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中醫中藥始終要姓“中”
采訪人:本報記者 王君平 解讀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負責人
中醫藥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醫學科學和優秀傳統文化,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2003年在抗擊SARS的斗爭中,確診病例中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進行治療的占58.3%,在提高療效、減少并發癥方面顯示了獨特的優勢。但目前,我國大部分中醫院生存艱難。《意見》始終貫穿著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這條主線,按照中醫藥自身特點和規律來管理和發展中醫藥。
誰來為中國人把脈?
中醫最大危機是后繼無人
要完善中醫藥師承教育制
“中醫最大的危機是后繼無人。也許不出50年,中醫不需要被別人取消,就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著名中醫鄧鐵濤說。隨著老一代中醫紛紛故去,如果中醫不能薪火相傳,很多中醫院學生畢業后既不懂“望聞問切”,也不會開方配藥,名為中醫,實為西醫,中醫教育必須進行改革。《意見》提出,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解決困擾中醫藥發展的人才匱乏問題。按照中醫人才成長規律施教,開展高等中醫藥院校中中醫臨床類招生與培養改革的試點。
歷代中醫藥名家的獨到經驗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學者長期跟師實踐,通過口傳心授,反復揣摩,才能逐步領會,掌握真諦。師承教育是千百年來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傳承中醫藥學術思想、經驗和技術專長的有效方式。《意見》提出,完善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制定師承教育標準和相關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師承教育模式,為了進一步調動師承指導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意見》要求,落實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與專業學位授予相銜接的政策。今年第四批繼承工作與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銜接,既兼顧國家學位教育的基本特點,又遵循中醫藥師承教育的規律,是中醫藥師承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和嘗試。
會出現“無藥可醫”嗎?
野生甘草面積近年減少70%
要促進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
“十方九草”、“無草不成方”、“四大藥王”之首,從這些溢美之詞中,不難看出甘草在藥用價值方面的地位。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最有效、最普及的藥方中,有4890個含有甘草。這些年來,我國野生甘草面積已減少70%,經濟蘊藏量下降80%。
中藥是中醫的子彈。因無序采獵、生態環境變化、資源利用粗放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有相當部分野生藥用動植物資源已趨于衰退或處于瀕危滅絕狀態。中醫藥的發展,面臨著“無藥可醫”的尷尬局面。
《意見》提出,促進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這是中醫藥事業及中藥產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隨著中醫藥事業和中藥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對中藥資源數量需求的增加和質量要求的提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的迫切性和長遠的歷史意義。要加強對中藥資源的保護、研究開發和合理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和諧同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