均 400元;在全市 1147個村衛生室、 2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1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部署健康管理云終端,形成醫療健康信息一體化服務網絡;實現計劃生育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免費技術服務目標人群全覆蓋。
發展文化事業。開展“美麗錦州、幸福歌潮”群眾性主題文化廣場演出 100場,“送戲下鄉”惠民演出 200場;建成城市社區書屋 79個。
推動全民健身。新建農民健身工程 20個、城市社區健身路徑 100套。
加強就業工作。實現實名制就業 4.1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3% 以內 。
強化社會保障。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救助標準分別提高 10%以上;殘疾人醫療、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 95%以上; 確保 6萬農村低收入群眾年人均收入達到 3200元以上。
大力推進棚改。安排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 14150套(戶),搬遷改造 21個城市棚戶區 11588戶。
建設公益設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設遼西大劇院、市博物館新館、青少年宮、城市規劃展示館等公益性建筑;開工建設市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和第三軍休服務管理中心;新增社區辦公用房 1.4萬平方米 , 社區辦公用房 全部實現 200平方米以上;新建城 鄉公益性公墓 20處 。
改善城市環境。新建配水池遺址、 768、新制北里、士英街等 4處綠地公園; 完成 200 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任務 。
治理農村環境。全面完成村莊亮化工程; 完成 2座農村客運站、 40個農村客運候車亭建設, 大中修縣級公路 379公里;解決 6.3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十)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和向政協通報制度,堅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職能,認真辦理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建議案、提案,不斷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水平。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進公安信息化應用創新,夯實公安基層基礎建設,不斷提升維護社會穩定、公共安全和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加強司法行政基層基礎建設,提升社區矯正、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水平。完善信訪工作長效機制,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行動。全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產品安全監管和隱患治理,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化重點領域政務公開、重大決策政務督察,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焦點問題,抓好執法監察、廉政監察和效能監察。強化政府重大投資、經濟責任跟蹤審計,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轉變職能、轉變作風,勇于負責、敢于擔當,不斷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全力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形成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
各位代表,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密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共同譜寫改革發展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