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安局戶籍科科長紀麗:“他購房了以后,只需要提供一些簡單的個人的戶籍資料,然后購房的手續就可以辦理了。”
其實成都市政府早在2003年就開始逐步推行購房落戶,2003年政策規定,購買60,90,120平方米的商品房都可以按照相應標準入戶,2006年,成都市政府提高了入戶門檻,規定只有90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可以落戶,同時必須簽有勞動合同并繳納社保,2008年12月,落戶政策由90平米的限制下降到70平米,同時取消了勞動合同和社保的限制。
紀麗:“政策出臺了以后,很多人來問,都打算要買房子,特別是為了孩子讀書。”
很多外地人都是通過買房擁有了成都戶口,而這樣的落戶政策也引起了很多的爭議,反對的聲音說,降低購房入戶門檻是拿行政資源來挽救樓市,并不是人們期待中的戶籍制度改革。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假如戶口統籌,人的自由流動,假如我們把它當做一個很重要的現代法制社會中個體的權利的話,這種權利本身不能夠再給他標價,不能說你花錢你就可以獲得,你花不起錢你就不能獲得。”
成都大學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健瓴與王錫鋅的觀點針鋒相對。他認為房子與戶口的掛鉤是打開戶籍改革的一把鑰匙。
吳健瓴:“實際上戶口你說他是一種行政資源,可以稱得上,但是在中國更重要的特點它是一個特定人群的行政資源,而想取得戶口的人,她是該拿到行政資源而沒有拿到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你只要開任何口子都是朝公平邁進。”
事實上,關于戶籍改革的爭議這些年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很多城市都采取了把落戶與購房掛鉤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城市除了要付出一批戶口本之外,還必須要同時承擔其他的一些代價,比如說隨著外地人口的遷入,這些城市在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等方面的負擔也隨之加重。那么對城市來說,又是否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呢?何榮在成都市教育局工作了十多年,他告訴記者,戶籍改革后,外地學生數量迅速增長。
記者:“每年新增的外來人口有多少?”
成都市教育局普教一處處長何榮:“每年將近一萬,就是將近8%,近三年按照這個比例增長,08年已經達到15.7了,成都市外來人口子女入學人數。”
戶籍改革以來,成都市外來子女每年以1萬多人的速度在增加,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目前中心城區外來人口子女占學生總數的比例已經達到了30%。
記者:“每年增加多少是你們的承受極限?”
何榮:“如果1,2萬的增長的話學位壓力就很大。”
現在成都還可以通過以前的規劃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但是如果外來學生持續增加,教育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