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實際,全國部分城市陸續推出了平價醫院。這些醫院在為老百姓帶來方便和實惠的同時,其“從醫院的利潤中為患者省錢”的平價醫院運行法則似乎并不被業內廣泛看好:一方面醫院的門診人數與住院人數成倍增長,另一方面,醫院的經濟效益增長卻微乎其微,有的甚至已經陷入經濟困局。長久生存誰埋單的難題正成為平價醫院能否辦下去的決定性因素。
平價醫院的平價賬單
“普通的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手術,其它醫院收費大約在4000元至5000元左右,而在平價醫院單病種限價只收1200元;子宮肌瘤手術,其它醫院收費約在5000元至6000元,在平價醫院限價在3000元;剖宮產術,其它醫院收費約在4000元至5000元,平價醫院限價在2800元。”
這是記者通過走訪,將哈爾濱市幾個比較大的醫院部分手術費用與“平價醫院”——黑龍江省醫院道外分院的價格進行比較后的明細表。該院副院長姜相錄說,2005年8月8日,黑龍江省醫院道外分院正式成立,在建院伊始就確定了“平價醫院”的發展方向和辦院理念,盡量讓更多的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我們雖然身為三級甲等醫院,但是在實行平價戰略以來,我們一直延續著二級甲等醫院的收費標準,而且部分檢查項目在二級甲等醫院收費標準的基礎上又打了8折,使患者在價格上得到更多的優惠。除了手術費用外,一些常規檢查也全部‘平價’,例如電子胃鏡一項,三級甲等醫院的收費標準為200元,而在我院只收費160元,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醫院在胃鏡的收費上為患者讓利近萬元。其它諸如CT、檢驗、病理、彩超等項目還沒有計算在內。”
在平價的吸引下,醫院的就診患者開始成倍增長,現在門診和住院的患者數有時超過以前幾十甚至上百倍。
但與外表“繁榮”相比,“平價醫院”的負責人們卻另有苦衷。黑龍江省另一所實行平價的醫院——黑龍江省第二醫院的院長孟松偉說,為方便百姓看病,黑龍江省衛生廳確定了二院和省醫院道外分院為“平價醫院”,運行以來,整個狀態是“樂了患者,苦了醫院。”不僅醫院的收入大為減少,而且醫務人員的收入也不能與其它醫院相提并論。
副院長姜相錄說:“醫院最終能降低價格,總結起來就兩點:簡化醫療路徑、控制藥品使用。醫院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前提下,要求醫生最大可能簡化患者的醫療路徑,即杜絕不必要的檢查。同時,要求醫生為患者使用醫保目錄內的藥品、招標藥品。如在患者不過敏的前提下,一般的細菌感染都從青霉素用起,超出常規的用藥,需要主任醫師以上會診,科主任報院長審批方可使用,堅決制止濫用抗生素。總體說來,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怎么省錢就怎么做。”
平價帶來生存危機
部分醫療界人士認為,平價醫院的運轉都是靠主辦醫院人、財、物的投入和支持下實現的。“在這住院的患者反映都很好,但我擔心長期下去,醫院會被拖垮,因為在當前醫療機構也得向市場‘刨食’,而‘平價’、‘惠民’運行機制如果作為短期行為可以,長久下去不符合市場規律。‘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不完全是價格因素,平價的確可以暫時把患者費用降下來,但也破壞了醫院的收支平衡,三級醫院變成了二級收費,這樣的醫院很難有長久的生命力。”孟松偉坦言。
事實上,國內部分“平價醫院”的前景也多不樂觀:2004年4月,上海市虹口區的民營地段醫院海江醫院,率先成為上海首家“平價醫院”,并將幾千種門診常用藥降價,其中降幅最大的達三成。此舉受到了患者的歡迎,但醫院一直以來都沒有實現盈利;去年12月,全國首家由政府出資開辦的平價醫院——北京上地醫院正式開診。該院控制成本的主要方式是避免和少使用高價醫療耗材和藥品,而對于醫護人員的工資,他們試圖通過政府撥款來解決。但熟悉情況的人士說,政府對該醫院的撥款是差額撥款,也就是說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誰養活醫院的問題;廣東東莞有關部門早在七八年前就籌集約兩億元資金辦起了“平價醫院”,但事與愿違,不到一年醫院就撐不下去了……
記者調查發現,國內大部分“平價醫院”生存艱難的因素如出一轍:
首先是醫護人員收入銳減,內心失衡。醫院實施了平價戰略,利潤自然客觀性減少,職工收入也無法增加。如黑龍江省醫院道外分院副院長月工資1200元,普通行政干部月工資800元,所有診室的醫生全部被取消“開方費”等一切額外收入。如此工資水平與未推行“平價”的醫院相比,相差懸殊。
其次,簡化醫療路徑實行艱難。據了解,在患者的醫療費中很大比例是檢查費用,簡化醫療路徑就是要降低這一部分費用。姜相錄說,要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現在部分醫院不是醫生在看病,而是儀器在看病,患者哪怕有一點小毛病都要做很復雜的儀器檢查,致使費用升高。如今“平價醫院”簡化了路徑,等于公開了這個行業“秘密”,患者雖然滿意了,但同行卻不滿意了,畢竟很多醫院就靠檢查費生存。
第三,“平價醫院”很難適應當前的醫療體制。“平價醫院”推行的“平價戰略”主要目的是想通過降低醫療費用,讓更多患者看得起病,更大程度地發揮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但目前醫院僅靠平價給患者治病所得,難以維持生存,在沒有投入的情況下,必須到市場中尋求利潤,而醫院追求利潤的結果只能是回到“高價”上來。
平價的賬單誰來買?
據衛生部統計的數字顯示,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國的綜合性醫院有1000多家。如果政府把這些醫院全部改成全額撥款支持的“平價醫院”,需要財政巨額支出,現實可行性一度遭到質疑。以黑龍江省兩家較大規模的醫院為例,政府每年給哈爾濱醫科大學四所附屬醫院投入不足2000萬元,僅夠這些醫院一個月的人員工資,連水、電、暖的費用都不夠;向黑龍江省醫院投入300多萬元,而省醫院一個月職工的工資總額就超過了600萬元。
如何讓“平價醫院”長久生存?平價賬單由誰來付?業內人士建議:
首先,保證平價醫院的財政投入,恢復醫院的公益性。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名譽院長王桂照認為,目前群眾醫療成本過高、醫患矛盾加劇的責任并不完全在醫院,主要癥結還在于目前的醫療體制和機制存在弊端,市場化使得醫院的公益性色彩明顯弱化。在這種情況下,醫院不想辦法賺錢就無法生存下去,更留不住專家,也無法更新設備改善就醫環境。因此,政府必須增加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免去醫院的后顧之憂。
其次,政府必須宏觀調控醫療資源,讓“平價醫院”不再“孤掌難鳴”。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教授認為,目前,由于醫療資源配備不合理,基層醫療人員、設備、技術等綜合實力較弱,百姓對基層醫療服務缺乏信任,即便是小病,百姓也要越級就醫,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而大醫院綜合實力強,收費相對較高,以基層百姓的收入水平,難堪重負,客觀上造成了百姓看病貴。因此,政府應恢復和完善社區(鄉)、市(縣)、省三級醫療網絡,并使不同層級的公立醫院全部實現平價,形成良好有序的醫療分層診治秩序。
第三,改革“以藥養醫”體制,實行醫藥分家。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李為民說,醫院之所以難以實現“平價”主要貴在藥價上,但藥品價格是由藥監部門和物價部門定的,醫院也只是按照政策規定,在此基礎上加價15%。醫院不加這部分錢,就沒有了收入。他建議,可以在部分“平價醫院”內進行改革試點,首先通過財政投入把醫生的收入保證下來,使他們內心平衡,安心工作;其次,建立一批平價藥店,讓患者持醫生處方在平價藥店內買藥。(崔峰 李國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