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提高“雙轉移”水平。實行省級產業轉移園升降級制度。從現有34個省產業轉移園中遴選10個進行重點扶持。完善轉入、轉出地利益分享機制,引導和激勵企業轉移。加快園區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園區研發、檢測、認證等資源共享。推動園區產業集聚和專業性園區建設,抓好產業招商和產業鏈招商。防止污染向東西北地區轉移。抓好國家和省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建設,深入開展技工院校“百校扶百縣”活動。
促進東西北地區跨越發展。實施東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開展交通建設大會戰,著力推進縣縣通高速公路。優化產業布局,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和專業鎮,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制定生態激勵型財政政策,促進粵北山區生態發展、綠色崛起。推動粵東、粵西區域一體化發展,支持其加強與環珠三角周邊省區更緊密合作和逐步融入珠三角地區。推動粵東北地區享受海西經濟區相關政策,爭取粵西地區享受北部灣經濟區相關政策。支持深汕特別合作區和順德英德新型區域合作模范區建設。辦好第四屆粵東僑博會。
深入推進扶貧開發。落實“雙到”政策,推進產業、科技、旅游、醫療、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等扶貧。有序開展移民扶貧。繼續實施“大禹杯”山水田林路綜合整治。加大對原中央蘇區等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山區的支持力度。繼續辦好“扶貧濟困日”活動。加大援藏援疆和對口幫扶協作力度。
(五)推動外經貿戰略轉型,提高經濟國際化水平。
優化外貿結構。堅持出口和進口并重,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做強一般貿易,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服務貿易。重點支持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商品出口。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建設專業商品市場和國外貿易中心。擴大能源資源、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進口。推動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內銷,延伸產業鏈,加快建設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加強貿易摩擦應對體系和“大通關”建設。
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加強對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大型央企民企的招商推介,辦好年初向中央企業、年中向民營企業100強、下半年向世界500強企業三場重大招商活動。大力引進境外金融、研發、設計、管理、品牌經營等服務機構,加快發展服務外包。堅持引進項目與引進技術、管理、人才相結合,吸引各類國際高端人才匯聚。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堅持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完善對外投資合作發展規劃和保障體系。推動有產品優勢和市場基礎的企業對外投資、建設境外營銷網絡和海外并購。加強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穩步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構建本土跨國公司培育平臺。
深化粵港澳臺合作。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深入實施CEPA和服務業開放先行先試政策,加強經貿、服務業、環保、基礎設施、金融科技、教育培訓、社會民生等領域合作。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等重點合作區開發建設。
實施粵港澳基礎設施和共建優質生活圈兩個專項規劃。加強與臺灣在經貿、科技、農業、文化、旅游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支持汕頭等市建設粵臺經貿合作試驗區和東莞建設松山湖臺灣高科技園。加強與泛珠兄弟省區在各領域的合作。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與東盟在投資、貿易、文化、資源開發等領域雙向互動合作水平。積極參與國家自由貿易區建設。抓好中新(廣州)知識城、中越(深圳—海防)經貿合作區等項目建設。扎實推進與國際友城的交流合作。
(六)狠抓節能減排、節約集約用地、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著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強化節能降耗。完善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加強節能監察。嚴格節能環保準入門檻,執行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環評制度。健全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深入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推進工業、交通、建筑、商貿酒店、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實施節能減排科技行動計劃,加強能源計量監管。推動節能市場化,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優化能源結構,推進低碳清潔能源技術發展及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落實清潔生產企業分級管理,建設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推進污染治理和減排。強化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制,嚴格執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前置審核制度。嚴格污染物排放標準,提高環保準入門檻。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理,加快城鎮污水和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及有效運行,積極推進燃煤電廠脫硫脫硝。加強飲用水源水質保護,建立健全流域、區域污染治理聯防聯治機制,加快城鄉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步伐。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提高空氣質量。防治機動車尾氣、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噪聲和農村面源污染,加強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環境整治。構建環境監測預警和執法監督體系。嚴肅查處環境污染事故。穩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試點。
加強生態建設。深入開展生態示范創建和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推進“萬村綠”和城市綠化。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加快建設林業生態省,啟動碳匯工程林項目,抓好城市森林、水源涵養林和沿海防護林、紅樹林等重點生態工程。深入推進濕地、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生態系統建設。嚴格林地林木資源保護管理。抓好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和防治。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實施重點海域海灣污染總量控制,推進海灣整治。落實海域使用指標管理制度。
扎實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深入推進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示范省建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完善耕地保護考核機制和獎懲制度。加快和規范推進“三舊”改造,完善和強化節約集約用地機制。繼續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和開發補充耕地工作。完善土地利用規劃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加強地質勘查工作。
(七)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完善科學發展體制機制。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在部分縣(市、區)深化大部門制改革。繼續推進富縣強鎮和簡政強鎮事權改革,支持廣州、佛山、東莞開展經濟發達的區簡政放權和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研究建立行政審批事項動態評估、管理和調整制度,推行省級網上審批模式,在省重點項目建設和企業登記注冊領域開展并聯審批改革。實施公務員聘任制和分類改革試點。積極推進公務用車改革。在清理規范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全省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完善公共財政和投資體制。調整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和省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完善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與監督制度,推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制定省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研究主體功能區政府投資政策,穩步推進代建制。
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繼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支持行業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推進和規范省屬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建設。啟動國有林場改革。
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加快建設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深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推進農村信用社定向合作和改制。加快組建村鎮銀行,穩健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規范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加強金融風險防范和處置。
穩妥推進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擇機推行居民用水、用電階梯式價格制度,推進工商業用電同網同價。實施差別電價。完善重要商品、服務、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健全土地、資本、人力資源、技術等要素市場。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市場監管,依法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走私販私、傳銷等違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