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青海省“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

2013年02月06日16:19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規劃 扶貧開發工作 貧困村 三江源地區 貧困地區 科學發展觀 非經營性固定資產 貧困特征 同德縣 城鄉用地

第四章 主要任務

圍繞規劃目標,突出抓好以下主要任務:

一、加大扶貧工作創新力度,著力破解發展瓶頸制約

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加強扶貧、改善民生、減少貧困”為目的,按照“六個轉變”和“六個結合”的新思路,進一步創新完善扶貧對象識別、扶貧開發投入、扶貧項目監督管理、績效考評獎懲等扶貧開發體制機制,加大整合各類資金的力度,確保扶貧開發政策真正落實到貧困戶。轉變扶貧開發方式,創新模式,拓展渠道,加快發展。加大對貧困群眾的思想教育引導力度,通過實施各類扶貧開發項目,使全省貧困農牧民逐步破除三種觀念,強化三種意識。即:破除自給自足的觀念,強化市場經濟意識;破除因循守舊觀念,強化爭先致富意識;破除溫飽即安觀念,強化長遠發展意識。

二、抓好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貧困群眾增收步伐

根據青海省“四區兩帶一線”發展規劃綱要和發展布局定位,按照“戶有致富項目、村有增收產業、鄉有特色產業、縣有支柱產業”的思路,打破區域界限,有針對性地扶持貧困戶發展符合區域定位和當地區位優勢的特色農牧業、特色旅游業和服務、運輸、勞務輸出等二、三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10大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繼續推進設施農牧業擴大規模、提升水平,確保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全面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使藏區80%的貧困村基本形成生態畜牧業的發展雛形。

三、抓好專項扶貧工程,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堅持把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易地搬遷扶貧、產業化扶貧、就業促進作為扶貧開發工作主要抓手。“十二五”期間,重點抓好脫貧攻堅“四項工程”(產業脫貧工程、易地脫貧工程、就業脫貧工程和幫扶脫貧工程),實施1942個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任務;完成438個村3萬戶、15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產業基地和扶貧龍頭企業帶動50萬貧困農牧民增收;實現“雨露計劃”培訓轉移2.5萬貧困勞動力和3686人的干部培訓任務。通過多策并施,千方百計拓寬扶貧領域和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努力培育貧困地區新的收入增長點。

四、建立整合協調機制,構建“大扶貧”新格局

按照“依托規劃、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繼續加強與科技、農牧、教育、文化、衛生、水利、電力、交通、社保、環保等部門的協調,以財政扶貧資金為“粘合劑”和“啟動器”,引導各部門加大在特色產業、基礎設施、文教衛生、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發揮部門優勢,相互配合,使整合攻堅的效益更加明顯。同時各部門在制定政策、分配資金、安排項目時向貧困地區傾斜,努力形成扶貧開發合力和“大扶貧”的工作機制。

五、加大社會扶貧力度,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進一步完善發達省份、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對口幫扶和遼青對口幫扶機制,提升定點扶貧工作水平;加大協調和宣傳力度,創新幫扶形式,拓寬幫扶渠道,豐富幫扶內容,增強省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定點扶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支持和推進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結對幫扶活動;充分發揮軍隊和武警部隊的作用,積極參與我省扶貧開發工作;加強扶貧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學習吸收國際先進減貧理論與實踐經驗,提升扶貧開發工作水平。

第五章 發展布局

貫徹落實《青海省“四區兩帶一線”發展規劃綱要》精神,根據貧困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綜合評價,將青海省貧困地區發展布局劃分為東部地區、環青海湖地區、柴達木地區和三江源地區。

第一節 東部地區

東部地區現狀。主要包括西寧市三縣,海東地區六縣,海南州貴德縣,黃南州同仁縣、尖扎縣,共12個縣,共有貧困村1170個,貧困人口23.56萬戶、93.33萬人(詳見附表1)。

東部地區定位。“十二五”時期,加快推進西寧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海東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和東部城市群建設,積極扶持扶貧對象按照“系統化建設、園區化布局、優質化方向、設施化條件、產業化路子、標準化生產和生態化模式”和“擴展規模、提升水平、創新機制、健全體系”的思路,推進貧困地區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盡快做強做大貧困地區“兩河流域”特色產業,逐步將該區建成全省貧困地區最大的特色農畜產品生產、初級加工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使特色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形成貧困地區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品牌農業和觀光農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率先在易地扶貧搬遷實現突破。

第二節 環青海湖地區

環青海湖地區現狀。主要包括海北州祁連縣、剛察縣、海晏縣、門源縣,海南州共和縣、貴南縣,海西州天峻縣,共7個縣,共有貧困村236個,貧困人口3.37萬戶、13.17萬人(詳見附表1)。

環青海湖地區定位。加快推進“海北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示范區和海南州生態畜牧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積極探索扶貧開發新模式,加快發展貧困地區生態畜牧業和特色旅游業,因地制宜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有序開發自然資源,提高組織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和競爭力,把該區建設成為推動全省貧困地區生態畜牧業、生態旅游的示范區,實現率先發展。

第三節 柴達木地區

柴達木地區現狀。主要包括海西州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烏蘭縣、都蘭縣和大柴旦行委,共5個縣(市、委),共有貧困村142個,貧困人口1.28萬戶、4.87萬人(詳見附表1)。

柴達木地區定位。加速推進“海西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以轉變扶貧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規模化、設施化、園區化為目標,加快構建貧困地區城鄉一體化的產業支撐體系,重點發展高效生態農牧業,建設高端精品枸杞生產基地。圍繞特色農牧業產業園區,培育和扶持一批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加工扶貧龍頭企業。積極探索貧困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的扶貧模式,率先實現貧困地區城鄉一體化。

第四節 三江源地區

三江源地區現狀。主要包括玉樹州六縣,果洛州六縣,海南州興海縣、同德縣,黃南州澤庫縣、河南縣,海西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共16個縣加1個鎮,共有貧困村394個,貧困人口8.59萬戶、26.99萬人(詳見附表1)。

三江源地區定位。把生態保護和建設作為主要任務,全力推進國家級生態保護綜合實驗區建設,推動貧困地區草原畜牧業向生態畜牧業轉變,扎實推進玉樹貧困村災后恢復工作和防災減災產業試點工作,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以貧困鄉村為主戰場,以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為重點,創新扶貧開發方式,以組建貧困群眾合作經濟組織為切入點,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牧業增效、貧困人口增收為目標,逐步與生態補償機制相結合,率先實現貧困地區草原畜牧業跨越式發展,從體制、機制上創出一條藏區草原畜牧業發展的新路子。同時緊緊圍繞“黃南河南有機畜牧業發展示范區”要求,建立我省貧困地區有機畜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孵化扶持有機畜產品加工企業。重點抓好設施農牧業、科技扶貧、防疫體系等項目。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科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