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6月中國宏觀經濟逼近趨熱警戒線 -"十一五"中國將建10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促進產業升級 答問 -中國投資50億用于科技攻關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陸人可申請赴臺接受醫療服務 任何醫療機構不得規避集中采購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收盤續漲 滬指收盤4471.03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14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2007年6月14日(星期四)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科技部部長萬鋼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工作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
[郭衛民]: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為了進一步幫助中外媒體了解中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所采取的措施,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我們科技技術部部長萬鋼先生,向大家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方面的有關情況。

(2007-06-14 09:36:01)
[郭衛民]:

萬鋼先生也是大家十分關注的共和國部長。我做一個很簡要的介紹,萬部長78年畢業于東北林業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79-81年在同濟大學進行碩士學位的學習。學習之后留校任教一段時間,85-91年赴德國克勞斯卡爾工業大學機械系攻讀博士學位,91-2001年德國奧迪汽車公司工作,01年4月任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以后又任過同濟大學的校長助理、副校長和校長,06年12月任中國致公黨中央副主席,今年4月份任科技部部長。

今天和萬部長一起參加發布會的還有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先生。

現在請萬部長做介紹。

(2007-06-14 09:50:30)
[萬鋼]:

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工作等方面情況。這個主題也就是我們今天要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的主要內容。此《專項行動》的簡本已提供給各位記者朋友。有關《專項行動》的中英文全文,大家可以登錄科技部網站查閱。下面,我就編制這個《專項行動》的背景、過程和主要內容向大家做一簡要介紹。

(2007-06-14 09:51:41)
[萬鋼]:

大家都知道,全球氣候變化正在對世界各國產生日益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先后簽署和批準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多次指示要重視和加強氣候變化工作。十多年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加強氣候變化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去年初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把能源和環境確定為科學技術發展的重點領域,把全球環境變化監測與對策明確列為環境領域的優先主題之一,表明國家把氣候變化領域的科技研究與開發放到了一個突出的重要位置。

(2007-06-14 09:52:25)
[萬鋼]:

科技部還聯合國家有關部門,歷時4年編制了《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于去年12月正式發布,這是我國編制的第一部有關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國家評估報告,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今年5月30日,國務院批準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這一方案是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發展中國家頒布的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

(2007-06-14 09:52:53)
[萬鋼]:

為了有效落實《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任務,同時也為《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實施提供科技支撐,統籌協調我國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全面提高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能力,我們組織編制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的編制工作于今年3月初正式啟動,科技部組織召開了一系列研討會和座談會,與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和財政部等二十多個相關部門進行了深入討論,先后五易其稿,并向國務院領導同志作了匯報,得到了大力支持,最終定稿,今天和各位見面。

(2007-06-14 09:53:19)
[萬鋼]:

《專項行動》包括五個部分的內容:一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形勢及其對科技工作的迫切需求;二是我國氣候變化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三是《專項行動》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四是重點任務;最后是推動《專項行動》實施的保障措施。

(2007-06-14 09:54:32)
[萬鋼]:

《專項行動》的實施將遵循四個“相結合”的原則,分別是:政府主導與企業參與相結合,技術突破與對策研究相結合,近期需求與長遠目標相結合,整體布局與分工實施相結合。

(2007-06-14 09:54:48)
[萬鋼]:

《專項行動》提出了到2020年中國氣候變化科技工作要實現的六大目標:氣候變化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廣泛應用;重點行業和典型脆弱區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明顯增強;參與氣候變化合作和制定重大戰略與政策的科技支撐能力顯著提高;氣候變化的學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科研基礎條件明顯改善,科技人才隊伍的水平顯著提高;公眾的氣候變化科學意識顯著增強。同時,《專項行動》還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間國家氣候變化科技工作要實現的階段性目標。

(2007-06-14 09:55:09)
[萬鋼]:

結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氣候變化科技發展需求,《專項行動》明確了四個方面的重點研究任務:一是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二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技術開發,三是人類適應氣候變化的技術和措施,四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戰略與政策,還有就是普及和推廣。

(2007-06-14 09:56:21)
[萬鋼]:

為了保障《專項行動》順利實施,我們提出了六項措施:第一,加強領導與協調,共同推動氣候變化科技工作;第二,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對氣候變化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資金支持;第三,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促進氣候變化領域的學科建設;第四,加強科技基礎設施與條件平臺建設,為氣候變化科技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撐條件;第五,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公眾的氣候變化科學意識;第六,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加強氣候變化的國際科技合作,促進國際技術轉讓。

(2007-06-14 09:57:17)
[萬鋼]:

女士們、先生們,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歸根到底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我們相信,《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的發布和有效實施,必將對中國氣候變化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同時也對國際社會保護全球氣候的共同行動做出我們的貢獻。

以上是對《專項行動》的簡要介紹。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07-06-14 09:58:08)
[郭衛民]:

下面提問。

(2007-06-14 09:59:05)
[中央電視臺記者]:

萬部長您好,首先問您兩個問題,第一,您介紹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請問您整個科技專項需要多大的資金的支持?目前我國最需要加大投入的是什么方面?第二,在上周的八國集團會議已經同意,認真考慮在2050年把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50%,同時要求主要的排放國都要采取措施減緩氣候變化,您問對此又何評論?謝謝!

(2007-06-14 10:00:02)
[萬鋼]:

兩個問題,第一,有關于投入的方面。我想先從科技部的投入談起,再看其他相關部門的投入以及地方政府和整個社會以及企業的投入。實際上,如果全面的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很大的投入,但是,這個投入要創造一個新的機制。從科技部在第十個“五年計劃過程當中,現行的投入已經超過25億,這里有對科學的研究,有對技術基礎的研究,還有觀測,技術的開發這一塊。在“十一五”期間,我們有意識地加強了這方面的投入。“十一五”剛剛開始,目前的第一批的項目當中,已經投入了46億,也就是說將近翻了一倍,這是從科技部所掌握的國家投入。

(2007-06-14 10:00:50)
[萬鋼]:

與此同時,比如說發改委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科學院在知識創新工程方面,我們的環保局在相應的環保技術方面的投入也是相當的大。各個地方的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就更加具體,這個方面我現在沒有統計的數字,但是也是更加具體。但是,這里更值得我們高興的是我們國家的很多企業,也主動地投入了節能環保、減少排放的工作,他們一方面在高耗能的企業,比如說煉鋼廠,特別在進行循環經濟方面把排放物作為原料,然后減少排放的工作,有很多的企業做的很成功。還有一方面,就是開發節能環保的技術,能夠降低能源的消耗量,減少排放。這里面我們有很多機械制造業,包括汽車行業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我想,我們的投入就是形成了一個新的機制,在國家的導向,在各部門的互相配合,在各個地方政府的主動努力和企業共同來做,今后的投入,不光是國家政府自己的投入,還包括全社會的投入,因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社會,大家共同關心的任務。

(2007-06-14 10:06:22)
[萬鋼]:

第二個問題是有關于八國集團提出的2050年把溫室氣體減少50%的共識。我是這樣認為的。首先肯定八國集團的共識是有積極的成分。比如說確認了氣候變化的嚴重性,同意認真地考慮減排的溫室氣體,同意在聯合國的框架下推進保護氣候的進程。但是,這里面有一些問題,比如說誰承擔什么責任,發達國家承擔多少量化的責任。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互相之間的責任、義務是有明確的規定的,在這里,我們要在這個框架下具體的商量,共同解決。

(2007-06-14 10:09:01)
[萬鋼]:

關于我們國家政府的態度,馬凱主任在上一次的新聞發布會上已經介紹了,我不想在這里重復。我站在科學工作者的角度,從歷史的角度回顧一下。我們知道,氣候變化不是一天一日,而是在超過一百年的世界工業化的進程當中所產生的,應該說工業化的進程為人類的生活創造,提高經濟效益都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2007-06-14 10:11:27)
[萬鋼]:

那么,在整個工業化的過程當中,為社會,為國際社會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也好,社會效益也好,大家都在共享。但是,我們也不可避免地看到工業化過程當中產生的對環境、對能源的一些影響,包括對大氣,氣候所產生的影響,這些也是全世界所有國家在共同承擔的。

(2007-06-14 10:12:03)
[萬鋼]:

而對于發展中國家,現在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怎么樣在我們的發展過程當中采用先進的技術,動員社會參與的方法來減少二氧化碳在發展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排放。這個我們國家在九十年代就提出來“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在發展過程中統籌考慮對環境、對大氣的影響”。

(2007-06-14 10:15:46)
[萬鋼]:

胡錦濤主席在八國會議上發表的演講中提出“中國實際從九十年代到現在,用5.6%的能源增長支撐著10.1%的經濟增長。”中國采取了植樹造林的辦法來吸收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國采取了計劃生育的辦法,減少人口的增長,中國發展了在經濟不太發達的情況下,改變自己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已經得到了百分之七點幾的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這些都是我們國家在走一個新型發展道路,走一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發展道路所做的努力。

(2007-06-14 10:17:03)
[萬鋼]:

也就是說,從中國的發展來看,我們在探索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我們不會走把排放放到一個人均很高的量然后再減的道路,而是我們在發展過程當中就探索新的技術,探索新的科學來走一條和諧發展的道路。這也就是說,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發達國家能夠支持他們的企業,能夠把他們所掌握的新的環境能源等方面的技術轉讓給發展中國家,使發展中國家能夠買得起、用得起。這樣,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就不會大量地增加,我們就可以共同走一條清潔發展的道路。

(2007-06-14 10:19:25)
[華爾街日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請教您。第一,中國不斷的談在“十一五”規劃的目標中是把能耗降低20%,你有沒有一個預計,就是降低20%能耗的標準具體轉化成二氧化碳排放是多少?第二,現在中國正在興建大量的基礎設施項目,也有人說,每個星期中國就會建造一家發電廠,據我所知,在建造這些發電廠的時候,并沒有使用碳封存的這些技術,這些發電廠的壽命可能會持續20-30年,甚至到50年左右,我想中國政府有沒有考慮建造新的發電廠的標準,據我所知,發電廠的建造是造成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原因?

(2007-06-14 10:22:00)
[萬鋼]:

謝謝您提的問題。我十分高興您關注到我們國家,中央政府在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明確提出了減少能源消耗的工作,而且我們努力地在做減少能源消耗的工作。在“十一五”期間我們減少20%的單位GDP的能源消耗強度,這是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而且我們很認真地在組織各個部門,動員全社會來減少能源的消耗。用什么樣的標準折算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這一問題,具體的技術和方法都在研究當中。考慮到中國是一個煤消耗大國,我們減少能源消耗也就是說大量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在這方面,我們的空間和潛力還是相當大的。

(2007-06-14 10:22:48)
[萬鋼]:

我想提一個具體的事情,可能大家也知道,我當了四年同濟大學的校長。過去的四年當中,我們很早就開始了節約型校園的建設,我們從使用電的節約,使用燃料節約,采用新型的信息化管理的節約,特別是提高學生們對能源環境的重視這方面,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建成了我們的節約型的校園。這個有具體數字,光是在能源費一項,我們比原來節約了1200萬,將近20%左右。這是一個小小的例子,是我親身經歷的例子。

(2007-06-14 10:28:47)
[萬鋼]:

關于建造發電站的事情,我這次到美國去的時候,也曾經聽說了很多,好象美國的媒體上說我們每個星期都建發電站,我覺得這個可能報的比較過了一點,好象并沒有那么多。在建造發電廠的過程中,我們也特別注意了,作為燃煤的發電廠怎么樣減少它的排放,采用最新的技術,怎么樣減少它的排放,特別是在硫排放上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所有的新建的都有這個裝置,包括電廠的規模,提高能源效率,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提高效率本身就是減少排放的一個很重要的步驟。關于二氧化碳封存等技術,據我所知,這些技術還不成熟,我們還在努力的嘗試。這方面,劉燕華副部長可以作補充。總之,我們建設的時候,一方面按照需求,按照最低的需求來建設。另一方面,按照最高的效率來建設,在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特別把它的排放作為重要的因素之一來考慮。

(2007-06-14 10:29:30)
[劉燕華]:

我想補充一下關于碳封存的問題。碳封存問題也是最近幾年國際上提出來的,同時在國際上開展了很多研究,有部分試驗已經在有些發電廠開始實施。但是,總體上來說,碳封存技術在國際上還不完全成熟。在中國來說,也進行了大量的經費投入用于碳封存的研究,希望能夠把碳封存的技術直接應用到發電廠的實施和建設過程當中去。在此,我特別要強調一點,就是我們希望在CDM的這種合作中,西方國家能夠更多地與中國合作,解決一些碳封存技術轉讓問題。我們中方也希望和國際的各個方面進行碳封存有關的技術的合作,能夠使這項技術盡快地應用于實踐中去。

(2007-06-14 10:33:59)
[新京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之前有媒體報道,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研究和推廣方面好象走了不少彎路,而且現在的發展方向也不是特別的明確,不知道您對這樣的觀點做什么樣的評價?第二,關于您個人的工作問題,和本次的發布會沒有必然的聯系。我們知道,您是35年來第一個出任國務院組成部門正職的非中共黨員的人士,我想知道我們在科技部這方面是不是已經有了一個機制,來協調行政首長負責和黨委決策的一個關系?

(2007-06-14 10:36:19)
[萬鋼]:

中國新能源汽車有沒有走彎路,我可以給你擴展一下,世界新能源汽車發展當中走沒走彎路?我跟你說,確實走過。比如有的國家開始發展了充電池的汽車,結果后來發現它作為一個長距離開的汽車的話,一直充電不能滿足要求,這也是一個彎路,后來大公司停止了這種做法。但是,我覺得中國新能源汽車,正是在觀察了很多先進國家在上面所做的一些對新能源汽車探索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2007-06-14 10:37:10)
[萬鋼]:

幾個五年計劃中,科技部有兩個重大的科技專項,一個是叫清潔汽車行動,還有一個就是電動汽車行動,在清潔汽車行動中主要是發展替代燃料燃氣的汽車,這是它的重點,到今天北京已經有3000多輛燃氣的公共汽車在運行,而且運行多年,各位記者出門就可以找到這樣的汽車。而且不光是在北京,在全國有十多個大型、特大型的城市,比如上海有三萬多輛出租車配備了燃氣汽車,這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在“十一五”期間將對這方面更多的推進產業化,形成更多的產品,做大量的工作。

(2007-06-14 10:38:25)
[萬鋼]:

在電動汽車專項當中,純電動的電動汽車、混合動力的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的電動汽車是我們發展的方向。電池、電機和控制系統是我們發展的基礎支撐關鍵技術。在2005年結束的時候,到2006年,現在都在健康發展,我們的純電動汽車在武漢有幾百輛,在各種特定的區域,在步行街,在居民小區和一些大學校園里進行商業化運行,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運行效益。包括我們在天津的新源汽車公司,他們聯合一些大的汽車廠進行研發。我記得2005年年底出口美國100多輛,2006年出口了3000多輛。正是在美國一個大公司停止它的純電動汽車研究后,我們的電動汽車出口到了美國。

(2007-06-14 10:40:57)
[萬鋼]:

在混合動力汽車方面,如果各位有機會去查詢一下我們國家汽車目錄網站,可以看到我們現在已經有8個這樣的產品登陸了國家的產品公告。同時,在幾個大城市里,主要力量放在公共汽車上面,這是節油的重要措施。在這方面,據我的信息,奇瑞、長安今年就推出混合動力的轎車作為他們的商品。

(2007-06-14 10:43:29)
[萬鋼]:

關于燃料電池汽車,它主要是放在研究開發和長遠的應用方面,我們研發的水平在去年法國巴黎進行的比比登世界清潔能源汽車大賽上面得到了很好的評價,世界上一致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了先進技術的行列。同時,我們將在奧運會,在世博會上推出來,使大家感受嘗試這些新的使用氫氣的完全零排放的汽車。今后得到推廣,應該說也得到了汽車企業的大力支持。

(2007-06-14 10:44:58)
[萬鋼]:

總結起來,我有三個感受,因為剛才所說的彎路,我有三個感受。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第一重要的是國家政府的引導,而科技投入就是一個引導。還要有相應的政策,比如說減少它的銷售稅,實行燃油稅的政策,要鼓勵去研發這種汽車,這是國家引導的作用。第二個是企業的積極性,我很高興的告訴大家,我所走訪的一些企業,從今年4月份,正好在我上任之前,我們在4月份組織了一項對全國承擔的課題做了一個走訪調研,很高興的看到國內的大型汽車企業已經把節能新能源的汽車作為發展的戰略。第三個很重要的就是學習外國的經驗。不管是正面的經驗還是負面的經驗,我們都要學習和參考,來按照我們國家自己的國情,給所有不同的新能源的汽車,尋找到最適合的市場,這樣的話就能很快的推進產業化。

(2007-06-14 10:47:30)
[萬鋼]:

發展節能型新能源汽車,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很重要的科技工作。我也希望各國的媒體來采訪我們,我們很歡迎大家采訪我們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我想除了報道電廠的建設,可以報道新能源汽車的開發,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反映中國實際情況的工作。

(2007-06-14 10:49:44)
[萬鋼]:

關于我的工作。我想以后要有機會的話,我再跟大家細談。我這里先說幾句,我是4月27號由總理提名,由人大常委會批準,然后擔任了科技部的部長。我認為這是我們國家政治民主建設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舉措。當然,對于我自己說起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我雖然當過科學家,也做過工程師,也做過大學的校長,但是,政府部門的工作經驗確實還是不足的。所以,我在工作當中要向我的同事們,特別是科技部的同事們學習。這是我所想表達的第一個意思。

(2007-06-14 10:50:48)
[萬鋼]:

第二,我在多黨合作方面還是很有一些經歷和經驗的,因為我作為校長的時候,就是為數很少的幾個中國的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校長,我和我們的黨委書記的合作,和行政班子、黨委班子的合作很順利、很平順,我們形成了工作機制,作為行政首長必須對學校的發展承擔責任,來行使他在發展當中的權利。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們的決策絕對是一個民主決策,一個集體的決策,一個科學的決策。在這個時候,在這個點上和更多的同志們,黨內、黨外的同志們共同探討一個學校、一個部門的發展,我覺得這是必要的。這不光是一個非黨員的校長,就是一個黨員的校長也必須這樣做。

(2007-06-14 10:51:48)
[萬鋼]:

作為國務院的一個行政部門,一個部的行政首長,我應該承擔我自己的責任來努力地把這個工作推向前。同時在工作當中積極貫徹集體決策、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的方法,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來創造一個新的合作機制,這是我對權利的認識。要說權利,我今天坐在這里回答大家的問題,這是權利的一種象征。但是,權利并不是給個人的,具有這個權利的人要承擔它的責任,就是為了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了把我們國家經濟的推向前進,為了我們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清潔發展,作出努力。而作為一個行政首長,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共同推動我們國家的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這才是真正體現一個部門領導的權力的一個最重要的關鍵。以后我們會經常碰到這樣的與媒體見面的機會。我現在只是表示我自己的態度,我總覺得國家的發展一定是大家一起來做,大家一起來推向前進,所以,這方面我的前任徐冠華部長給我做出了很多的表率,我們一定要努力,鞠躬盡瘁為我們國家科學事業作出我們的努力。

(2007-06-14 10:53:28)
[萬鋼]:

促進國際交流,通過促進中國科技界和世界的合作,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國科技界,了解中國政府和社會在做什么事情,也是我們的一個工作的很重要的內容。在這點上,我在國外生活了很長時間,對國外社會、文化、生活都有很多的了解,所以,我想促進我們的科學家和世界的交流,并積極地、主動地向各界媒體來介紹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發展,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碰到的一些問題,遇到的一些困難;同時,爭取國際社會,爭取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對我們的支持,也是我們今后工作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2007-06-14 10:58:41)
[路透社記者:]:

剛才您談到中國要走一種新型的發展道路,中國不會重復等到人均的二氧化碳氣體或者是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發達國家那樣高的水平之后再想起來把它進一步下降。我想問您能不能澄清一下,是不是在本世紀之內,中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都不會達到發達國家那樣的水平?您認為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會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什么時候溫室氣體排放的水平才會開始下降?

(2007-06-14 11:00:23)
[萬鋼]:

我想談的就是講清楚我們所走的道路,必須吸取發達國家在發展中的積極的經驗和碰到的問題,走一條新型的工業化道路,來減少我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是我們的原則。具體說到哪一個小數點,這個問題需要研究。我們請劉燕華部長介紹一下我們的具體計劃。

(2007-06-14 11:00:59)
[劉燕華]:

算一筆帳,假如要是說全球所有的人的排放都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那么,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遠遠超過目前的承受能力。就是說對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該說是全球都有共同的責任。歷史上排放多的國家更應該承擔責任,對于發展中國家,應該考慮發展的過程。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我們盡量努力去減少排放量。至于講中國的排放量總量可能將來會增多,這是一個以國家為單元的一種測算。但是,從另外一種角度來測算,情況又是不一樣的。中國的人口是13億,是美國的4倍。假如中國的排放總量達到美國的水平,也僅僅相當于美國人均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2007-06-14 11:03:55)
[劉燕華]:

剛才萬部長也介紹了一些中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多種方面的努力,包括生態建設、清潔能源,節約型社會、循環經濟以及其他的計劃等等,都作出了很多的貢獻。我們認為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要避免西方國家曾經走過的高排放、高消費的道路。我們認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要盡量努力去做,做完了再說。不像有些西方國家,它承諾的很多,但是最后沒有實現。我們認為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先努力去實現,減少排放,最后達到什么量化指標、什么結果,用事實說話。

(2007-06-14 11:05:44)
[中央黨校學習時報記者]:

萬部長,您好!您上任伊始有媒體給您總結了10個挑戰,比如說體制改革、自主研發、科研經費和合理分配等等,您是怎么看待這些挑戰的?尤其是科技體制改革的挑戰?謝謝!

(2007-06-14 11:07:20)
[萬鋼]:

其實有一個挑戰你還沒有提到,對我個人來說是最大的挑戰,就是怎么樣從一個科學家、從一個工程師轉成行政官員。我一直覺得很遺憾,我今后自己不能再做汽車了,研發汽車了。因為即使當校長的時候,我還是將很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今后這方面我還會很關心。有時候科學家本身有這樣的習慣,但是我肯定會把我主要的精力放到我們國家托付給我的重任上來。

(2007-06-14 11:09:24)
[萬鋼]:

確實,我們面臨著很多挑戰。發展,我們的國家要發展,我們的社會要發展,我們要落實科學發展觀,今后的挑戰,不僅僅是10個,也可能是20個,可能是30個。但是,我現在所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首先要了解各個地方基層的情況,要結識更多科學家共同討論我們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對科技的需求,找出科學發展的道路。我覺得我們現在很好的一個條件,就是建設創新性國家的戰略已經確定,國家科技工作的十六字方針也已經決定,落實科學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是我們的中心工作。

(2007-06-14 11:10:36)
[萬鋼]:

怎么樣來協同各個部門共同做好規劃綱要確定的十六個重大專項以及一系列的促進科學發展的配套計劃和政策實施等等,都是面前很重要的工作。我總的想法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增加了解,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掌握情況,在學習過程當中實施我們的集體決策,了解我們更多的情況,然后在工作的過程當中真正地落實好我們中長期科技發展的規劃,真正為創新型國家作出貢獻,動員科技界所有的力量,動員大家的積極性,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的作用。

再過一年以后,我們還可以再談。

上個周末我又回到上海參加了我研究的團隊所開發的第四代燃料電池汽車轉交給上汽進行產業化的活動,聽取了他們對于將來的想法。我自己開車在試車廠上轉,他們說你現在是部長啊,所以說,這也是一個大的挑戰。

(2007-06-14 11:13:45)
[郭衛民]:

萬部長好象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能搞科研是最幸福的事。

(2007-06-14 11:19:00)
[科技日報記者]:

我有兩個有關《專項行動》的問題請問萬部長。國家強調要使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今天的發布的《專項行動》中如何體現這一要求的,企業怎么參與到這一行動中?另外,實施這一《專項行動》,你估計到2020年在中國能夠減少多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2007-06-14 11:19:20)
[萬鋼]:

第一個問題我來回答,第二個問題請劉部長回答一下。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這主要是講技術創新體系,我們在《專項行動》當中提出了四個重要的任務:一個是對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的探索和檢測等;二是在技術創新過程當中,怎么樣開發新的技術;三是我們對于氣候變化的適應;四是還有一個政策法規以及科學普及方面的想法。

(2007-06-14 11:19:59)
[萬鋼]:

這四方面不全是企業是主體,對科學的探索,我們更多的發揮科學家自然科學方面的探索。比如第三個,人和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問題,也是屬于科學研究的問題。政策法規推廣普及,這是政府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有很多的大學、中學承擔這個責任。但是,很重要的一塊,就是在先進技術的應用上,節能減排的技術、降低能耗的技術、提高效率的技術,包括剛才有記者所提到的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等技術的研究,需要企業積極的投入,需要結合產學研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在這方面,國家引導,地方支持,企業主動參與是十分重要的。

(2007-06-14 11:22:06)
[萬鋼]:

我想企業在這方面投入是會有回報的,因為節能環保、降低排放、減少排放等一些先進的技術都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今后這些先進技術開發出來都會得到回報。我也希望我們的企業和發達國家的企業合作。比如說共同研究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技術,包括利用二氧化碳。因為二氧化碳本身也是化學材料,可以利用。所以,企業投入應該會有回報的,會有利益的,所以,企業必然是主體。

(2007-06-14 11:26:33)
[劉燕華]:

我回答第二個問題。你的問題是到2020年的時候,中國要通過努力減少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給你提供兩個數字。一個是,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到2010年,中國單位GDP的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20%;在中國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中還有另外一個數字,就是到2050年的時候,中國單位GDP的能源利用率要提高80%。這兩個數字就說明中國對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基本的態度和決心。實際上這兩個數據也很說明問題。為什么這么講?反過來算,假如不實行減排,不實行各種各樣的努力,那么到2010年等于增加20%。假如不實行減排的措施,到2050年就等于增加80%。所以,減少排放和提高效率就是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實際工作。減少的也就是基本量。對于減少具體多少量,這個算法在科學上還需要研究。在氣候變化和二氧化碳模型中有二十多種,各家的說法也不太一樣。所以,具體量化的指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是,中國目前做的努力,采取的措施,對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肯定會對減緩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有很大貢獻。

(2007-06-14 11:37:49)
[萬鋼]:

我再說兩句話,每次和媒體朋友見面,總是覺得時間短。第一句是感謝媒體朋友們對我的關心,包括對我個人的關心和對我工作的關心。我們有時間還會經常的見面,但是每一次見面都會嫌短的。第二,我希望媒體,包括在座的很多國外的媒體,我們今后會組織大家到現場看一看,我們怎么來落實《專項行動》,怎么樣來做減少排放的工作,有很多很成功的例子,我們可能會組織大家來參觀我們一些典型的項目,一些具體的做法。有的在北京,有的要離開北京,到上海,到各個地方看。我也希望大家能夠經常地來關心我們的工作。劉部長剛才說,我們很多事情要做完以后再說,這是我們求真務實的一個具體方面,但是,也希望媒體經常關心我們,我們沒有做完的你們也可以說。在做的過程當中,有什么問題也給我們提出來,以便于我們改正。

(2007-06-14 11:38:08)
[郭衛民]:

剛才我們和科技部新聞辦公室的同志已經在商量組織記者采訪的事,歡迎各位記者在將來組織的時候能夠參加。

我們也希望萬部長經常出席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2007-06-14 11:40:22)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調查:84.6%的民眾認同氣候變暖是全球緊迫問題
中國凝聚全社會力量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國家氣候中心:不能說三峽工程引起了四川干旱
馬凱:中國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了自己應有貢獻
極端氣候事件增多 專家呼吁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全球氣候變暖殃及冰川 新疆冰川面積40年來減1/5
中國國家氣候戰略即將出臺 有利于完成能耗指標
國家氣候評估報告:我國農作物2050年或減產37%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