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第七章 政策支持
鑒于青海省深度貧困地區自然環境的嚴酷性、生態地位的重要性、經濟社會發展的滯后性、民族整體貧困的特殊性、扶貧開發的艱巨性和民族地區承擔著特殊的社會穩定任務、特殊的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特殊的生態保護任務。因此,必須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確保《綱要》和《規劃》確定的扶貧開發目標和任務如期實現。
第一節 財政政策
為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各級扶貧部門要積極爭取加大扶貧資金的投入,完善有利于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發展的財政政策,對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力爭“十二五”時期各類扶貧資金投入總量和增幅等都比“十一五”有較大增長。要充分發揮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資金的綜合效益。各級政府利用國家扶貧資金的機遇,財政扶貧資金重點投向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重點縣和貧困村,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主要用于培育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和提高貧困人口的發展能力,逐步增加整村推進到戶的資金規模??h一級要逐步增加扶貧資金投入,整合各類資金,建立穩定的扶貧資金增長機制,以確保規劃目標任務的完成。同時,原定重點縣支持政策不變。
第二節 金融政策
進一步健全引導政策性金融機構投向扶貧開發工作的激勵機制,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連片特困地區和重點縣金融服務力度,支持商業性金融機構在特困地區和重點縣建立分支機構,加快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步伐,支持農牧民互助合作社規范發展,加快建立和推行貧困村互助資金相關工作。創新金融扶貧方式,繼續完善國家扶貧貼息貸款政策,積極鼓勵開展小額信用貸款,努力滿足貧困農牧戶發展生產的資金需求。農牧業政策性保險機構在貧困地區建立服務網點,要優先覆蓋貧困人口集中地區,提高財政保險補助比例。針對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鼓勵發展特色優勢農牧業保險。加強貧困地區農村牧區信用體系建設。
第三節 土地政策
加強與城市規劃、村鎮規劃、交通規劃等相關規劃的銜接,統籌安排城鄉用地,優化城鄉土地結構和布局,在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按照國家耕地保護和農村土地利用管理的有關制度規定,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要優先滿足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建房的需求,合理安排貧困地區小城鎮和產業集聚區的建設用地。加大扶貧項目與土地整理整合的力度,國土資源部門要認真在貧困地區實施土地、草場流轉,在項目安排上要向特困地區和重點縣傾斜。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支持貧困地區合理有序開發礦產資源。
第四節 產業政策
貫徹落實國家實施西部大開戰略的若干意見的各項產業政策。國家和省上的大型項目、重點工程和新型戰略性產業布局要優先向符合條件的特殊類型貧困地區和重點縣安排。積極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貧困地區轉移。加快特困地區和重點縣市場建設。制定扶持貧困地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優惠政策。藏區作為特殊連片貧困區域,在扶貧政策和項目資金安排上,對重點縣和非重點縣同等對待。要結合青海省貧困地區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對在藏區創業、輻射帶動貧困鄉村產業發展和貧困農牧民增收的扶貧龍頭企業,要在扶貧項目的立項、審批和扶貧貸款上同等優先。逐步提高對貧困農牧民發展產業到戶的補助標準。積極扶持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等經濟組織。
第五節 對口支援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扶持政策,主動加強與對口支援省市、國家部委及中央企業的聯系和溝通,按照“加強合作、互惠互利、重點幫扶、共同發展”的原則,以合作交流為途徑,以項目為支持,規劃建設管理好援青項目,積極做好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不斷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動力。要進一步推動對口支援省市、國家部委及中央企業對口幫扶青海工作,搭建與對口支援地區在扶貧產業發展、技術合作、干部教育、智力引進等方面的合作平臺,豐富幫扶內容和形式,構建互利共贏的長效工作機制,推動援青工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發展。重點做好青海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重點縣的對口支援和對口幫扶工作。
第六節 人才保障
根據《青海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的總體要求,編制并組織實施《青海省扶貧開發人才發展規劃》,推進青海省扶貧開發人才建設,為新階段扶貧開發提供有力支撐。培養面向貧困地區的各類實用人才。組織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科技人員和志愿者到特困地區和重點貧困村服務。制定青海省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為貧困地區培養人才的鼓勵政策,完善有利于貧困地區激勵人才脫穎而出的引才、選才和薪酬制度。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職務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對定點扶貧和東西協作掛職干部要關心,妥善安排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發揮創業人才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加大貧困地區扶貧干部和實用人才的培訓力度。