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王剛毅: 感謝田薇女士,多年來她從事新聞傳播,在戰地進行報道和采訪,同時還主持她的節目。正像她自己所說,間或還給平面媒體撰寫一些專欄,剛才她的想法是基于這十年來的實踐,我們在座的很多不管是來自于中國的媒體工作者,還是來自于印度的媒體工作者,都會同意她的一些說法。
我們今天順利地完成了第二個主題的研討,下面我們邀請幾位中國方面和印度方面的人士到臺上來。印度使館經濟一秘Naidu、Adani CEO Rabade、S.S.Haidar、龔曉峰、鄧俊秉和田薇。
現在進入今天下午最后一個環節,有一個問答式的互動。問答只是一個大概的表述,大家可以提問題,也可以站起來談自己的觀感,或者提具體的建議,下面就請大家舉手。
2010-03-30 16:43:02
中國網王曉輝: 我的問題是提給田薇女士和S.S.Haidar女士的,田薇女士是我喜歡了好幾年的節目主持人,S.S.Haidar女士是我從昨天開始喜歡的印度節目主持人。我的問題是,作為中國和印度的兩個電視媒體的代表,我們中印媒體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來推動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了解和傳統友誼及經濟的發展?謝謝你們兩位。
2010-03-30 16:45:21
S.S.Haidar: 我想,怎么加強相互的交流,今天上午和下午我們都講過了,我們必須要有相互的互訪,從中國的記者到印度的記者,來到北京,坐在一起進行討論,討論我們之間的關系,這是最有效的方法。我想雙方媒體的代表團,我個人的經驗,比如說有女性代表團來到北京、上海,然后到青島,然后到拉薩,坐青藏鐵路到拉薩,媒體的朋友能夠完全了解這個國家,改變他們以前對于中國的看法,我們需要旅行訪問,更多地了解這個國家。我個人建議,至少在未來一年會有一方代表團組織媒體記者到其他國家進行訪問,將這些出訪后的經驗寫成報道,到下一個中印發展論壇進行交流,這是非常好的。我們希望,需要兩方的記者進行交流,進行訪問。我們的關系,大家可以看到,在中國就知道寶萊塢非常有名,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但是我們聽到的歌還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現代的歌很少能聽到。在拉薩我會教給他們一些新的寶萊塢的歌曲,他們聽了這些歌,會非常想要看到這些電影,想要了解究竟是什么情況。我們確實需要這種交流,就是人與人之間坐在一起進行交流,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2010-03-30 16:46:12
田薇: 我同意我的印度同事的說法。人與人交流是最重要的,媒體是由人組成的,像我這樣的記者組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情,而且對于國家的感情都是最好的,對我們報道的事情,如果有非常清楚的了解,非常有感情,才能進行更好的報道。剛才我講到了,要報道事實,我們不要進行美化,只是報道事實。同時我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故事,我有一個八歲的侄子,有一個小學生交換的項目,他到日本的一個家庭去,和一個非常漂亮的日本女孩成為筆友,每天寫信,希望她來到北京。最后這個日本的小姑娘來到了北京,我的侄子有點緊張,給我打電話,因為到你身邊了,和筆友的感覺不一樣了。兩個小時之后,他又給我打了電話,接觸之后,感覺不錯了,后來他不再給我打電話了,可能在跟小姑娘進行聊天。我覺得中印也是一樣的,只有我們之間更多的了解,很多的問題就可以輕松地解決了。我非常愿意和我的印度同行見面進行交流,我看到這些印度媒體朋友時,我的想法是,我可以把他們邀請到我的節目當中來,建立這樣一個平臺進行交流,未來中國和印度媒體之間的交流就是非常關鍵的。
2010-03-30 16:47:50
外交學會曾建華: 很高興參加中印發展論壇,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也是了不起的開始。我想做三點評論,然后提兩點建議。今天大家談的最多的可能有三個詞,一個詞就是誤解,第二個詞就是媒體,第三個詞是交流。關于誤解,我想,過去的誤解是有歷史原因的,由此引起相互隔絕了很長時間。但是現在的誤解,我有一點覺得莫名其妙,里面很多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相互的不信任,或者相互的猜疑,或彼此不放心,更多的來自相互的競爭。我聽到很多印度朋友提到中國和印度的競爭是沒有辦法的,因為一山難容二虎。我對他這個想法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印度和中國怎么能放在一個山上呢?如果說整個世界是個山,你把美國放在什么地方呢?所以,這個比喻本身是不太恰當的。
2010-03-30 16:50:00
外交學會曾建華: 第二個詞是媒體,中印兩國高層都是有共識的:發展兩國關系。毫無疑問,現在關鍵是兩國的國民感情怎么改善的問題,怎么改善?需要加溫,誰來加溫?只有媒體。因為什么呢?中國和印度的人員來往實在太少了,一年才50多萬。我舉一個我們的鄰國的例子,中國—韓國一年是600多萬,每周的航班是800多個班次,我們中國和印度加起來是24億人,才53萬人的交流,實在太少了。但是一下子讓這個交流馬上增加很多,我覺得可能性也不是那么大,也沒那么快。這就需要媒體,媒體的作用非常重要,媒體被譽為“無冕之王”。但是媒體也不是無所約束的國王,我想新聞自由應該是以不損害別人作為前提條件的。所以,在報道對方情況的時候,我想還是應該全面地、客觀地報道。
2010-03-30 16:51:50
外交學會曾建華: 第三個詞是交流。我覺得我們的交流實在太少,我們是不是可以把一些問題放在一邊,然后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兩國關系。當然可以記住彼此的關切,先不要爭論,中國為什么能夠發展,剛才Rabade先生講了,中國的發展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但是有沒有想過中國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不爭論這些問題。曾經有人跳出來爭論,但是后來還是沒有爭論,才有中國今天的發展。所以,中印關系的發展我想也是先發展起來,先交流起來,只要兩國的交流能夠起來的話,我想能形成一個潮流,可以推波助瀾。這個交流除了媒體之外,我覺得青年交流非常重要,為什么?因為老一輩的怨恨可能化解起來比較困難一些,但是年輕人就不要背上老一代的包袱,所以青年交流非常重要。
2010-03-30 16:53:25
外交學會曾建華: 最后我想提兩點建議:第一個建議,建議兩國政府支持成立一個媒體合作委員會,為什么說這個呢?因為我覺得雙方誤解太多了,需要有一個平臺交換信息,通報情況,共同討論如何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或者是敏感問題的處置方式,或者核實一些事件的真相,我覺得媒體合作委員會非常重要。第二,建議媒體報道的導向是不是可以用文化和經貿合作當背景,為什么挑這兩個呢?因為這兩個是兩國合作的最強音,拿它當背景怎么做都不過分。但是我的意思不是一定要忽略分歧,避重就輕。不是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媒體太敏感了,我們的受眾不一定都是精英,分歧可以交給智庫來解決,他們可以在關門的時候討論任何問題,為兩國政府建言獻策。謝謝!
2010-03-30 16:56:21
主持人 王剛毅: 謝謝曾先生。
2010-03-30 16:57:12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馬家力: 對中印發展論壇我做了一點微薄的工作,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們研究工作的經驗和體會。作為一個研究印度三十多年,到過印度二十多次的一個小小人物,我想對今天的會議做一點評論,特別是對上午Karan Thapar先生講的三點期望做一點回應。Thapar先生第一次到中國來,就期待著中印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在中巴關系上和印度爭取加入聯合國安理會成為常任理事國這個問題上取得突破,我覺得這個希望非常好,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實現這樣一個突破。但是我要說,中印邊界爭端由來已久,我們必須遵照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采取一種尊重歷史、尊重現狀、尊重兩國人民民族感情的方式來探討解決邊境問題的途徑,應該遵循一種互利互認這樣一種方式去解決邊境問題。中巴關系問題,應該講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調整了對南亞的政策,中國在平行地發展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良好關系。中巴關系有著傳統歷史,但是中印關系近年來也在發展。中國作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友好鄰邦,我們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也能夠和平相處,也能夠通過和平磋商的手段解決他們之間存在的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表態非常明確。我可以講一個例子,1999年印巴發生他塔吉爾沖突的時候,中國的態度非常明確,明確地告訴巴基斯坦的領導人,我們希望局勢得到緩和,希望印巴雙方冷靜下來,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沖突。到現在為止,中國對巴基斯坦和對印度的態度都是這樣的。
2010-03-30 16:57:27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馬家力: 關于印度要求入常,希望得到中國支持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在2003年,也就是我們自己第一次公開地說出來,中國理解和支持印度在聯合國和聯合國安理會發揮更大作用的愿望和要求,這句話其實已經明白無誤地表明了中國的態度,中國不會成為印度入常的障礙。當然聯合國的改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中國的態度,就是希望印度在聯合國和安理會發揮更大作用的這個態度我想是不會變的。
2010-03-30 16:59:38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馬家力: 另外,我想就今天談到的媒體交流問題談一點看法,因為媒體交流確實非常重要,對我們學者來說也是希望媒體能夠在改善中印關系、促進中印關系健康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一點,我覺得臺上的嘉賓也好,臺下的中國的朋友和印度的朋友也好,都希望看到一個中印關系能夠穩健、健康、快速地向前發展。但是這里面確實有一個問題,中印關系當中存在著疑慮,存在著誤解,存在著安全赤字。我希望中印之間能夠通過交流、政府之間的高層互訪、民間的交流、媒體的交流,來促成這個事情。我覺得Thapar先生講,到中國來希望有一個轉變。我希望你留下一個非常良好的印象,同時也希望你對中國對改善中印關系的這種愿望有一個很好的了解。我清楚地記得這樣一件事情,1999年,印度的前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先生曾經就中印關系發表過很極端的講話,后來他請我吃飯,我跟他講,我說請閣下到中國去看一看,去看一看中國在干什么,看一看中國人在想什么。其實他來了以后就非常清楚,我當時的潛臺詞是:中國正在搞建設,中國不會威脅其他國家,中國人都想過富裕的生活,都想發財賺錢。2003年,費爾南德斯先生到了中國以后,通過各方的工作,他親眼所見,中國確確實實不是印度的威脅,通過這樣的了解,通過他的眼睛,看到這樣的基本事實,是非常好的,希望Thapar先生和更多的印度朋友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到中國來了解情況。
2010-03-30 17:00:58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馬家力: 還有一點,我覺得現在非常需要注意的就是,中印雙方軍隊之間需要加強溝通和了解。中印在過去的十年當中軍方的交流和溝通正在不斷地增多,這一點非常重要。我有三點建議,其實跟我們會議的主題是一樣的——ABM,A就是軍隊對軍隊之間的交流,也應該加強,這個東西對于解決雙邊關系、安全觀念、戰略觀念都是非常重要的。B就是B…man對B…man,M就是媒體對媒體。我想這三個方面解決好了,恐怕會對中印關系有很大的好處。
2010-03-30 17:02:39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馬家力: 最后我想提一個問題,給CNN-IBN的朋友,因為我也曾經接受過電視臺的采訪,我想你們對日益增加的中印軍事交流是采取一種什么樣的報道態度?謝謝!
2010-03-30 17:05:48
S.S.Haidar: 我們知道,雙邊關系當中非常重要的軍事方面的交流,去年國慶的時候,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時候,中印進行了一次聯合的緊急事件的軍事演習,這是2009年的事情。我覺得您說得非常正確,許多印度人,我們也認為兩國的軍事交流非常重要,必須不斷地推進下去。去年是一次代表性的雙方軍事合作,去年趕上我們60年大慶的事情,我們當時雙方的報道角度基本上還是能夠反映這種現狀的。
2010-03-30 17:05:53
人民日報國際部亞太編輯室主編: 謝謝主持人,首先我想借這個機會向印度朋友介紹一下作為中國主流媒體的《人民日報》對印報方面所采取的一些基本原則和立場。關于中國媒體對印度的報道,至少在中國主流媒體這個層面,我們一般來說要把握這么幾個原則:客觀、準確、公正,從積極面、正面、友好這些角度來進行報道。在這方面可以經得住檢驗的,《人民日報》所有關于印度的報道,你們都可以查。不光是《人民日報》是這樣,像中國新華社、中央電視臺這些主流媒體,也同樣是本著這樣的原則和立場進行報道的。如果前方的記者包括編輯寫了一些我們認為不合適的地方,首先在我們這一關就過不了,《人民日報》在印度有兩位常駐記者,他們為如實報道印度的情況、增進中國人民對印度的了解、增進中國與印度的友誼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想印度方面應該會認同我這個說法。
近年來,我發現一個現象,中國跟印度的合作關系在不斷發展,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中印之間的合作已經超出雙邊的范疇。比如說去年我曾經有機會兩次訪問非洲的蘇丹,在蘇丹我發現中國的商人和印度的商人合資開飯店,開得還非常成功,除了個體戶這種小型私營企業層面,像比較大的油田開發、IT、電信方面,中國和印度的商人也有合作或者也有合作的意向,這是非常可喜的一個現象。請問臺上的印度朋友,如何看待中國和印度在非洲乃至在其他地方進行的這種合作?謝謝!
2010-03-30 17:08:14
M.V.Rabade: 像這些合資企業也好或者是合作也好,我覺得是可行的,無論是在中或印,或者任何一個國家,兩國的企業界都可以合作。對商人來說,語言其實并不是一個問題,任何兩個合作伙伴只要能夠走到一起,有共同的目標,都可以成為商業伙伴。我可以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你可能也經歷過,你經歷過蘇丹這個例子,在那里中印兩國的商人合作。也就是不久之前吧,我們好象有一個招標,華為好象拿到了一個10億美元的電廠招標,像我們集團也是唯一一個亞洲集團有這種資質,到美國和歐洲競標,去進行這樣大型項目的競標。我們這個企業是符合他們招標資質的,而且也是與中國的一個電力企業合作共同競標的。所以,眾人拾柴火焰高,之前我兩次說過了,這種戰略的合作伙伴關系,不僅能使兩國更強大,同時也可以創造一種非常健康的商業環境,符合雙方的利益,創造財富,同時也可以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所以,我認為世界任何兩個國家,只要有這種互信,互相理解,這些合作都可以實現。
2010-03-30 17:1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