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要不就是大班,一個班50人變成60人,70人,這個也可以,但是教育質量和發展水平就會受到影響?!?/p>
事實上,人口增加帶來的不僅是教育問題,城市的醫療,社保,就業都會因此面臨挑戰,上世紀90年代北京,上海,廣東的珠海,從化等城市都采用過購房落戶的政策,但是在隨后的幾年中這些城市相繼取消了這一政策,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人口的增長超過了城市的承載能力。
成都大學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健瓴:“我們現在很多人研究統籌城鄉,實際上最核心的點沒有抓住,最核心的點是農村的土地資源向城市流動,把這個路徑打開了,城市實際上真正需要的東西,說半天承載能力,土地是最大承載能力,有土地,就有工商業,就有發展?!?/p>
吳健瓴認為,成都周邊農村建設用地非常豐富,完全可以向城市流動,這樣一方面促進了農村人口城市化,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城市承載能力。
吳健瓴:“在沿海地區我知道工業化覆蓋一切,搶得快,不要說建設用地,耕地都占了多少,這背后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他們的發展空間非常有限,這樣一來覺得發展空間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發展空間有多大?不停也得聽,成都發展空間還很大。”
“我覺得戶籍改革應該是摸著石頭過河,我一向持這種觀點?!?/p>
吳健瓴:“我覺得中國戶籍改革實際上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話就是你公共財政的陽光應該普照農村,你公共財政真到了農村的時候,也許戶籍就真的不重要了?!?/p>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達到大約45%,而根據經濟學家的預測,今后中國城鎮化率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30年以后,城鎮化率大約達到75%。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意味著約有2000萬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居住、生活、就學、就業。不過經濟學家們也指出,盡管中國城鎮化率已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大約10%提高到大約45%,但與發達國家78%和世界平均49%的城鎮化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溫家寶:“這項工作意義重大。從經濟上來講,可以增強我們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擴大內部的需求;從政治上來講,可以使農民工享受到與城市的人平等的待遇?!?/p>
半小時觀察:讓城市化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支點
經歷過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我們已經能明顯感覺到,中國經濟如果不盡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升內在動力,前面的路將會越來越艱難。而大力推進城鎮化、破除一系列制度障礙,解決城鄉二元結構,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社會公共服務,才可以真正釋放出消費能量,推動中國經濟走上一條良性循環的軌道。兩千多年前,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在調整結構的過程中,我們也迫切需要找到一個個新的支點,帶動經濟整體發展,而城鎮化無疑是這些支點當中,惠及面最廣也是潛力最為巨大的一個。(執行主編:莊嚴 編導:莊嚴 劉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