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退守小城市:想說發展不容易
無怪乎大城市邊緣群體寧可“漂”在大城市,也不退居三四線城市尤其是小城鎮,因為后者無論在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資源資源配置上,還是在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上,都與前者有很大差距。
不同于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往往更是一種“關系社會”、“熟人社會”,在各種資源、機會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找關系”、“走后門”、“找靠山”非常盛行。上學找關系、就醫找關系、打官司找關系、就業找關系、升遷找關系……不找關系就覺得心里不踏實,一旦擁有關系,就能抄近路,走捷徑。
尤其在就業和提拔上,一些市縣用人單位暗箱操作,內部招聘、蘿卜招聘等時有發生。“關系就業”、“火箭提拔”現象,縱容了市縣有權有錢人為所欲為,使寒門學子十幾年苦讀變得一文不名,難以找到安身和用武之地。
去年,湖北利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其直屬事業單位城鄉居民保險管理局招聘兩名工作人員,共20多人應聘,結果被網友舉報為“蘿卜招聘”、“世襲局”。據記者調查,此次招聘最終選出的兩人確為人社局內部職工子女:一人是利川市人社局某科主任的兒子,另一人是人社局下屬二級單位一名職工的兒子。
即使削尖腦袋進入了三四線城市的機關和事業單位,發展前景也不容樂觀。
位于秦巴山深處的四川省萬源市,是一個人口60萬人的縣級市。萬源市發改委綜合股股長秦中榮說,萬源市一直積極引進人才,除了提供住房外,到萬源市工作滿一定年限后還可以享受行政級別的提拔。盡管如此優待,但是在面試過程中,一些招聘對象仍然覺得小縣城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很多都選擇了放棄。
中小城市如此,小城鎮的發展空間更為逼仄。
來自重慶江津區永興鎮的周強在2011年大學畢業后,曾想過回家鄉工作,一個月收入也能有3000多元。但當他把想法對父母說出來,馬上遭到了反對。父母認為,周強回到鎮里工作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等于4年大學白讀了,而且在一個鄉鎮發展天地太小。最后,周強聽從父母意見,選擇了重慶江北區一家國企。
半月談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受小城鎮就業創業條件不佳、上升渠道不暢等因素綜合影響,小城鎮對人才的吸附力較弱,人才流失嚴重。
以基層急需的醫務人員為例,在重慶彭水縣,2010年招聘的醫務人員中,當年流失率就超過30%。婦產科醫生林艷萍2010年從四川達州醫學院畢業后,僅在彭水縣普子鎮中心衛生院工作一年,就因待遇低、環境差等原因辭職。“鎮衛生院開出的工資2000多元,除開基本生活費之后,我一個月剩不下錢。”
重慶涪陵區敦仁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從2000年起基本上沒有進人,現有人才隊伍也不穩定,2011年就流失了4個護士。中心副主任張毅說:“在街道一線工作,除了每月收入要比上級醫院相差1500元以上,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上也吃虧。不少醫衛人員都會選擇跳槽到重慶主城大醫院。”
小城鎮的生活質量差、公共服務差,也讓試圖逃離大城市的人群望而卻步。
記者在重慶萬州區長嶺鎮看到,鎮上房屋沿一條國道兩側無序鋪排,背街小巷的道路坑洼不平,有的還是泥土和碎石路。鎮上居住著近2萬居民,但排污管網尚未建成,大量生活污水、垃圾被傾倒進穿鎮而過的小河,河水又黑又臭。
長嶺鎮副鎮長曾繼勇對半月談記者坦言,鎮里的經濟總量雖然在各鄉鎮中排名靠前,建成區面積也擴展到2平方公里,但配套設施的確很欠缺,沒有正規的農貿市場、汽車站,衛生院也比較老舊,只能開點兒藥、打打針,更頭疼的是鎮上中小學校場地和師資都嚴重短缺。
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說,中小城市、小城鎮的發展機遇、公平競爭環境比不上一線大城市,如果衣食住行等生活環境還惡化的話,那么,渴望發展的人們就更不想回來了。
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關信平認為:“前幾年外地人來到大城市,主要是因為這里機會多、條件好,特別吸引他們。而近幾年大城市過度擁擠、城鄉接合部陷落,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已經不大了,他們依然堅持來到大城市是因為其他地方更糟糕,這是一種兩難的選擇境地。”(記者 張濤 魏宗凱 石志勇 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