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土地市場“僧多粥少” 開發商紛紛轉戰二三線城市
一線城市:就是中國最核心的那些城市經濟體,深圳、北京、上海和廣州。這四個城市無論在GDP、經濟總量、收入水平、市場成熟度,還是由此派生出來的需求、價格、市場秩序等各個方面都有高度的趨同性,和其他城市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二線城市:沒有明確的定義,他們往往是某個區域(城市群)的輻射重點。比如大連之于東北,成都之于西南,杭州之于長三角,天津之于環渤海,青島之于山東半島等等。即便是在上述提到的區域內,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城市也絕不是唯一的,像南京、武漢、沈陽、濟南、合肥等等也被歸入二線城市。盡管在個別城市的歸屬上不同的人有不同意見,房地產界大體上是認可這樣一個劃分的。
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放寬二線城市的戶籍控制,這對一些集中在二線城市發展房地產的企業而言是一大利好。因為2009年的全國各城市樓價,基本上依然是一線城市如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的升幅大過二線城市,原因就是由于人人都想往大城市發展,而此新政策的出臺,可以使全國不同省市的發展比較平衡。
也正因為如此,不少大開發商紛紛搶占二線城市開發地塊。日前,有業界人士表示,雖說這并不意味著開發商將逐漸淡出一線城市,但由于一線城市土地市場“僧多粥少”,尋找二三線城市中有發展潛力的土地進行開發是必然的趨勢。
讓市場感到驚人的一組數字是:去年萬科、保利、中海等十大房企在一線城市的土地儲備共計4100萬平方米,在其他城市土地儲備量達到了17479萬平方米,二三線城市土地儲備所占比重高達81%。其中,以綠城在二三線城市土地儲備所占比重最高,達到了95%;中海、華潤所占比重也都達到89%。這也反映出開發商正在調整市場重心,逐步向二三線城市發展的擴張策略。
這些數據也表明,地產行業已經將新的增長點投向了二三線城市。 本欄撰文:記者王荔玨、黃濤
房企進軍二三線城市有三種模式
“開發商進駐二三線城市,不可以簡簡單單復制一線城市的運作模式,而是要找到新的立足點和增長點。”有關開發商表示。二三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相比,在客戶需求、開發模式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自主性需求更為明顯,因此開發商必須尋求合理的開發模式。
據了解,此前已有不少開發商向二三線城市擴張,也形成了房企在二三線城市擴張的三種典型的模式。第一種模式為直營連鎖的品牌擴張模式。第二種模式則是品牌地產直接擴張模式,這也是目前不少國內大型房企的主要擴張模式。例如萬科、富力等品牌地產上市公司,在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作為主戰場的同時,直接在二三線城市成立分公司,收購當地項目或者土地進行開發。第三種模式則是資本輸出,即開發商通過認購二三線城市開發商的部分股份,參與當地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建設,從而實現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的擴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