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201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14年03月18日15:14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政府工作報告 法治型政府 零就業 新建燃煤鍋爐 生產性服務業 安全保障工程 文化創意產業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流域保護

二、2014年的總體部署和主要任務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首戰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的攻堅之年。當前,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蘇態勢,存在許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新的增長動力源尚不明朗。我國經濟處于控產能、去杠桿的換擋調整期,經濟運行下行壓力仍然不小。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高速增長的態勢沒有變。我們也必須看到,推動株洲發展升級,我們還擁有十分難得的機遇: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已經鋪開,改革的紅利將進一步釋放;二是國家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開展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等政策實施將對我市產生諸多利好;三是株洲處于習總書記為湖南定位的“一部一帶”的核心區,區位優勢進一步凸現;四是沿海發達地區產業仍在加快轉移,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正當其時。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大膽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創新,加速轉型升級,增創新的優勢,實現新的跨越。

2014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工作總基調,深入實施轉型升級總戰略,緊緊圍繞“三個率先”的總目標,集中力量打好“四大攻堅戰”,扎實開展“改革創新年、項目建設年、環境優化年”活動,著力激發市場活力,著力加快轉方式調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創新社會治理,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萬元GDP能耗下降3%,完成省里下達的年度減排任務;新增城鎮就業人數5.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各項事業都有新的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將集中力量抓好十大工業項目、十大農業產業化項目、十大服務業項目、十大基礎設施項目、十大重點改革和民生100工程(詳見附件)。

做好2014年各項工作,我們將牢牢把握“五個第一”:一是把轉型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發展要求上,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追求沒有水分的、實實在在的發展,追求沒有后遺癥的、可持續的發展;在發展空間上,更加注重東向、南向發展,推動城鄉統籌,加快縣域崛起;在發展重點上,更加注重產業發展,做強工業,做大服務業,做優農業,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二是把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以改革創新總攬全局,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梳理阻礙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加以解決,激發發展的活力。三是把項目建設作為第一抓手。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城鄉建設,無論是改革創新,還是民生改善,所有的工作都不能只停留在思路上,都必須具體化為一個個項目,把工作抓落實、抓到位。四是把優化環境作為第一責任。政府是環境的創造者。要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努力實現由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向全面優化人居環境轉變,由注重出臺優惠政策向全面優化市場環境轉變,由側重維護治安秩序向全面優化社會環境轉變。五是把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追求。切實解決民生領域里的突出問題,切實辦好涉及民生的大事和實事,把改善民生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株洲人民不斷增強歸屬感和幸福感。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今年,市政府將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推進改革攻堅,催生發展新動力。改革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開路先鋒。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辦法來加快發展步伐,全面落實深化改革“規定動作”,積極探索株洲改革“自選動作”,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催生發展新動力。

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嚴格舉債程序,防控債務風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大市場化運作力度;由監管企業轉為監管資本,引進社會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系。加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規范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完善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管理體系,健全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共同責任機制;規范用地管理,建立土地集約節約制度,加強土地儲備管理,建立征地拆遷長效機制,繼續開展征地拆遷攻堅戰。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擴大預算公開試點范圍,整合規范各類專項資金,加大預算績效管理力度;全面推進 “營改增”試點工作。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認真落實金融“國十條”政策,推進城區、茶陵縣、攸縣、醴陵市、株洲縣農信社改革工作,組建地方農村商業銀行;加快炎陵縣、攸縣村鎮銀行組建步伐,推進荷塘區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加快企業改革。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工業和商貿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大“個轉企”、“小升規”工作力度。

積極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按照“精簡、效能、統一”的原則和“三超兩亂”專項治理的要求,嚴控機構編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積極推進衛生與計生行政部門機構和職責整合,完成省以下工商、質監管理體制調整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加快推進醫藥衛生、司法、水務等方面改革涉及的體制調整工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聯審聯辦審批模式,推進限時辦結制度,強力推進“兩集中,兩到位”改革,確保網上審批和網上辦結率均達到100%。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一批投資類、生產經營類、資質資格類等審批事項。統籌推進市政建設、維護等領域市場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制度。加強對社會中介機構的清理整頓,建立健全監管制度,支持社會中介機構規范發展。順勢推進行政區劃調整,更好地促進株洲發展。改革績效考核辦法,探索推行綠色GDP評價考核。

大力促進社會事業體制改革。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促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啟動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試點工作,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探索職業教育理事會管理模式,推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改革試點”工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實施取消“以藥補醫”機制的綜合配套改革,探索市區醫療資源整合新路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藝院團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勞動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二)著力推進工業振興,增創工業新優勢。放大株洲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優勢,放大現有傳統產業的優勢,充分利用國家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機遇,著力打造“五城四基地”,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提升全市工業發展水平。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綜合利用我市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車及零部件、風電等動力產業集聚優勢,全力打造“中國動力谷”。加快建設軌道科技城、株洲通用機場、通用航空產業示范園、北汽二工廠、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電動汽車、汽車主題公園等項目。加快建設醴陵陶瓷商貿城,發展壯大茶陵、攸縣建筑陶瓷產業,推動陶瓷產業集群化發展。推動蘆淞服飾市場群提檔升級,抓好服飾電商城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中國·蘆淞時尚服飾城”。加快有色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努力爭取五礦集團相關事業部落戶株洲。推進清水塘地區企業搬遷改造提升,以旗濱玻璃整體搬遷為契機,啟動實施新的轉型升級項目。建成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推進微軟創新中心及電子信息產業園、阿里巴巴產業帶、醫學健康產業園等新興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做大以千金藥業為龍頭的醫藥產業,壯大時代橡塑等非金屬類新材料產業,推動具有比較優勢的包裝印刷產業發展。

引導企業集聚發展。全面落實《關于促進產業園區發展升級的若干意見》,深化園區“一權兩制一司”改革,建立以項目落地為主的園區考評體系,激發園區發展活力。繼續實施園區“五個一批”工程,加大力度儲備一批配套到位的工業土地、引進一批企業、開工一批項目、建設一批標準廠房、做大一批投融資公司,新建標準廠房150萬平方米,力爭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58%。加快優勢產業集聚,延伸優勢產業鏈條,強化國有大型企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推動企業技術創新。以“創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為契機,重點實施“五個一” 工程,創建一批創新團隊、實施一批重大專項、建設一批企業研發中心、打造一批協同創新平臺、實施一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推動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確保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50億元以上。高標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力爭年專利申請量突破4000件。完善人才政策體系,用好本地人才,引進和培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加大企業服務力度。大力實施工業振興“十百千”工程,加大對企業引導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環境,著力培育一批過1億元、10億元、20億元、50億元、100億元的優質企業。圍繞軌道交通、汽車、航空等特色優勢產業,引導企業加強產業協作配套,增強產業整體競爭能力。打破“玻璃門”、“彈簧門”,讓非公經濟與公有經濟依法平等進入市場,鼓勵非公經濟快速發展。

(三)著力推進服務業升級,強化轉型新支撐。加強引導扶持,全力推進服務業全面升級。

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圍繞先進制造業,大力培育與之相配套的工業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產業,拉長產業鏈,形成聚集效應。完善現代物流基礎設施,積極引進大型網絡營運商,促進現代交通、物流配送、電子商務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的對接、配套、融合。加快新蘆淞商貿物流、普洛斯物流等重點項目建設。

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按照“滿足生活需要、提升發展水平”的要求,大力發展住宿、餐飲、家政、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突出抓好神農太陽城、神農文化休閑街、喜盈門家居廣場等一批商業綜合體項目。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重點實施農貿市場改造,建設一批標準化農貿市場。

加快發展文化旅游服務業。重點圍繞炎帝陵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神農谷、云峰湖旅游度假區建設及云陽山、東陽湖、酒仙湖旅游綜合開發,進一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推進交通設施向旅游景區延伸,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加快文化服務業發展,建成神農大劇院、神農藝術中心,推進醴陵世界陶瓷藝術城、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

(四)著力推進城鎮擴容提質,構建全域新格局。堅持擴容與提質并重,高起點做好頂層設計,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打造好湖南“東大門”。

優化城鎮規劃布局。規劃布局“一區兩片、兩軸四帶”開放型市域城鎮空間架構,統籌推進株醴都市區、攸茶片區及炎陵片區的規劃實施工作,形成中心城區、縣城、中心鎮功能互補、協調發展格局。加速城區“北聯、南進、東拓”步伐,啟動株洲東部新城和南部新城規劃和建設,構建株醴發展軸和沿湘江城鎮發展帶,加快形成“一軸一帶”的市區城鎮發展格局。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加快縣城總體規劃修訂和村鎮規劃編制,少砍樹、不填湖、少拆房,保留村莊原始風貌,真正把城鎮放在大自然中,讓居民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情。

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交通引領城市發展理念,加快構建市域通暢的路網體系。建成滬昆高鐵株洲段和醴陵東站,加快長株潭城際鐵路、湘江六橋建設步伐,開工建設中環北路,湘江大道、淥楓大道、湘江七橋、株洲航電樞紐二線船閘、機場大道、武廣客運樞紐站,規劃建設東城大道,完善水陸綜合交通體系。全面提升老舊社區、老舊廠區環境。推進城區自來水提質改造,加快研究城市第二水源建設問題。推行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加大城市管網建設和改造力度,實現城區雨污分流。

提升城鎮管理水平。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強化市容市貌和綠化管理,推進垃圾直運管理。完善考核辦法,加強各類創建活動,力爭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加快全國公交都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步伐,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加大信息化建設整合力度,推進智慧株洲建設。深化交通秩序整治,重點治理紅港路、建設南路、蘆淞鐵路涵洞等交通堵點,推動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加大衛生縣城創建力度,盡快實現全域國家衛生城市目標。

(五)著力推進縣域崛起,邁出小康新步伐。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四化同步”、“五位一體”的總體部署,立足實際,突出特色,走出新路,讓產業更強、居民更富、城鄉更美。

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快土地流轉和合作化經營,發展集約種植和規模養殖,切實加強主要農產品生產供給,確保糧食安全。緊盯“5年建成5個百億產業”目標,切實建設糧油、養殖、竹木、禽畜水產品加工、飼料五大產業。實施品牌提升工程,切實推進農產品加工,壯大唐人神、好棒美、龍華農牧等龍頭企業,年產值增長15%以上。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土地整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控、重金屬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完成30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堅持項目支撐、園區突破,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做大做強縣域工業。以商貿流通、文化旅游、信息消費、住宿餐飲等為重點,放寬民營工商資本進入,加快發展縣域服務業。支持縣域擴容提質,建設一批特色明顯、實力較強的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文化古鎮、旅游名鎮,構筑完善配套的城鎮體系。加強路、電、水、通訊、能源建設,新(續)建、建成一批干線公路,改造一批危橋、渡改橋,實現公路、鐵路、水路高效對接,構筑縣域綜合交通體系。加快農村客運站、招呼站和客運網線建設,改善出行條件。加快電網改造,完善通訊設施。強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2個綜合示范點,10個特色示范片,30個美麗鄉村創建點。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扶貧開發攻堅。按照城鄉一體化原則,著力提升縣域居民文化、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享有度。注重分類指導,推行差別化政策,實施精準扶貧。推進茶陵、炎陵兩縣規劃實施,以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改善和教育進步。加強對口扶持,市里定向幫扶茶陵、炎陵的32個國家級貧困村,幫助增強“造血”功能,逐步縮小貧困地區發展差距,一定要讓貧困地區居民同步提高生活水平、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六)著力推進兩型建設,走出生態文明新路子。全力打好兩型建設攻堅戰,切實走出一條有別于傳統發展方式的新路子來,在促進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努力讓株洲的水更綠,山更青,空氣更清新。

切實促進資源節約利用。推廣城鎮土地立體開發,引導農村居民集中居住,盤活利用城鄉存量建設土地,規范園區工業用地管理。加快重點行業節能改造,加強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實施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建設節水型城市。重視可再生能源開發和資源回收利用,重點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推廣建設工業園區廠房屋頂光伏電站。建立和完善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支持發展再制造業。

加強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圍繞省政府實施湘江流域保護與治理“一號工程”,啟動湘江株洲城區河東段綜合治理工程,整治好“一江四港”,完成“三個基本”行動年度目標任務,關停湘江城區段砂石廠,搬遷市區洗水企業,推進規模養殖退出城區。做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推進低碳交通試點城市建設,強化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完成大唐華銀脫硝改造等12個大氣污染防治項目。保護好生態綠心。創建一批綠色示范集鎮、示范村和社區。

突出示范片區引領作用。云龍示范區要走出一條既保護生態、又利用生態資本建設兩型社會的路子,重點以創建國家智慧城區為契機,以引進微軟創新中心及產業園為突破口,打造信息產業基地;統籌加快北部旅游休閑區、南部職教創新區等建設。天易片區要走出一條在新區建設兩型社會的路子,重點加快兩型產業集聚,大力推進栗雨中央商務區等項目建設。清水塘片區要走出一條在老工業區建設兩型社會的路子,重點加大污染綜合治理,加快重化工業綠色搬遷改造工作。全面開展兩型集成與推廣工作,把我市兩型創建的成功經驗進行系統集成,在面上推廣。全面鋪開12類集成創建活動,每個縣市區形成一個以上兩型綜合示范片區,抓好“神農片區”省級兩型綜合示范片區創建。全面開展節能節水產品、清潔能源、環保建材、綠色出行等“十進片區”活動,大力開展兩型特色縣市區創建工作。

(七)著力推進對外開放,開辟發展新空間。發揮株洲處于“一部一帶”核心區的區位優勢,圍繞打造好“湖南東大門”,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做好對外開放大文章,開辟發展新空間。

拓寬對外開放大通道。構建交通路網對外大通道,發展江海、鐵海、路航等多式聯運,形成對外經濟走廊。全力申報株洲綜合保稅區、醴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銅塘灣港區建設,推動創建臺資工業園,著力打造外向型經濟發展大平臺,使株洲真正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匯集和輻射的開放型區域中心。

推進對外開放大合作。加快引進來和走出去步伐,積極參加滬洽周等重要展會,主動承接長三角、珠三角、港澳臺等經濟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切實加強與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的項目對接,加快承接產業轉移。不斷拓展和深化友城合作,全力支持南車株機等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加強合作交流。加強與周邊城市、高鐵沿線城市的交流合作,深入開展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交流活動,加大經貿、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對外合作力度。

優化對外開放大環境。制定促進對外開放的扶持政策,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政府、企業駐北京、上海、深圳等對外聯絡機構,完善產業、園區、平臺的大招商推動機制。組建多部門聯合的外經貿服務隊,認真做好外向型企業“直通車”服務,提升服務開放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實行海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 和“無紙化通關”,全面推行檢驗檢疫“綠色通道、直通放行”等便利措施,為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創造良好環境。

(八)著力推進民生改善,開創和諧新局面。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就醫、就學、住房等難題,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幸福。

努力促進就業創業。把充分就業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區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做好企業下崗人員再就業工作。全年組織就業人才招聘會180場以上,新增城鎮就業5.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萬人。大力實施稅費減免、創業補貼等扶持政策,加快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推進“百千萬”工程和“返鄉農民工創業”工程,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全面啟動就業信息系統建設,建成廳市共建湖南(株洲)就業創業指導中心。

不斷強化社會保障。積極開展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市級統收統支工作,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并軌。努力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著力推進靈活就業人員、被征地農民、進城務工人員、重度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參保。全面實行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市級統籌,穩妥開展大病醫療互助和意外傷害引入商業保險工作,探索推進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和跨統籌區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重點保障好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健全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開工建設廉租房、公租房和改造各類棚戶區1.9萬套,建成1.6萬套,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1.5萬戶,進一步改善市民居住條件。

多途徑增加居民收入。落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著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合理增長,逐步縮小收入差距。落實惠民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完善工資支付保障制度,保護勞動所得,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強價格管理調控,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堅持立德樹人,加快建設教育強市步伐。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現義務教育向優質均衡邁進;促進學前教育向優質普惠升級,探索普通高中向特色化、多樣化發展。推進合格學校建設,啟動市特殊教育學校搬遷、市未成年人教育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加快職教科技園建設步伐,開工建設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建成湖南化工職業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加快發展醫藥衛生事業。繼續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切實防控重大傳染病;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加快推進市婦幼保健院搬遷及改擴建;啟動實施臨床醫學重點專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堅持文化惠民,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完成全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數字化平臺建設,推進文化設施“四館一宮一中心”建設,完成炎帝陵神農園主體工程。辦好甲午炎帝陵祭祖大典。積極組團參賽省十二運會,大力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妥推進單獨二孩政策落實,維護殘疾人和婦女兒童權益,繼續做好老齡、民族宗教、廣播電視、對臺、市志、檔案、志愿者服務等工作。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深入推進平安株洲、法治株洲建設,預防和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建立完善城市電子眼融合共享平臺、公民信息平臺和法治信訪工作平臺;健全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加強“三調聯動”,切實化解矛盾糾紛。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科學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加強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強力推進蘆淞市場群消防隱患整改,堅決防止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啟動“智慧社區”建設。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人防防護體系,加強國防動員工作,推動軍民共建深入開展。加強和創新宗教事務管理,爭創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六連冠。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