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投資,固化了東北的重型產業結構。央企加大投資固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大項目的投資一旦形成,就形成了產業形態,就是一個長期的問題。投資越多,對央企投資就越來越依賴,結構越來越尾大不掉,低效率的投資早晚會對地方經濟帶來麻煩和問題。東北地區的央企大都屬于重化工業,越是上大項目,當地的產業結構就越加偏于重化工業,形成一種特殊的“路徑依賴”。央企一旦出現虧損,不僅拉動地方經濟總量下滑,還少了一大塊難以填補的稅收窟窿,形成一個城市經濟的“塌陷”。比如大慶油田每年減產150萬噸,相當于東北一個中等城市的GDP,僅此一項就拉低了黑龍江全省工業增加值1.5個百分點。在東北,前期刺激政策帶來的大投資、大開發、大建設,既給地方政府積累了高額的政府性債務約,也形成了相當大的產能過剩。本輪東北產能過剩,與這前幾年部分領域——鋼鐵、石化、水泥、造船、玻璃、建材、光伏等——過度投資有直接關系,這其中很多“功勞”是央企的。
央企改革,事關全局
東北地區集中了大慶油田、鞍鋼、一汽、吉化等一批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國同行業中有較強競爭力、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有較強帶動作用的以能源、原材料、裝備制造為主的大型國有企業;集中了相當規模的優良資產,積累了大工業生產的豐富經驗,培育了一支政治思想覺悟高、技術素質過硬、樂于奉獻、勇于拼搏的產業大軍。
中央企業在東北地區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東北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的主要制約,也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希望所在。加快東北地區中央企業改革和調整改造,做強做大一批技術先進、結構合理、機制靈活、核心競爭力強的中央企業,對于提高東北地區中央企業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當前,東北振興已經進入關鍵階段。深化央企改革,已經到了不能退、不能拖的時候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幾次講話和批示中,都強調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提出“四個著力”的要求,在“著力體制機制創新”中,就提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根據《意見》要求,東北地區要對不同企業分別制定改革方案,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對于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的商業類國有企業,要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或各類非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并著力推進整體上市。對于主業處于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的商業類國有企業,要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國有資本參股。此外,公益類國有企業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標,引入市場機制,提高公共服務效率。
現在對東北國企改革思路越來越清晰:國企改革的重點是央企改革,央企改革要加大“三供一業”下放和廠辦大集體改革力度。問題是“三供一業”怎樣加快下放,廠辦大集體改革怎樣加快?央企改革東北三省不能主導,但卻要承接企業原有的一些社會職能。長春市專門為一汽成立了汽車產業開發區,專門承接一汽剝離出來的一些社會職能。像居民供電、供暖現在還是由一汽負責,但下一步就要進行完全剝離。這個問題要考慮到地方的承擔能力,實際上靠地方是不可能解決的。中央要與地方協調,下大決心,合理分攤改革成本,共同完成這一東北振興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