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14日在鷹潭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代市長 熊茂平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建設富裕秀美宜居和諧鷹潭的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省委提出的“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十六字方針,按照“主攻項目、決戰‘三區’,凸現特色、實現跨越”的總體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優生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預計全年完成生產總值560億元,增長11%;財政總收入92.66億元,增長16.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6.13億元,增長1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2億元,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400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億元,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0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9940元,增長12.9%。
(一)產業升級提質增效。“1+6”產業快速發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750億元,位居全省第三。銅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500億元、增長16%,江銅集團躋身世界500強,鷹潭(貴溪)銅產業循環經濟基地獲批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水工、節能照明、眼鏡等非銅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四年翻番。貴溪成功獲批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縣)創建地區,余江工業園列入全省重點工業園區。旅游業實現較快增長,全市接待國內游客1330萬人次、增長23%,旅游總收入96.5億元、增長28.5%;龍虎山景區接待游客650萬人次、增長28%,旅游直接收入2.77億元、增長30%。商貿物流業增勢強勁,貨運產業實現營業收入229億元、增長69.4%,上繳稅費9.82億元、增長95.2%。經濟運行質量更趨優化,二、三產業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80.3%,提高9.6個百分點。
(二)城市建設步伐加快。開展了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完成了信江新區南北區、高新區、老城西區等一批控規及專項規劃編制。信江新區建設穩步推進,路網二期和三期、龍虎山北路、城市防洪堤、信江大市場、濱江景觀一期和二期、信江浮橋等工程全面竣工,高鐵站前廣場、中央商務區、高教園區、市民廣場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濱江“天際線”初具雛形。老城區功能不斷完善,林蔭西路全面貫通,建設路、站江路、四海路和小街小巷等道路管網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完成棚戶區改造15萬平方米。新建改造白鷺公園、梅園公園等十大特色公園,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榮膺“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市”。月湖新城建設步入快車道,月湖經濟大廈、綠地大道等21個項目全面推進。貴溪東城區建設步伐加快,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余江縣城區東拓穩步推進,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全市建成區面積拓展到68.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53%,提高1.75個百分點。
(三)“三農”工作穩步推進。成功應對“6·29”洪災和歷史罕見伏秋連旱,全年糧食總產達69.6萬噸,實現“十連豐”。白鶴湖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工作進展順利,貴溪、余江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58家,實現產值62.2億元,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06家、家庭農場125個。鎮村聯動建設扎實推進,貴冶周邊新農村建設精品示范區和“三區三線”民居改造提升工程順利完工,全市236個“秀美鄉村”建設點全面完成。實施水利建設工程項目130個,完成99座小(2)型以上水庫除險加固。改造農村公路284公里。大力推進“森林城鄉、綠色鷹潭”建設,完成造林綠化5.4萬畝。全面啟動凈空、凈水、凈土行動,扎實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屬污染防治和水庫水質專項治理工作,主要河流斷面Ⅱ-Ⅲ類水質和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空氣環境質量保持在Ⅱ級標準以上。
(四)開放水平明顯提高。全年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197億元、增長14%;實際利用外資1.9億美元、增長12.7%。招大引強步伐加快,成功引進中能石油、霸王衡器等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12個,百煉集團、金帝鞋業等15個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上詮電信、海尚科技等21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對外貿易增勢喜人,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外貿百強城市”,全年完成外貿出口9.1億美元、增長12.3%;寧波至鷹潭轉關線路正式開通,鷹潭至寧波“五定班列”運行平穩,進口固體廢料6000標箱、增長151.6%;鷹潭海關、國檢即將掛牌。“三爭”工作成效顯著,貴溪、余江納入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規劃,銅產業循環經濟區、鷹潭創建本科院校等25個重大項目納入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戰略支持范圍。
(五)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共投入民生資金18.9億元,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76件實事94項民生指標。全市新增城鎮就業2.39萬人,城鎮就業率達96.5%,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03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4億元,我市被評為全國民營企業招聘周組織工作突出城市。連續9年提高養老金標準,人均月增資158元,發放城鎮退休職工養老金7.2億元。47.5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0萬名60歲以上老人領取養老金,城鄉居民參保率達95%。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張網”醫療保險體系實現城鄉居民全覆蓋,城鎮醫保水平進一步提高。發放城鄉低保1.06億元,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達到253.7元和126.3元。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4008套,基本建成2092套。累計為5292名白內障、193名唇腭裂、401名先天性心臟病、41名白血病和343名尿毒癥等重大疾病患者實施免費救治。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基本建成。
(六)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科技創新“136”工程取得新成效,成功申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連續14年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促進教育公平取得明顯進步,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實現全覆蓋,學前教育不斷加強,城區學校“大班額”治理工作進展順利。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有序實施,全市100%的行政村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文化事業日益繁榮,成功舉辦第二屆中華賞石展暨黃蠟石文化博覽會和中國第十五屆根藝石藝博覽會,《道之韻》赴埃及成功匯演,建市30周年系列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龍虎山》特種郵票順利發行。成功舉辦市第七屆運動會和首屆體育文化節,連續18年榮獲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優秀組織獎。深入推進平安鷹潭、法治鷹潭建設,有力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六五”普法中期工作成效明顯,社會治安、信訪秩序進一步好轉,安全生產形勢平穩,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七)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明顯成效,市民服務中心正式運行,251項審批服務事項集中辦理,公共資源項目實現網上交易。精簡行政審批項目44項,承接省下放行政審批事項66項,取消評比達標表彰項目86項。嚴格厲行節約,公用經費在年初預算的基礎上壓縮10%,“三公”經費壓縮20%以上,政府投資項目優化節儉資金8億元。集中開展企業發展環境和行業不正之風突出問題等專項整治活動,創新農村集體“三資”、民生資金和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標后監管模式,審計監督、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
與此同時,人口計生、方志檔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涉臺事務、氣象服務、防災減災、質量監督、民兵預備役、國防動員、擁軍優屬、人民防空、婦女兒童、老齡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成績和進步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銳意進取、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鷹單位、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鷹潭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不優、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加快發展、轉型升級仍是我們的主要任務。二是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力不強、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仍是我們亟待加強的工作。三是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工作與群眾期盼還有較大差距。四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改進干部作風等方面問題仍需我們努力破解,等等。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務重大而艱巨。做好今年的工作,對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至關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按照“主攻項目、決戰‘三區’,凸現特色、實現跨越”的總體要求,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以“8+1”重點工作為抓手,突出轉型升級、城鄉一體、和諧惠民、綠色發展四大工作主題,強化項目帶動、開放推動、消費拉動三大發展支撐,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奮力邁出建設富裕秀美宜居和諧鷹潭新步伐。
2014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620億元,增長10%左右。財政總收入105.2億元,增長13.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7億元,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40億元,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80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億元,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0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0元,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6‰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達目標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活力。
堅持問題導向,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助轉型,以改革增效益,以改革惠民生,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的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1.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鞏固“兩集中、兩到位”改革成果,繼續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制度,完善并聯審批、網上審批制度,落實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機制。強化行政服務中心職能,做到“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窗口”出證。深化大部門制改革,強化機構和職責整合,理順權責關系,嚴控機構編制,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2.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項目審批核準辦法,鼓勵支持社會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金融以及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領域,加快市政、園林綠化等政企分開步伐,推進市公交公司股份制改造。優化政府投資結構,重點用于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高新產業、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積極推行“先照后證”登記制、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放寬企業經營范圍登記,最大限度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3.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市縣部門預算改革,加快建立規范統一的部門預算體系,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增強政府統籌資金能力。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推進綜合治稅平臺建設,加強重點行業及重點稅源管控,提升征管效能。穩步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改革。有序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積極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制定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目錄,建立公平開放的公共服務購買制度。切實抓好政府債務風險管控工作,探索構建政府債務預算管理體系。合理配置財政資源,優先安排社保、教育、科技、衛生等民生支出,從緊編制“三公”經費預算,扎實推進“三公”經費公開,將縣(市、區)納入公開范圍。
4.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制定與戶籍制度改革相適應的配套政策措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步伐。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建立健全市、縣、鄉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確保完成宅基地使用權地籍調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二級市場。開展農村建房“三清理一整治”和閑置土地清理整治專項行動,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進一步規范征地程序,改革完善征地制度,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落實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創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城市治理結構,強化城管委職能,完成“數字城管”建設,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城市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二)致力轉型升級,壯大工業實力。
堅持以建設綠色世界銅都為目標,以打造沿320國道產業集聚升級帶為載體,以做大做強“1+6”產業為方向,著力構建“大龍頭引領、大產業支撐、大集群發展”的現代工業體系,力爭全市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100億元。
1.推進產業升級。堅持“地企合作、兩頭延伸、轉型升級”,進一步鞏固和拓展銅產業在全國的領先優勢,構建銅原料、銅冶煉、銅加工、銅貿易、銅研發、銅檢測、銅文化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力爭全市銅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800億元。做精銅深加工,力爭上詮電信、科炬新材料等6家企業建成投產;做強優勢銅企業,力爭3年內紅旗集團、建鑫銅業等4家以上企業產值突破50億元;做大銅現貨交易,盡快建成銅交割庫,爭取設立銅期貨交割倉庫,形成有色金屬交易市場;做旺銅原料市場,加快銅拆解加工區二期工程、江銅再生資源30萬噸拆解項目建設,推進銅拆解作業區與九江港的合作,開展與海西口岸的對接,力爭全年銅貿易貨物量達12萬噸,進口固體廢料6500標箱。圍繞培育壯大六大特色產業,全力打造水工、節能照明、眼鏡、雕刻等十大特色產業基地,力爭省級產業基地達到7個,1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達到8個。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確保三川水表2月份整體搬遷至水工產業園,力爭陽光照明、百煉化工氟化新材料等36個新上項目投產見效,河北養元年產20萬噸核桃露生產基地、連展科技年產2億支精密電子連接器等24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力爭3年內水工業、節能照明、大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均突破100億元。
2.強化平臺升級。按照“特色產業帶、田園風光帶、宜居宜業區”的要求,精心編制規劃,高標準打造沿320國道產業集聚升級帶,加快形成產業發展整體優勢,力爭全市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達1300億元。推進產城融合發展,高標準實施320、206國道拓寬改造工程,加快園區道路管網、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龍崗商務服務區,力爭電鍍集控區2月份投入運營。推進園區擴園升級,力爭高新區拓園3平方公里以上,余江工業園擴區4平方公里以上,支持貴溪工業園區創建國家級工業園區。加快高新區小微企業孵化基地、童家創業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創業平臺建設,促進中小微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深入實施“園區再造工程”,盤活閑置土地和廠房,提高入園項目投資強度,力爭高新區投資強度達到150萬元/畝,新建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強化發展要素保障,搭建工業園區投融資平臺和銀企合作平臺,發揮“財園信貸通”融資優勢,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強化領導聯系企業幫扶工作機制,破解企業融資、招工等發展難題。
3.深化創新升級。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銅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銅新材料產業院士工作站、三川水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大健康檢驗檢測中心等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推進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積極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智慧鷹潭、電信光網城市等工程建設,提高經濟社會信息化服務水平。大力實施“新市民”工程,制定企業優秀人才保障性住房、子女就學等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推進知識產權“四個一”升級工程,實施質量興市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